信息资源与注意力资源的关系: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_信息爆炸论文

信息资源与注意力资源的关系: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_信息爆炸论文

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信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个重要论文,信息资源论文,注意力论文,关系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欢呼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的作用给予各种高度的评价,在实际活动中也把寻求丰富的信息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但却没有意识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基本的事实——就个体来说,人类感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首先就表现在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对人的一切活动来说,注意力是一种首要的稀缺资源,而信息爆炸的状况使得注意力资源的稀缺显得更突出。在信息社会中,如何处理好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合理分配注意力,是人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问题。我们并不否定信息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思维、决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这方面的内容,已有大量的论述,成为人们的共识。限于一篇论文的局限性,我们对这方面的内容就不再作论述,而只就一个还未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即“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和人的注意力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对于“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物质的天然来源包括范围很广,从人类目前所达到的活动范围来说,有陆地资源、海洋资源和地球以外的空间资源。动力的天然来源,即天然能源,又称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现有的各种能量资源。随着人类需要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除可直接利用的天然资源外,人类从自然界中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资源,这些资源的原始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其直接可利用的形态则是通过人工转换而产生的。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这个说法很通俗,但它能够概括“资源”概念的实质性含义)。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才把信息也作为资源来看待,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个体的肢体协调运动)都离不开信息的引导和调控。人力资源是人类活动的根本性资源,因为没有“人力”的驱动和参与,就根本没有什么“人的活动”。人力资源包括体力资源和智力资源,而智力资源又包括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等。因此,从资源的广义含义上来看,信息、时间、智力等都是资源。

任何文明社会都离不开资源,因为没有生产、生活必需的资源,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物质(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三种基本资源。物质提供的资源是各种各样有用的材料,能源提供的资源是各种形式的动力,信息向人类提供的则是知识和智慧。过去人们常把资源分为两大类型,即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对信息的特征和本质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认识到信息是在可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之外,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所必需的第三类资源。所谓“信息化社会”、“信息革命”等等,本质上说都是指人类从单纯利用信息资源到有意识地开发信息资源的历史性转变。电子计算机的问世,结束了人类获取、识别、存储和处理信息完全依靠大脑的时代,人们进行脑力劳动有了可靠的辅助工具,从而使人类大大增强了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但是,对于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我们应该看到它的特点。信息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资源,而是一种渗透性资源。作为渗透性资源,信息不能独立起作用,它只有与其他资源相结合、通过对其他资源的影响而起作用。那种认为“信息可以取代其他资源”、“信息取代资本”、“信息取代财富”等论点是不能成立的。信息本身不能创造财富,只有与其他资源结合才能创造财富。信息作为资源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思维活动、研究活动和决策活动中,它对人们的活动起引导作用,对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起调控作用。

资源稀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客观事实,从广义上说,资源稀缺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和消耗一定的资源,甚至包括娱乐和休息都需要空间和时间资源。资源稀缺有三种情况:(1)从整体上看, 人类所拥有的某种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2)从资源使用角度来看,资源的用途具有不可兼得性, 即一定量的某种资源一旦用于某种用途,其他方面的用途就不可能再使用这部分资源;(3)对特定的个体或社会团体来说, 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第一种情况称为资源的“绝对稀缺”,人类整体所面临的“资源危机”就根源于这种情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资源稀缺主要指第二和第三种情况,即资源的“相对稀缺”。“如果资源是无限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就不会成为问题。如果能够无限量地生产每一种物品,或者,如果人类的需要已经完全满足,那么,某一种物品是否生产得过多是无关重要的事情,劳动与原料是否配合得恰当也是无关重要的事情。”〔1〕由于社会需要的多样性、不间断性和无止境性, 使得有用资源相对不足,因为资源的使用是不能重复、不可兼容的,一定的资源被用于某种活动而被消耗后,其他活动就不能再使用这份资源。“能够生产各种商品的全部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必须在各种相对稀缺的资源中间进行选择。”〔2〕总之,“稀缺性”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事实, 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不断克服这种“稀缺性”。就我们对资源(如土地、资金、能源、时间、智力、注意力等)的使用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3〕。合理管理和配置资源, 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人类一切活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理性面临的一个基本任务。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这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对这一命题要谨慎对待。我们并不一般地反对“信息资源论”,而是要对它作具体的、辩证的分析。我们的结论是:要慎重对待信息,信息对我们是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但并不是信息越多越好,在收集、处理、利用信息时,要认真考虑信息的质和量问题。信息的质就是信息的有用无用、有利有害问题,信息的量就是信息的不足与多余、充足与过剩问题。对信息资源的占有要考虑到我们处理信息的目的和能力,与目的无关的信息、不能处理的信息,是多余的信息。多余的信息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个人来说,首先浪费的是注意力这种珍贵的精神资源。

从形态上看,人类使用的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如土地、矿产、能源等)和无形资源(如信息、知识、时间、智力等),无形资源对于人的思维、决策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是否能够贮存和节约,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对于这些资源,我们无法停止使用它们,而只能合理地分配使用它们。时间、注意力、智力等资源是无法节约的,因为它们不能贮存、保留,只能合理地分配使用。因此,资源配置应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有形资源的配置,如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是对无形资源的配置,如对时间、注意力、智力等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人们对可以节约、贮存的有形资源(如物资、能源等)的配置很重视,而往往忽视了、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对无法节约、贮存的无形资源(时间、智力、注意力等)的合理配置。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爆炸”是人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怎样处理这两种相关资源——信息和注意力——的关系?怎样合理配置注意力资源?这对于人们的思维、决策、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信息我们不仅要知道怎样使用它们,还需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组织,需要明智地控制它们的分配。就材料、能源和信息三种资源而论,我们应注意到它们之间的显著不同之处。材料和能源的危机表现为供应匮乏或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匮乏”或“短缺”问题。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危机则完全不同,它不是匮乏的问题,而是数量过剩的问题,即“信息爆炸”带来的问题。当然,在人类的知识中还有很多空白的领域,需要人们通过探索研究来填补,但是,问题在于面对大量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人们怎样合理地分配和运用自己有限的注意力,恰当地、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我们淹没在信息中,但是却渴求知识”,“在信息社会,没有控制和组织的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它倒反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为技术资料所压倒的科学家,抱怨信息的污染,并且指责说,做实验所用的时间比找出这项实验是不是已经做过还要少”,“整个信息社会的特点,于是从供给转为选择。”〔4〕所以,对于“信息危机”, 人们的主要任务是:怎样应付“过剩”局面?这个问题更为困难,因为各种各样的信息是如此之多,针对一种具体情况,人们怎样从汪洋大海似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面对丰富的信息,人们应怎样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运用自己的注意力?这将是人们面临的新问题。

把注意力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其他资源,或者把它与物质、能量、信息等资源相提并论。人类任何一种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是多样的,在这些资源中有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不像其他资源那样重要和明显,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其作用往往是潜在的;各种资源的具体作用是不同的,但作为“资源”起作用这一点却是相同的。作为一种资源的注意力,它的作用和地位当然不能同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些资源相比,但作为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它和物质、能量、信息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这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但是这种服从不是孤立的行为。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5 〕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和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我们已在前文中指出“资源”的广义含义是: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力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所以,它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处于意识清醒状态时,或是在感知某一事物,或是在回忆某一事物的表象,或是在沉思某一问题,在这些过程中,都离不开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6〕。 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对个人来说,注意力是一种无形的、有限的、最基本的心理资源。注意力不是一种特别的、独立的能力,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注意表现在人的感觉、知觉、思维等过程中,“看”需要注意,“听”需要注意,“思”也需要注意。注意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注意力的一个基本特性是它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性表现为:(1 )注意力的能量限度:注意力只能分配于有限多的任务,如果分配于过多的任务,就会降低活动效率和质量;(2)注意力的空间限度:在有限的范围内只能执行有限的任务;(3 )注意力的活力限度: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7〕。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 因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注意在各种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中也同样起作用。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思维科学、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注意力作为人的稀缺资源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从信息处理机制来看,人脑是一种串行信息处理系统而不是并行信息处理系统,即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是顺序进行的,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执行一个信息处理过程,而不能同时执行多个信息处理过程。

在资源的使用上,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即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问题:获得一种资源要付出其他资源,使用一种资源要消耗其他资源,占有一种资源要失去其他资源。人们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似乎信息越多越好,但却没有注意到事情的另一面,即信息作为资源来获取和使用却消耗着另一种更稀缺的资源——人的注意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都要消耗注意力;信息只有被有效利用才成为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的信息不但不能成为资源,还会白白消耗其他资源,其中首先被消耗掉的就是人的注意力。所以,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任务来说,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人们总是笼统地认为“信息闭塞”是不好的,其实,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来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塞”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关闭我们的某些感知通道,排除干扰,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该做的事情上,避免注意力资源的浪费,而过多的无关信息只会成为“噪音”,干扰人的感知和思维过程,浪费人的注意力。信息不足可以弥补、收集,而注意力被浪费了却是无法弥补的,因为注意力资源是一次性资源。

信息贫乏、信息的绝对闭塞当然不利于人们的智力发展、不利于人们的思维活动、研究活动和各种决策活动。但是,信息的相对闭塞,有利于人的创造性思维。当一个人排除了外界的过多的信息刺激和干扰后,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中,头脑里就会想一些非常独特的问题,产生一些新异的想法。这对于思想的深化、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非潮流中的人”往往有独特的见解、深刻的思想,就是因为他们很少受外界信息的干扰,按照自己独特的思路进行思考。

人们为了应付信息爆炸的状况,创造了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电子计算机、通讯手段等),以解放人们的智力,其中包括解放和节约人的注意力。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却产生、输出更多的信息,使信息爆炸更剧烈,为了应付、处理这些更多的信息,人们要付出更多的智力和注意力,结果是人们的智力被更严重地束缚住,注意力更分散,形成了“信息过剩”的恶性循环。过剩的信息不仅分散、浪费人的注意力,而且还会使人总是处于被动感知、消极接受状态,没有分析、思考、判断的时间,时间长了会使人的理论思维能力降低。盲从、“跟着感觉走”、被外界信息控制,是信息时代一种普遍的消极现象。信息的急剧增多,要求我们把注意力当做重要的稀缺资源来对待,一方面要求我们更多地依赖于信息处理手段(电子计算机及相应的软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节约使用一种关键性的稀缺资源——人类处理复杂情况和大量信息的能力,其中首先就是要对注意力加以科学的管理和使用。注意力的管理和有效利用也是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看待,对信息也应如此。信息具有传递性、共享性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它积极的一方面,通过信息的广泛传递可以使人们共享信息资源,但也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能够广泛地控制人们的注意力,可以使一种信息让更多的人知道,引起更多的人的注意,分散、消耗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在社会生活中,某些人常用的一种信息策略是,为了某种隐蔽的目的,故意制造事端,引起某种轰动效应,从而转移社会的注意力。人们一般认为信息沟通总是好的,信息闭塞总是不好的,其实这两者中都存在利与弊的问题。信息沟通中的利与弊是,一方面使人们了解更多的情况,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过多的沟通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干扰人们的思维,引起心理和思维的混乱。同样,信息闭塞也有利与弊两方面,绝对的信息闭塞是有害的,信息贫乏对于人的思维、决策活动是不利的,但是,相对的信息闭塞是有利的,对某些无关的、有害的信息加以排除,可以避免心理和思维的混乱,集中注意力从事重要的工作。在信源和信宿之间,我们可以做两种工作:需要时使它们沟通,不需要时把它们切断。在当今社会,电子信息设备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人们的注意力的控制越来越强,它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但我们既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我们来看几个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例子:

(1)电话:对沟通信息提供了很大方便, 但也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浪费时间,一个人每天接很多无关紧要的电话,这是一种时间和注意力的极大浪费,对正常的工作、学习、研究活动是一种极大的干扰。

(2)计算机互联网络(internet ):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带来分散人的注意力、干扰人的心理和思维活动等问题,甚至互联网中也不乏信息糟粕,信息糟粕对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低的人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3)电视对人的影响:国外学者研究发现,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产生一种特殊的现象,即所谓“电视病”:电视使人孤独,使人失去人情味,浪费人的时间,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支配了人们的思考。电视病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浪费注意力和智力资源。

(4 )“文山会海”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近几年十分突出的问题之一。必要的文件是要制作的,它们传递重要的信息;必要的会议是要开的,开会也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但形成“文山会海”的状况,不仅浪费物力、财力,也浪费人们的注意力。产生这个问题与我们的某些不合理的体制、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有直接关系,但与人们无控制地利用交通、通讯、信息技术有关,交通发达开会就方便,通讯手段先进传递公文方便快捷,电子计算机和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使得大量快速制作文件成为一件容易的事,其结果就是“文山会海”,严重浪费了人们的注意力资源。

信息和注意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人的思维中两种思维方式,即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的关系问题。发散式思维是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进行辐射状的积极思考和联想,从而导致一系列新思想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拓展思维的广度,是创造性思维所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发散式思维的特点是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它要求摆脱旧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突破线性思维的控制,寻求对事物的多种看法,因而在进行发散思维时,就要广泛地收集与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善于捕捉新信息,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收敛式思维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对发散思维所产生的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各种观点、各种设想进行检验和求证、鉴别、选择,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是相互联系的,在充分进行发散式思维以后,应进行收敛式思维,选择并确定解决中心问题的最佳方案或正确的思想观点。美国科学哲学家T.库恩指出:“科学只能在发散和收敛这两种思维方式相互拉扯所形成的张力之下向前发展。如果一个科学家具有在发散式和收敛式思维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的能力,那么这正是他从事最好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首要条件之一。”〔8〕从注意力的分配来看, 发散式思维要求我们扩大注意的范围(当然这个范围也是有限度的,它是由我们解决的问题和活动目的所决定的),收集充分的信息,而收敛式思维则要求我们相对集中注意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剔除虚假信息和无关信息,获得对解决问题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

为了解决信息爆炸带来的问题,在将来,很多信息可能完全没有必要直接存贮或由人脑记忆。每当需要时,根据一些基本要素来重新组成或者重新获取信息可能会更方便。通过把一个简单的算法存贮进去,人们可以随时在需要时,命令计算机制出你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信息。这就是使信息算法化,研究这个问题的学科叫做算法信息论〔9〕。 算法信息论是解决“信息爆炸”、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信息爆炸实际上是数据爆炸,数据是可以压缩的,即可用一个“信息算法”加以概括和贮存。数据是个别的、具体的,算法则是一般的、概括的。有了一个信息算法,当人们输入有关的要求和条件时,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可以节约人的记忆容量和注意力。

在信息社会中,将产生一个突出的矛盾: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矛盾。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的相互制约关系表现为:开发信息资源要付出智力资源,管理、使用信息资源也要付出智力资源。信息越多,占用的智力资源就越多,在这二者之间会形成一种互增循环效应。获取、生产信息需要支付注意力资源,管理、利用信息也需要支付注意力资源。智力资源的浪费突出表现为生产大量无用的信息或被大量无关的信息占用。信息不仅有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作用,还会有分散精力、浪费智力的负作用。有用有益的信息才是资源,无用、无关、有害的信息不是资源,如信息污染、虚假信息就不是资源。“智力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其中首要的是注意力资源。所以,在信息社会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之间的矛盾将十分突出。

在信息社会中,如果人们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不能自主地合理分配和运用自己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失去自控的条件和能力,而成为被控制的对象。在信息汹涌的潮流中,人们面临丰富的信息、大量的选择机会,机会太多也有不利的一面,它会产生很多诱惑,对于理性自控能力差的人来说,将会总是处于不断的选择转换中,但这种选择往往是无价值、无结果的,反而浪费了其宝贵的注意力资源。信息爆炸使人总是处于不停的感知选择中,不停地转换注意力,人们的注意力总是分散而不集中,很难对一个信息作深入的判断和分析,很少有一个连贯有序的思维过程,有的只是不连贯的、跳跃性的、没有逻辑联系的感觉序列,像“意识流”一样,我们把它称之为“感觉流”。人们可能接收了很多,但最终留下的却很少;人们的心理过程是被动的、被控的。在信息汹涌的情况下,人们接收、感知的信息很多,但没有时间思考和分析;知道得很多,但思想很贫乏;信息丰富,思想肤浅;了解很多事实,知道很多事情,但没有深刻的理论,没有独立的思想。这是一个感觉时代、流行时代,社会信息热点经常、迅速地转移。如果人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善于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信息爆炸”的状况将会产生感性知识丰富而思想贫乏肤浅的一代人。

对于信息和注意力这两种资源的关系,美国著名学者西蒙指出:“在一个信息相对稀缺的社会中,在一个问题较少而又较为简单的社会中,信息几乎总是一种积极产品,而在一个注意力是主要稀缺资源的社会中,信息可能成为昂贵的奢侈品,因为它可能使我们的注意力,从重要的事情上,转移到不重要的事情上去。”〔10〕人们不论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多种资源,但在不同的情况和条件下,各种资源所起的作用、各种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不同的,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资源会成为关键性的、最稀缺的资源。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所以,注意力还不是最稀缺的资源,而在信息社会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之间的矛盾将会显得十分突出,注意力将成为一种真正稀缺的资源。

在各种实际活动中,人们常有一种指导思想,即把信息作为主要的稀缺资源,因此,就把收集、贮存、输出更多的信息作为主要任务,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这是恰当的。但在信息爆炸的情况下,我们应意识到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是真正稀缺的资源。在注意力作为稀缺资源的情况下,以信息为主要稀缺资源作为指导思想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在解决问题、决策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一种认为主要限制因素是信息不足、稀缺,一种认为主要限制因素是注意力不足、稀缺。以信息为主要稀缺资源的指导思想,对于在竞争激烈、情况多变条件下的决策,并不是完全适当的,因为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有限的注意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稀缺资源,要“保护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使之分散于无关的东西”〔11〕。过剩的多余信息,将会分散决策者的注意力,忽视关键因素,看不到实质性的问题,抓不住主要矛盾,将会导致决策的低效率和失误。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应建立必要的信息滤波机制,以便对信息进行筛选,删除无关的和多余的信息,并使重要的信息处于优先位置,从而引起决策者的注意和重视。对于领导者、管理者和科学工作者来说,注意力是一种特别重要、特别稀缺的资源,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科学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过多的应酬、过多的形式主义的做法、过多地关注世态炎凉变迁、过多地纠缠于无谓的琐事,是对注意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由于人的注意力的有限性,人们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只能集中精力处理一个或以一个为主的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决策过程中,应把研究者、决策者有限的注意力视为最重要的稀缺资源。在收集信息时,从信息的量的角度来看,应使信息量保持在与我们的处理能力相适应的水平上,对信息的要求应是“足够”和“充分”,而不是“越多越好”;从信息的质的角度来看,则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删除无关信息,以控制我们的注意力。对注意力加以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应成为解决问题、进行决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它的客观依据是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想做的事总是多于能做的事,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事事都去做,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什么也做不好。相反,如果我们希望成功的话,那么就要约束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只做少数几件事,而有意忽视其他问题。管理和控制注意力,也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分析问题和进行决策的资源——注意力——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但另一方面,“信息污染”、“信息垃圾”的问题也存在。“信息开发”的本来含义是指生产、传递对社会生活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信息。社会信息是广泛的,在人们的各种活动领域中,人们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制造、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述,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资源,由于信息无秩序地传播、虚假信息的大量制造,会造成“信息污染”,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危害。从运用的目的和结果来看,先进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也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为开发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为制造、传播大量无用、有害的信息服务,“信息污染”的产生有某些人不正当的主观意图起作用,同时也是不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后果。信息开发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信息进行筛选,选取有用信息,正是信息开发的主要目的之一。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能产生出大量的原始信息(数据),但人们对这些信息的注意(如阅读或听取)、识别、理解的能力是有限的。西蒙指出,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管理和决策的真正“瓶颈问题”是管理者、决策者的时间和注意力有限性问题,因此,怎样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才能使重要的信息优先受到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注意和重视,而不受无关或次要信息的干扰,是信息开发的一个主要问题〔12〕。信息开发包含信息的量和质两个问题,在信息稀缺的环境中,信息开发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更多的信息,主要考虑的是信息的量的问题,而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信息开发的根本目标则是提供实质性的信息,保护人们的注意力,这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信息的质的问题,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的量不是过少而是过剩以至泛滥的问题。因此,“节约使用一种关键性的稀缺资源:人类处理复杂情形和大量信息的能力”,合理配置人的注意力资源,是信息爆炸情况下信息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13〕。

总之,信息是稀缺的,注意力也是稀缺的,关键问题在于怎样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获得、使用信息要消耗其他资源,但首先消耗的就是人的注意力。在当今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人们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很多一事无成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没有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而把过多的注意力花费在感知、获取无关的信息上,把注意力耗费在很多无谓的琐事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对事物和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我们对事业成功者的赞誉中常有一个用语——“对事业执着”。“执着”除了包含“意志坚强、信念坚定”的含义外,从心理资源的配置上来说,就是注意力长期持续地集中在所从事的事业上,合理有效地运用注意力资源。当人们赞誉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时,他说,即使一个智力中等程度的人,只要他用十年时间集中精力研究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他也会成为这个问题领域里的专家。领导者、决策者、管理者、科学工作者,一切主要从事信息处理加工的人们,要珍惜不可替代、不可弥补的稀缺资源——注意力。

注释:

〔1〕萨缪尔森:《经济学》,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7页。

〔2〕同上书,第29页。

〔3〕参阅西蒙《人工科学》,武夷山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第29页。

〔4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孙道章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2页。

〔5〕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6〕参阅伍棠棣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第144页。

〔7〕参阅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34页。

〔8〕转引自《创造思维能力》,上海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第196页。

〔9〕参阅钟义信等《信息之光》,新蕾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页。

〔10〕西蒙:《作为过程的理性和作为思想产物的理性》,《美国经济评论》第68卷。

〔11〕西蒙:《人工科学》,第144页。

〔12〕参阅西蒙《人工科学》,第143页。

〔13〕同上书,第55页。

标签:;  ;  ;  ;  ;  ;  

信息资源与注意力资源的关系: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_信息爆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