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论文_周玉兰

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论文_周玉兰

周玉兰

衡南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131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d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针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常见方法,随着髋关节置换患者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不断增加,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30.8~63.0%[1],直接影响患者康复进程。髋关节置换术时患肢保持屈曲、内收、外旋,静脉内膜受损,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多,激发体内凝血机制,导致体内凝血功能紊乱,加上手术切口疼痛、肢体活动少,导致下肢瘀血,引起深静脉血栓。因此加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收集了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4.09±5.82)岁;股骨头坏死32例,股骨颈骨折68例。纳入标准[2]:具有手术指征;单侧保留股骨颈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认知、听力、智力、语言沟通功能正常;心肝肾无明显异常;凝血功能正常;无严重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书。遵循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做好用药指导、肢体活动训练,密切观察肢体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术前护理。术前询问病史,科学评估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掌握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及人群。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详细介绍疾病知识、危害、髋关节置换术优势、手术流程、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等,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便于患者积极配合。将患者安排在手术效果良好的病友一个病房,通过病友之间鼓励、沟通,增加患者康复信心。同时鼓励患者表达出内心感受,同情和理解患者,让其感受到温暖与关爱,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后期工作顺利开展。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并详细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术中体位配合、术后运动方法等,要求家属帮助患者行被动运动,促进静脉回流。(2)术后病情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1~4d为深静脉血栓高发期,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患肢温度、色泽、肿胀程度、疼痛、运动、感觉等,一旦患肢颜色苍白或变为青紫色,温度降低,有胀痛感,考虑深静脉血栓可能。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适当抬高患肢,及时上报做好处理工作。(3)术后抗凝。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通常不适用止血剂,而采用抗凝剂,给予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有深静脉血栓史者,给予0.4ml低分子肝素于腹壁注射,每日1次,持续给药7d,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监测伤口及引流管情况,遵医嘱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常规。(4)功能锻炼。术后1d行股四头肌训练,踝关节曲背伸运动,髌骨推移运动,每组20次,每日3组。协助患者定期翻身,每2小时1次,将软枕置于两膝关节、两大腿间,避免内收内旋[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3d,指导患者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角度控制在30°以内,保持时间为15s,并逐渐增加,每组10次,每日3组。仰卧位曲髋屈膝运动,采用下肢关节活动器辅助训练,每日2次,每次半个小时。

1.3评价指标

于术后1d、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4],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100例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完全收集,建立数据库,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中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处理和分析,分别采用(n%)和(?x±s)描述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正态数据经t检验,组间数据经x?检验,若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VAS评分比较

术后1d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VAS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1。

表1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组别 术后1d 术后3d

观察组4.81±1.321.52±0.71

对照组5.09±1.301.98±1.08

t1.03102.3138

P0.91530.0040

2.2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8例深静脉血栓,占16.00%。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深静脉血栓,比例为4.00%。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8.0000,P=0.0046)。

3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有利于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血液黏稠度较高,血栓形成风险较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活动减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膜受损,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从而诱发深静脉血栓,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发展为深静脉功能不全、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因此加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干预,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科学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和因素,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术后密切监测病情,指导患者行早期功能锻炼,利于静脉回流,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简单易行,无特殊不适,且费用低,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康复速度[6]。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预防深静脉血栓,确保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雪岩.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31-232.

[2]孙东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9(1):145-146.

[3]谢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08(3):132-134.

[4]周筠,张劼.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10):2694-2696.

[5]田霞.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260-260.

[6]李琳,何丽英,田艳茶等.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75-77.

论文作者:周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论文_周玉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