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企业国际化若干问题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中国论文,若干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该文首先分析了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重要性,又分析了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新阶段与国际化的关系,提出乡镇企业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个方面军之一的观点。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并分析了英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和泰国农基工业企业国际化的经验。最后,探讨了中国乡镇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几种方式和模式。
一、新的世界经济与中国乡镇企业的国际化
(一)新的世界经济与企业国际化
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通讯、运输技术的进步,人类真正进入“全球村”的时代。在这新的世界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越来越方便,这使国际化在各国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甚至说有了质的变化。
(1)企业国际交易成本明显降低。主要由于信息、通讯、 运输技术的进步,以及越来越多国家经济的开放,使企业国际交易成本比一、二十年前有明显降低,包括小型企业在内的大多数企业已承担得起这种成本。
(2)企业国际化经营优势多元化。 早期美欧企业都是在具备了明显的技术优势或资金优势后,才考虑海外直接投资与经营。而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企业可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已多元化,除了技术和资金优势外,销售能力、区位因素、低成本生产、综合经营能力等众多因素都可以成为国际化经济中的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成功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3)市场差别扩大及多元化。这是80年代以来的新现象, 主要是除日本以外的东亚众多国家的经济腾飞和持续高速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普遍低速增长甚至停滞所形成的巨大反差,造成性质各异的多元化市场格局。这些不但为先进国家企业、也为后发展国家企业提供了国际化的大量新机会。
(4)新兴经济中的企业国际化提前发展。 这是笔者在研究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企业发展中发现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一个企业从诞生到开始国际化的时间间隔,东亚的跨国企业比美欧的跨国企业要短许多,也就是从企业发展周期看国际化普遍提前。
可以认为,在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全球绝大多数企业必须认真考虑并实施的战略问题。显然,中国的企业、尤其沿海地区的所有企业都不能例外。
(二)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新阶段
乡镇企业是中国人民在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创举,但今后的新形势将促使它们作出新的发展选择。首先,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将使乡镇企业、尤其沿海地区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局面。其次,以往导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推动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阶段性发展在逐渐消失,乡镇企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总之,新的经济环境迫使中国的、尤其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必须向新的水平和领域发展而更上一层楼,国际化经营则是实现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个方面军之一
中国企业已面临着必须向国际化发展的迫切任务,乡镇企业在其中居于何种地位呢?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向国际化进军的队伍,主要由三个方面军构成,而乡镇企业是其一。这三个方面军是:第一,国营大中型企业。它们实力雄厚,在跨国经营方面起着带头作用,如中信公司、首钢总公司、中化总公司等等。第二,民营科技企业,主要指大中城市中,尤其设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科技企业。它们拥有一些技术优势,有利于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如四通公司、联想集团、北大方正公司、东方电脑公司等等。第三,就是乡镇企业。它们动力足、经营灵活、最早面向市场,已经有一批走向国际化,如江苏的双良集团、林通染化集团,浙江的万向集团、联丰玻璃钢总厂,江西的果喜集团,广东的科龙电器集团、美的电扇厂,四川的希望集团,黑龙江的东方集团等等。
我们认为,乡镇企业这一方面军,是中国企业国际化三个方面军中最富活力、也是潜力极大的一个。中国政府应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对乡镇企业国际化增加政策支持。
二、可借鉴的若干外国企业经验
乡镇企业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一类企业,很难在外国找到直接对应的企业经验,只能找到接近类型企业的经验,如中小企业或农基工业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的经验。
(一)英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经验
为了总结小型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和教训,西方学者G·D·Newbould和P·J·Buckley等人, 曾对英国的小型企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们选择了43家小型企业,详细地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的研究 〔1〕。为了比较研究各种国际化途径的优劣,他们根据样本的实际情况设定了五种途径:
1.国内经营→建海外生产子公司;
2.国内经营→出口→建海外生产子公司;
3.国内经营→出口→设海外代理→建海外生产子公司;
4.国内经营→出口→建海外销售子公司→建海外生产子公司;
5.国内经营→出口→设海外代理→建海外销售子公司→建海外生产子公司。
这五种途径中,第1种是最短或直接途径,第5种是最长或完全路线。他们对采用不同的国际化途径的企业的成功度进行计算(分数高为好),结果表明:第5种得分最高,第4种和3种次之,第2种再次,第1 种分最低。换句话说,在企业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长途径的企业,其成功率要高于采用较短途径的企业。
这一调查结果与现实经验是吻合的,即任何企业在国际化进程的第一阶段,都经历经验、知识的积累过程,其经历的阶段越多,学习的机会也越多,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国际上其他的研究成果也都一致认为: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途径,是企业国际化发展成功的重要前提,对小型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二)泰国农基工业企业的经验
泰国在60、70年代开始发展一种以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为主的出口产业,简称农基工业,其产品主要是大米、木茨粉、特种植物油、饲料、家禽和鱼虾等。农基工业被认为是泰国工业化进程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在农基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些成功的企业集团,如饲料和养禽业的正大卜蜂集团、稻米加工出口的顺和盛集团、蓖麻油业的那那班集团、木茨加工业的美都集团。〔2〕
正大集团是以生产和销售菜籽起家的,后来逐步发展饲料和养禽业,并形成从饲料、饲养、屠宰、加工直到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该公司在40年代已将菜籽销售扩展到邻国;60年代开始在亚洲各国大力兴建销售网,并逐步在海外建立饲料厂和养禽厂;70年代其产品(白条鸡等)开始大量进入日本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8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目前该集团已成长为饲料业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厂家,并拥有亚洲最大的养鸡和屠宰加工厂。该集团的营业总额中,海外部分已超过国内部分。此外,主要生产木茨粉的美都集团,其产品的90%都是出口,主要是欧洲市场。
三、乡镇企业国际化的几种方式和模式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中国乡镇企业国际化发展可借鉴的方式、模式,有以下几种。
(1)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合资企业。在国内搞中外合资企业, 已为乡镇企业普遍采用。比较而言,这是企业国际化最容易的一步,其关键是我们如何从中获得国际合作的经验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2)借船出海。在与外商合资、合作的基础上, 利用外方在国际市场的渠道和经验,开拓海外市场。在企业国际化初期或开辟新的国家市场时,这是最值得采用的一种方式。苏州林通染料化工公司,运用这种方式取得很大成绩。
(3)农基工业模式。泰国的经验说明, 我们也有可能发展农基工业产品的大量出口。江西果喜实业集团,集合乡村木雕工匠,发展木雕产品大量出口,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四川希望集团也已经在农基工业上迈出可喜的步伐。在农基加工品出口方面,近邻的日本、韩国就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4)科技先导。乡镇企业以科技为先导发展国际化, 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机会,在其他国家(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几乎都没有这种机会。新中国前几十年的发展模式,造成科技与产业的严重分离,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重新以多种方式结合。乡镇企业以其旺盛的发展动力和灵活的机制,往往能吸引许多科技人员加入,从而形成科技先导型发展。江苏双良集团、浙江联丰玻璃钢总厂、四川希望集团都是成功的案例。
(5)利基市场模式。 近来国际工商管理界刚刚开始流行一个新的术语:利基(niche)市场。 它是指大多由中小企业采用的一种市场战略或发展模式,即将市场细分至很小很窄,但边界明显, 形容象niche(原指佛龛)一样,然后在该市场中当领导者,获取稳定的超额利润(也许很象佛龛中的佛)。江西果喜实业集团开拓并占领日本的佛龛市场,可算一典型实例;浙江万向集团在万向节产品上的发展,也是一成功例子。
上面列举了几种模式,但笔者还想强调一点:集团化是后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优势,它对乡镇企业发展国际化更为重要!
注释:
〔1〕G.D.Newboule etal,Going International,Associaned Business Pr,1978.
〔2〕〔日〕末广昭、南源真:《泰国的财团》,东京同文馆,1991 年,日文版。
标签:企业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