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论文_邢金金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是2015年6月到2017年7月来到本院接收治疗的100名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为观察组,以及100名无窒息情况的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为对照组。首先采用了核磁共振头颅成像的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症状进行早期的诊断,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核磁共振头颅成像在新生儿临床上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以及对预后治疗效果做出评估。结果:经过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新生儿患者出现了5种异常的情况,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都能将这些情况较为清晰地显示出来。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在早期就发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患儿的病变的位置,这样可以及时对新生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减轻病情对患儿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

前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神经系统上的疾病,严重者会导致脑部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伤[1],它在临床上主要的表现为病情重,并且致死率高,所以,检查新生儿是否患有此疾病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最近几年,随着医学的水平以及技术不断的发展,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也被大量的运用在了临床上,给病患留下的创伤相对较小,对组织的分辨的能力相对更好是核磁共振成像的优点[2]。本次的研究也是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核磁共振成像在对新生儿足月缺氧缺血性新生儿脑病早期的诊断中以及预后的评估中所可能具有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是目前在本院长期接收和治疗的200名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现在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先,选择2015年6月到2017年7月本院接收治疗的100名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所选择的患儿都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患儿的标准:第一,先天性的畸形儿,第二,孕妇子宫内部出现感染,第三,合并先天代谢性疾病。在100名患儿中,男性新生患儿有58名,女性新生患儿有42名,胎龄在36到41周,出生时的体重为(3.21±0.47)千克,根据临床进行诊断得出的结果将其再次分为三个层次,轻度患儿52名,中度患儿37名和重度患儿11名。

再选择100名同一时间段没有患有疾病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新生患儿有54名,女性新生患儿有46名,胎龄在37到42周,出生时的体重为(3.78±0.39)千克。两个组的资料对比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出生7到12天的时间段之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检查时要注意,所有新生儿的检查都是需要在新生儿睡着的状态下进行的,并且在对患儿进行检查之前,需给予10%的水合氯醛口服,计量为50mg/kg。

2. 结果

2.1 两个组的患儿头颅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情况

经过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成像显示,观察组的患儿有5种异常的情况发生,而对照组的患儿并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核磁共振成像情况[例(%)]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地在发展,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下降中,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患儿在围产期阶段由于氧气不足或者是宫内的窘迫所造成的新生儿缺氧,导致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损伤,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部损害,所以这个疾病时造成新生患儿的智力较为低下,以及后期的生长发育慢的重要原因。此病的发病机制,早期对此病的诊治和判断,以及对此病的预后评估一直都是国内外在不断研究的重点内容,核磁共振成像可以从分子的水平以及细胞代谢的水平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生病过程,为该病早期的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虽然现如今该技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医学影像的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将成为治疗新生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相关的研究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的概率占足月儿的0.001%~0.002%,这也是现阶段导致新生儿的死亡的重要病情之一。所以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医治的标准就是,尽早发现,尽早进行干预,以及尽早进行治疗,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此病给新生患儿带来的影响。最近几年以来,围产医学在不断的发展中,新的技术也不断地得到推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也得到了相对较好的控制,对此疾病的控制效果也更加有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投入到临床使用后,也为此疾病的早期的诊断提供了很好的临床依据[3]。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在早期就发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变的位置,再加上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对患儿的预后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样就更有利于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时间段的脑部发育进行观察,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到临床的医师对患儿的预后尽心观察,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减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给新生儿带来的影响,减少新生儿智力出现问题的情况发生。所以由此看来,核磁共振成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立平, 柏天军, 庞善军, et al. 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J]. 中国妇幼保健(16):3407-3409,共3页.

[2]. 宋贝. 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v.32(10):2252-2255.

[3]. 李红双. 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 系统医学(15):92-93+96.

论文作者:邢金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论文_邢金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