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瘦女性闭孔疝早期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研究论文_钱卫锋

湖南益阳康雅医院普外科 4130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消瘦女性闭孔疝早期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老年消瘦女性闭孔疝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均行术前CT检查和手术治疗,评价CT检查的价值及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患者经CT检查后发现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肠管样填充物,右侧闭孔疝34例,左侧闭孔疝4例,疝内容物为肠管,其中9例已嵌顿坏死采用肠段切除吻合术治疗。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7.86±1.52)d。结论:加强对老年消瘦女性闭孔疝患者的术前CT诊断对尽早明确和尽早采取治疗手段有较高的价值,可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即早期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老年消瘦女性闭孔疝;早期临床诊断;CT诊断;手术治疗

闭孔疝作为老年消瘦女性群体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该阶段女性伴随局部薄弱,盆底组织退变,闭孔管宽大,消瘦,腹内压增高等特征,很容易导致腹腔脏器经髋骨闭孔向股三角区突出形成的腹外疝[1]。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刺激性疼痛、感觉异常或麻木,咳嗽或用劲时疼痛加剧等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实现尽早治疗,应加强有效诊断方法的研究,而由于该疾病起病症状轻且隐匿,且可能与其他疾病混淆,不利于明确诊断,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延误治疗时机,因此需加强对可靠诊断方法的研究[2]。而术前采用CT诊断尽早发现疾病,并为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本次研究对老年消瘦女性闭孔疝早期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老年消瘦女性闭孔疝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年龄在71岁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53±2.68)岁,生育子女2人至6人,平均(4.02±0.86)人,阑尾切除术史患者1例。所有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腹痛、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伴随肛门停止排便,其中8例完全性肠梗阻。38例患者均存在单侧腹股沟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向大腿内侧放射,同时伴臀部及髋部酸痛,其中Howship-Romp-erg征阳性患者33例,Hanington-Kiff征阳性患者5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经阴道指检发现闭孔区扪及条索状痛性肿块12例,均行急诊腹部CT检查,考虑到患者可能合并肠梗阻,不提倡使用造影剂,因此以平扫为主。

2 结果

患者经CT检查后发现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肠管样填充物,行剖腹探查术发现部分肠管嵌顿于闭孔内,此时应依据肠管血运选择是否切除治疗,完成后可选择7号丝线修补闭孔裂口。经检查发现右侧闭孔疝34例,左侧闭孔疝4例,疝内容物为肠管,其中9例已嵌顿坏死,采用肠段切除吻合术治疗。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5d至12d,平均(7.86±1.52)d,诊断结果详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统计

3 讨论

由于女性身体构造原因导致很容易发生一些妇科疾病,如今卫生部加强对妇科相关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确保控制妇科疾病的发生[3]。虽然当前临床对妇科疾病的诊治非常重视,但仍有部分疾病存在早期发现不足,延误治疗时机情况,如闭孔疝作为老年消瘦女性群体常见疾病,多发生在右侧[4]。临床研究认为,老年女性群体本身伴随机体功能减退,而受到各种因素导致机体消瘦,则其腹壁的筋膜、脂肪等软组织均可能萎缩,尤其老年女性多具有生育史,脏层腹膜松弛,导致内口增宽,而又有由于机体左侧存在乙状结肠,导致小肠坠入闭孔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右侧发生率较高[5]。此外老年人常伴随诸多不适症状及慢性疾病,如便秘、咳嗽、腹压增高等,上述各类特征均为导致闭孔疝形成的常见原因。由于闭孔疝给患者带来诸多危害,因此需尽早开展有效治疗,但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尤其可能与其他疾病混淆,如粘连性肠梗阻、膀胱括约肌功能不佳等,多从泌尿系统疾病角度进行诊断,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无法选择适宜的手术进行治疗,延误治疗时机。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影响,如今可选择CT作为术前早期诊断方法,通过平扫可明显发现耻骨肌与闭孔外肌存在明显突出的小肠环,可将此作为依据,实现尽早发现和治疗。依据CT扫查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并结合患者病情选择相应可靠的手术方式,利于促进疾病尽早解除,获得满意的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CT检查后发现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肠管样填充物,右侧闭孔疝34例,左侧闭孔疝4例,疝内容物为肠管,其中9例已嵌顿坏死,采用肠段切除吻合术治疗。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7.86±1.52)d,表明术前行CT检查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明确是否发生疾病,而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剖腹探查术,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判断是否进行切除治疗,确保获得最佳的疗效。而手术治疗安全性较高,可促使患者尽早出院,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

此外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导致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给一些疾病的手术治疗增加风险,尤其老年患者抵抗力弱。而老年消瘦女性人口增多,导致近年来闭孔疝发病率也逐渐增加,而为确保尽早治疗,尤其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患者需严格界定保守治疗的时限,确保尽早开展治疗[6]。手术治疗应经麻醉科、心脏科及呼吸科医师进行评估,明确手术风险后开展,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当前针对闭孔疝修补治疗有较多径路,如大腿径路、经耻骨后径路、经闭孔径路、经腹股沟径路、经腹股沟膜外径路等,而考虑到老年消瘦女性患者可能会因为机体功能差及并随严重基础疾病原因,导致长时间绞窄而导致肠段坏死。而经CT诊断后快速经腹正中切口探查,能够及时明确腹腔内异常情况,不仅可有效接触小肠梗阻,选择切除和吻合治疗手段,且可封闭疝囊口。

综上所述,老年消瘦女性闭孔疝早期临床诊断可采用CT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后可选择开腹切口探查详细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光胜,王华强. 闭孔疝18例临床诊治分析体会[J]. 医药前沿,2016,6(21):169-170.

[2]景圆圆,胡斌. 高龄患者闭孔疝临床分析及愈后:附3例报告[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6):2483-2485.

[3]李志彬. 十例闭孔疝临床诊治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5):374-375.

[4]刘琼,彭向强. 嵌顿闭孔疝一例及其手术治疗的文献综述[J]. 新医学,2016,47(6):421-424.

[5]周仁娣,许凡勇,夏进东. MSCT诊断闭孔疝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649-1651.

[6]许阳贤,章学林,谢金昆. 容易误诊的闭孔疝: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特殊类型[J]. 临床误诊误治,2017,30(5):41-43.

论文作者:钱卫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老年消瘦女性闭孔疝早期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研究论文_钱卫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