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论文_陈静英

试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论文_陈静英

陈静英 汉源县人民医院供应室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坏死肠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坏死肠炎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0.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x2=4.062,P=0.0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6.5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5.86%,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x2=5.220,P=0.022)。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正确及时的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肠炎;临床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656.7 文献标识码:A

急性坏死肠炎属于临床相对多见的一种急腹症,该疾病发病急、病情险,经准确诊断后,具有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需要及时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予以手术【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急性坏死肠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坏死肠炎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坏死肠炎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分别有29例患者。对照组29例患者,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8~42岁,平均年龄(26.8±3.1)岁,其中腹膜炎型13例,肠梗阻型10例,中毒休克型6例;观察组29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7~45岁,平均年龄(27.2±2.8)岁,其中腹膜炎型12例,肠梗阻型12例,中毒休克型5例。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患者药物与饮食方面的护理;观察组2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一定的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和熟悉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原理。护理人员要注意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从而掌握患者的心理与情绪变化,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让患者能保持好的心态面对治疗。若患者存在消极心态,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指导,让患者能消除心理阴影,对疾病的治疗维持积极心态。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心理护理方法,具体的有冥想训练、放松训练以及肌肉松弛训练【2】。调查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所有数据予以分类和汇总,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完成汇总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显示,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组间率对比借助x2检验(或是借助t检验);若对比P<0.05,表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29例患者中,瘘口出血的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是3.45%(1/29);对照组29例患者中,瘘口出血的患者2例,伤口裂开的患者2例,伤口感染的患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是20.69%(6/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x2=4.062,P=0.044),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6.5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75.86%,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x2=5.220,P=0.022)。详细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组别例数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

观察组2920(68.97)8(27.58)1(3.45)96.55*

对照组2913(44.83)9(31.03)7(24.14)75.86

注:*表示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5.220,P=0.022。

3 讨论

急性坏死性肠炎患者病变主要是小肠节段性受累,一部分患者具有全部小肠以及结肠受累,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坏死等症状【3】。因为患者疾病程度不一,患者肠壁各层的病变情况也存在差异,从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患者在给予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以此保证其治疗效果。具体护理措施有:

术前护理:为患者实施肠胃减压护理,以此尽量缓解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等表现。观察患者腹胀和腹痛消退情况的同时,还要观察引流物的颜色、质地与流量。若患者为肠出血、肠穿孔以及完全性肠梗阻需要手术时,需要及时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建议实施手术,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要尽量保持手术的良好气氛,尽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

术后护理:控制好患者饮食,恢复过程中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性质,必须从流质饮食向正常饮食过渡。若患者禁食时间过长时,需要尽量在对败血症控制的前提下为患者静脉注射高营养液。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注意患者预防感染的护理,该疾病的出现和感染具有一定联系【4】,因此治疗和护理患者时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充分表明,在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综合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正确及时的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虹萍,於勤,顾丽丽等.浅谈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探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10):300-300.

[2]易春蓉.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2(5):211.

[3]陈义平.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造瘘口护理两种方法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79-80.

[4]韩凯,尉淑红,路宜芹等.急性坏死性肠炎伴中毒性休克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9):299.

论文作者:陈静英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  ;  ;  ;  ;  ;  ;  ;  

试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论文_陈静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