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学科结构探讨_管理科学论文

管理科学在中国:管理学科结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科学论文,中国论文,学科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0)15-0001-06

0 引言

管理活动是指社会组织的管理者为实现本组织的既定目标,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的行为过程。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s)是以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所有学科的集合称谓。在我国,许多学者对管理科学与管理学不作硬性的严格区分,本文也在两者等义的意义上使用管理科学这个概念。

探讨和解析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就是对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进行结构性梳理,按照具体研究对象的异同将它们归并为若干个一级子系统,旨在发现管理科学学科结构中的“缺失”环节,促进管理科学在整体上的均衡性发展和持续性发展。

1 关于管理科学学科结构的诸家见解

学科是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科学知识分支体系。研究对象是有层次的,因而学科也是有层次的。现代科学包含数千门分属不同层次、具有多种属性的学科。为了避免引起学科体系研究中可能出现的混乱,我们将科学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划分为科学部类、学科门类、学科群组、学科系组、学科分组、基元学科等若干层次。在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交叉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七大科学部类中,管理科学归属于“文”(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理”(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两大知识板块或知识阵营之间的交叉科学,是一个具有软科学属性的交叉科学学科门类。鉴于管理科学在提高硬科学效能、推动社会繁荣进步、促进科学知识体系一体化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人们自然要关注管理科学的发展状况,关注管理科学学科结构的演进态势。

管理科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和美国,行政学(行政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是最早形成的两个主干分支学科。20世纪中期以来,在行政管理学、工商管理学初步成熟,社会管理学、人口管理学、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土地管理学、环境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文化事业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学科纷纷崛起的基础上,涵盖不同领域管理活动的广义管理科学渐趋成型。20世纪70年代末涌起的改革开放浪潮,使兴盛于国外的管理科学的众多分支学科得以“成建制”地被引进中国,不仅有许多学者义无反顾地加入管理科学的研究行列,而且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问题也逐渐地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管理科学相关图书的出现,首先提出了在图书分类系统中应增设相应类目的需求。1980年书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2版),在“C社会科学总论”大类之下增设了“C93管理学”子类目。1999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在“C93管理学”子类目中列入的分支学科有:管理学的哲学基础(即管理哲学)、管理学方法论、管理学史、管理数学、管理信息系统(学)、咨询学、领导学、决策学、管理组织学、应用管理学等。在其它类目和大类中也有一些同管理科学有关的子类目,如C962人才管理、C974劳动管理学、D035国家行政管理、D035.2人事管理、D035.31公安管理学、D035.34治安管理学、D035.37交通管理、E07军事管理学、F20国民经济管理(其中包括F203生产行业管理、F203.9工商行政管理、F204科学技术管理、F206能源管理、F251物资管理、F293城市经济管理G251图书馆管理、G271档案管理、G40-058教育管理学、G47学校管理、X32.02环境管理、X92安全管理等。

辨析和确认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是对管理科学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首先涉足了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问题。该标准将“管理学”列为工程与技术科学的1个一级学科。“管理学”(代码630)之下,列有管理思想史、管理理论、管理心理学、管理计量学、管理经济学、部门经济管理、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管理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未来学计12个二级学科和48个三级学科。

管理科学在自然科学界同样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86年成立时,专门设立了管理学科组,担负着运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和发展管理科学的职责。1988年,管理学科组资助了面上项目《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随后又组织召开了管理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1992年,由20多位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开始进行“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管理科学”的研究工作。1995年1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课题组的调研报告《管理科学》。该书第44~45页的《管理科学学科体系框架图》列出了基础理论性学科35个、技术方法性学科18个、实际应用性学科35个。其中的主要学科有:管理哲学、运筹学、人机工程学、管理科学史、比较管理学、管理思想史、技术经济(学)、管理数学方法、数量经济(学)、基本建设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工业管理(学)、生产管理(学)、质量管理(学)、科技政策(学)。

1997年颁布实施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第一次设立“管理学”这个学科门类,对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作了实用性的二级类分。其下设5个一级学科,分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工商管理之下的二级学科有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公共管理之下的二级学科有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近年来,管理学界在讨论管理科学或管理学学科属性、学科定位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者也对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例如,包建华、方文丽认为可以将管理科学分为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3个层次。基础管理主要包括管理数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管理会计学、管理组织学、管理决策学、管理史学等。职能管理是将管理基础与特定的管理职能相结合,例如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科学技术管理、国际贸易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战略管理主要研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长期发展的重要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它以基础管理和职能管理为基础,并涉及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2 关于管理科学学科结构的新探讨

2001年,笔者曾著文对管理科学学科结构进行了一次尝试性探讨。按照学科形成的层次范围,当时将管理科学已经形成和有待创建、发展的一级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初步归并为5个学科群组。21世纪以来,随着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管理科学在我国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分支学科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笔者经过多年思考,对管理科学学科结构图式作了进一步的扩展(如图1所示)。这个新的学科结构图式将现代管理科学所包含的数百门分支学科和边缘分支学科,按照研究对象、生成区位的差异,大体可以区分为7个学科群组。7个学科群组之外的普通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主干基础学科,其任务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各种基础性、一般性、普遍性问题。普通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职能、管理活动的分类、管理活动的过程、管理的目的和手段、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方法的基本类型、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等。

第Ⅰ群组统称为整合管理学科,包含一系列生成于原有学科边缘区域且具有整合性、强渗透性特征的学科。如管理史、管理科学学、管理文化学、管理哲学、管理伦理学、比较管理学等,这些学科大多属于边缘学科。包含农业管理史、加工制造业管理史等分支的管理史,可以看做是生成于管理科学与历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管理哲学可以看做是生成于管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分支学科。这些学科具有双重归属关系,既是管理科学的边缘分支学科,又是相关科学部类(如哲学、数学、思维科学)或学科门类(如历史学、经济学、科学学)的边缘分支学科。它们是管理科学与相关科学部类、学科门类相互联结、沟通的桥梁,是科学知识整体化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科的渗透性或“亲和性”较强,有可能同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形成下一个层次的边缘分支学科。应当指出,其中有些学科,如基础理论性学科第一组“交叉知识”所包含的系统科学、数学、哲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实际上都是科学知识体系的一级子系统即科学部类(如哲学、数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或二级子系统即学科门类(如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均不能归属于作为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

第Ⅱ群组包括狭义社会管理学、经济管理学、政党管理学、军事管理学、科学技术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文化管理学等,统称为宏观管理学科。一般而言,这组学科在宏观层面上研究管理活动,或者说研究管理活动的宏观问题。例如,狭义社会管理学研究同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相并列的狭义社会领域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如果将研究视野缩小到微观层次的社区,相应的学科即为社区管理学。经济管理学的使命是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如果将研究视野缩小到产业部门,相应的学科就是产业经济管理学;如果再将研究视野缩小到企业,相应的学科就是企业经济管理学。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里,源于人事管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学”,是专属工商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因为人力资源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研究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层面,必须在国家的层面上探讨人力资源培育、开发、利用的各种问题,以确立正确的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学并入宏观管理学科从而成为资源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之后,原先归属于工商管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学”则应当名正言顺地称之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

注:用楷体字排印的名称,属于学科群组中的二级分支学科。

图1 管理科学学科结构图式

第Ⅲ群组包括公共战略管理学、公共管理教育学、公共信息管理学、电子政务管理学、公共管理经济学、工商行政管理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统称为公共管理学科。这组学科是在以往行政管理学基础上扩展、衍生而来的,同行政管理学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行政管理学原有的一些分支学科尚未完成向公共管理学相应分支学科转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主体分为政府、非政府机构(第3部门)两个部分,有时需要单独研究政府行为,因此就要保留一部分行政管理学分支学科的名称,如行政法学、邮政管理学、路政管理学、盐政管理学、渔政管理学等。公共管理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充分地利用工商管理学的导引作用,促进某些分支学科的创生和完善。由于公共管理活动比较接近宏观管理活动,因此我们将公共管理学科置于宏观管理学科与中观管理学科之间。

第Ⅳ群组学科包括农业管理学、加工制造业管理学、商业管理学、保险业管理学、运输业管理学、高技术产业管理学等,统称为中观管理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部门、产业或行业等居于中观层次的管理活动,是同类微观层次管理活动的集合。例如,餐饮业是由饭店、菜馆、饭铺、饮品店(冷饮店、咖啡店)、酒馆等组成的行业。餐饮业服务管理学作为服务业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任务是研究如何对整个餐饮行业进行管理,而并不涉及每个饭店、饮品店、酒馆如何搞好自身的管理。后者是微观管理学科的任务。对经济部门而言,所谓部门管理实际上就是部门经济管理,因此农业管理学与农业经济管理学、商业管理学与商业经济管理学等名称之间具有等义性。

第Ⅴ群组是企业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而发展起来的一组学科,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学、企业运作管理学、企业信息管理学、企业管理经济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统称为工商管理学或企业管理学。在我国,过去习惯于使用“企业管理”概念,而较少使用“工商管理”概念。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早在1954年我国期刊即出现以“企业管理”作为篇名关键词的文章;1983年出现以“企业管理学”作为篇名关键词的文章;1981年我国期刊才出现以“工商管理”作为篇名关键词的文章。最初几年的文章无一例外地都以介绍国外工商管理教育为内容,直到1987年,才出现以本土工商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内容的学术论文。2000年,我国期刊出现以“工商管理学”作为篇名关键词的论文。就研究内容而言,工商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基本是重合的。鉴于企业是一类可以同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医院等相并列的微观社会组织,因此我们在管理科学学科结构图式中将工商管理学科置于中观管理学科与微观管理学科之间。

第Ⅵ群组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微观社会组织、微观层次的管理活动,包括军队管理学、学校管理学、科学研究机构管理学、工程管理学、项目管理学、物业管理学等,统称为微观管理学科。微观与宏观存在着“两极相通”的关系,无数的微观社会组织和微观管理活动构成宏观社会组织(国家、社会)和宏观管理活动。因此,微观管理学科同宏观管理学科存在着“两极相通”关系,有的微观管理学科由宏观管理学科派生而来,有的宏观管理学科由微观管理学科提升而来。前者如科学研究机构管理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学、社区管理学与狭义社会管理学;后者如军事管理学与军队管理学(含军营管理学)、教育管理学与学校管理学。微观社会组织、微观管理活动有多少种类型,就有可能、有必要建立多少门具体的微观管理学科。

第Ⅶ群组学科是一些无“管理”之名却有管理之实的学科,如监督学、审计学、发展战略学、领导学、思想政治工作学、策划学、咨询学、公共关系学、工效学、系统工程学等。这些学科涉及不同层次(宏观、中观、微观)、不同主体(领导者、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其研究成果对于实现各个领域管理活动的科学化、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这个学科群组的许多学科属于方法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粘着性,可以同其他管理科学分支学科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边缘学科。

3 管理科学学科结构的深度分化线索

学科的渐次增多,是科学知识体系演进发展的永恒趋势。新学科的生成,源于研究对象的不断细化,也源于已有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管理科学现有的许多一级分支学科、二级分支学科乃至三级分支学科,都有可能在今后的演进发展中分化出下一个层次的分支学科或边缘分支学科。现以科学技术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为例,粗略地探讨一下其分化线索。

列于第Ⅱ学科群组即宏观管理学科中的科学技术管理学,是以科学技术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科学技术学(科学学、技术学)已经获得充分发展的背景下讨论科学技术管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可以将它视为介于科学技术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换言之,科学技术管理学既应视为科学技术学的分支学科,又应视为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属性。

在管理科学“成建制”地被引入我国的初期阶段,我国学者就开始介入科学技术管理研究,并有相关著述问世。1986年出现了第一部以“科学技术管理学”命名的中文版翻译著作,1987年出版第一部由我国学者撰写的以“科学技术管理学”命名的著作。根据对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2009年以前中国大陆已经出版了90多部以“科学技术管理”、“科技管理”为题名主题词的著作,发表了1 720多篇以“科学技术管理”、“科技管理”为篇名主题词的期刊论文。在这些期刊论文中,有9篇以“科学技术管理学”、“科技管理学”作为篇名主题词,这表明科学技术管理学的元研究(即对科学技术管理学本身各种一般性、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科学技术管理学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显学科”。

20多年来我国学者在科学技术管理领域的探索,既有关于宏观管理环节的研究,如国家科学技术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管理)、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管理)、科学技术政策(管理)、科学技术法规、科学研究(研究开发)组织、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管理、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等;又有关于微观管理过程的研究,如科学技术项目管理、研究开发经费管理、科学技术情报管理和档案管理、科学技术成果管理等;还有关于各个具体管理领域的研究,如城市科学技术管理、农村科学技术管理、工业科学技术管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园区管理、科学技术产业管理等。如此丰富的研究内容,为科学技术管理学的分化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

图2 科学技术管理学学科结构分化构想

注:以楷体字排印的名称,为技术管理学的二级分支学科。

图3 技术管理学学科结构分化构想

图2列出了科学技术管理学在今后的分化发展中有可能形成的6个学科系组,即普通科学技术管理学、分域科学技术管理学、对象科学技术管理学、边缘科学技术管理学、科学管理学科、技术管理学科。前4个学科系组以科学技术管理活动整体的某个侧面、某个角度作为研究对象,后两个学科系组分别以科学管理活动、技术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显而易见,科学技术管理学包含科学管理学、技术管理学,但并不是两者简单的加和。在图2中,同系组的学科之间和不同系组的学科之间,都有可能通过相互渗透、融合生成下一个层次(即第二级)的边缘学科。例如,工业科学技术管理学与企业科学技术管理学之间有可能衍生出工业企业科学技术管理学,在农村科学技术管理学与工业科学技术管理学、企业科学技术管理学之间有可能衍生出农村工业企业科学技术管理学。

鉴于科学与技术既有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又有内涵、功能的严格差异,科学管理学、技术管理学都有分立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图3进一步列出技术管理学在今后的分化发展中有可能形成的6个学科分组,即普通技术管理学、分域技术管理学科、类别技术管理学科、内容技术管理学科、环节技术管理学科、边缘技术管理学科。且技术管理学之下的一级分支学科和二级分支学科,也不会是学科分化的终点。例如,归属于第Ⅱ学科分组的军事技术管理学、教育技术管理学与归属于第Ⅳ学科分组的技术情报管理学、技术人才管理学相互渗透、融合,很有可能衍生出军事技术情报管理学、教育技术情报管理学、军事技术人才管理学、教育技术人才管理学等二级分支学科。对管理科学而言,这些学科当属第4级分支学科。

4 结语

管理是人类社会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活动。伴随着管理内容的丰富化、科学化和管理手段的多样化、智能化,管理科学必将在社会需求的强力拉动下,涌现更多的新理论,创生出更多的新学科。管理科学是一个边界开放、不断完善的科学知识分支体系,它的许多分支学科都有持续分化的可能性,同时许多分支学科的边界都有吸纳相关学科领域研究成果从而建立跨界的边缘分支学科的可能性。

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问题,是一个常研常新、饶有兴味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和支持这类具有基础性特征的管理科学研究项目。近年来,一批类似于笔者2003年申报的“管理科学学科演化机理和发展对策”的研究项目,获得了立项资助。令人高兴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2010年的课题指南中首次设立“管理学”学科,这是推进我国管理科学本土化发展的福音。管理科学的演进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我们期待着,在探索学科结构演化机理和演进态势的基础上,管理科学在我国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标签:;  ;  ;  ;  ;  ;  ;  ;  

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学科结构探讨_管理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