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新进展论文_高静,任彬

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新进展论文_高静,任彬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内分泌肾脏内科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经气道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迅速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始终有效通气,是机体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维持的有力保障,同时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基础。因此,保障机械通气的顺利实施、维持人工气道顺畅,气体交换充分需要优质气道护理。优质气道护理可有效规避呼吸系统感染、保证呼吸通畅、缓解临床症状。

【关键词】气道切开;机械通气;湿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215-02

机械通气术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抢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但需要注意是,建立人工气道之后,机体上呼吸道部分正常生理功能,如湿化、加温、咳嗽等基本消失,自身的过滤及防御功能也发生弱化,如未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则很容易引起感染、气道堵塞等诸多不良事件发生,特别严重者可危机患者生命安全[1-2]。因此,科学细致、有效合理的气道护理措施就显得特别重要。

1.气囊护理

气囊充气可使套管与呼吸道壁之间间隙缩小,甚至没有间隙,便于机械通气顺利进行,避免胃内容物反流或上呼吸道分泌物进入气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气囊充其量过大,可造成气道壁损伤,进而诱发炎症,甚至软骨坏死等,最终导致气道瘢痕性狭窄。据文献报道,当气囊压力在30mmHg以下时,气道壁血流情况良好。另一文献报道,当气囊压力在18.4~21.8mmHg之间时为封闭气囊及气道壁间隙理想最小有效压力。而气囊定期放气,可有效预防气囊充气时间过长导致的气道壁压迫并发症发生[3]。

2.保持气道通畅

2.1 吸痰管护理

机械通气时需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如质地柔软,有韧性,外周直径不足套管内管直径的一半,有硬度合适的侧孔。据文献报道,将吸痰管插入比机械通气切开气道插管向下延长1~2cm,当有附件时,需另外加上附件的长度。在人工气道插管时,应禁止同时吸痰,而且吸痰前后应给予患者吸氧治疗(高浓度氧疗)约2min。吸痰时动作应轻柔、迅速,避免气道粘膜因此受到损伤[4-5]。

2.2 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得到合理湿化,可促使痰液得到适当稀释,促使痰液比较容易及时咯出,保证呼吸道始终处于通常状态,人工气道湿润,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据文献报道,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湿化量应维持在30mg/L以上,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粘膜受损,及呼吸道分泌物结痂。国内医疗机构中通常使用0.45%盐水、生理盐水及蒸馏水等作为常用人工气道湿化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文献报道,0.45%盐水对于气道湿化所能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使用生理盐水,但若使用蒸馏水作为气道湿化液,则需注意不可过量使用,一旦过量时用,则很容易造成患者气道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加气道阻力[6]。

碳酸氢钠溶液(1.25%)也是临床常用的气道湿化液,能够有效降低痰吸附力,对痰液的稀释效果更好。医护人员可通过微量注射泵,8~10ml/h,使痰液逐步被稀释,保证痰液更容易被咯出,弥补了人工滴药的不均匀性,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或将气道湿化液用雾化消毒瓶盛装后直接对准气道喷入,两次喷入湿化液间隔时间30~60min,每次湿化需按压气囊4~5次,促使气道得到充分湿化。此外,还可使用人工鼻,能够通过模仿鼻子的功能,将温热湿润的气体保留下来,同时还能过滤细菌,降低导管感染几率。

3.感染对策

护士需保证患者处于温馨清洁的病房环境,定期通风,可使用单独病房,温湿度分别调整至20~22℃及65%左右。据文献报道,在人员流动的前提下进行空气消毒试验,具有效果明确,操作便捷等优点,而且不良反应较少[7]。护士在开展机械通气开放人工气道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切断医源性感染传播途径,秉承气道→口腔的原则,将雾化器、吸引器、相应导管等每天清洗后严格消毒,湿化瓶内湿化液应每日更换,补充液体前应丢弃瓶内剩余湿化液,并充分清洁后方可补充无菌湿化液。据文献报道,两次更换呼吸环路之间间隔7d时,可有效降低VAP发生风险。

护士应注意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的护理工作,每日2~3次,根据预先测量的pH值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洗液,若pH值偏高,则使用硼酸液(2~3%)清洗口腔,如pH值维持中性,则使用双氧水(1~3%)或生理盐水清洗口腔,若pH值偏低,则应用碳酸氢钠(2%)清洗口腔。而且,护士应嘱咐患者避免平卧位,降低由此引发的误吸风险。下鼻饲管前后30min内,应尽量不仅经口腔,或经气道内吸痰造成的反射性呛咳,以及腹压突然上升,致胃内容物突然反流,导致发生误吸。人工气道感染多发于颈部切口,其原因在于痰液分泌物的不良刺激。因此需保持切口的整洁干燥。若痰液滞留于切口邻近皮肤,可使用无菌操作纱布进行切口护理,这种无纺布气管纱布垫具有抗感染以及止血的作用,有利于感染的预防[8]。

4.营养及脱管护理

为保障鼻饲的同时,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需取得营养师及语言治疗师的帮忙,保证患者营养物质摄入充足。当患者病情较稳定,自我呼吸功能恢复、呼吸道痰液量减少,睡眠正常,应做好脱管护理,保证切口愈合良好,患者能够安然入睡。

总之,气管切开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需注意气道护理,可通过气囊护理、吸痰管护理、适当湿化人工气道、选择合适湿化液及口腔清洗液、保证气道通畅、阻断感染源及途径、气管切口护理等措施保障人工气道通畅,顺利完成治疗目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王颖.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1):62-63.

[2]郭岭.气道切开术后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7):162-163.

[3]张永芳.气道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09-110.

[4]王文超,张玉侠,顾莺,等.气道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45-2148.

[5]宗晶.气道切开术后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新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43-44.

[6]彭小梅.气道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335-336.

[7]颜丽君.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4,27(3):694-696.

[8]秦枫,牛芳,牟成华,等.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切开的循证护理观察[J].甘肃科技,2014,30(24):135-137.

论文作者:高静,任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新进展论文_高静,任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