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热电冷三联供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热电冷三联供发展对策研究

吴子斌[1]2000年在《我国热电冷三联供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区域供暖,夏季集中空调,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种追求。热电冷三联供技术节电、节能、且有利于环境保护,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的需求,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热电企业目前的处境却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迫切需要探求热电行业的发展对策和出路。 本文力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的方法来分析论述热电冷三联供的优势和今后的发展对策。

张甜甜[2]2011年在《利用电厂富余蒸汽进行集中供冷的方案研究》文中提出热电联产在冬季能够明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小环境负荷;但是到了夏季,冬季的供暖热负荷不复存在,热电厂开始以纯火力发电厂的形式运行,大大浪费低品位的能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另外,在热电企业中,夏季产汽量过剩的现象大量存在,如何利用富余蒸汽并寻求合理的热电厂夏季运行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根据丰原电厂实际运行情况和潜在供冷需求,提出了适合于该电厂的利用富余蒸汽进行集中供冷的方案,包括吸收式制冷改造系统、汽轮机带压缩式制冷系统以及联合循环系统,定性分析了这些系统的可行性。基于压缩式和吸收式制冷的原理,选取了合适的系统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吸收式系统、汽轮机带压缩式系统及中间压力分别为0.8MPa、0.6MPa、0.4MPa的联合循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热力计算,确定了设计工况下各系统各种设备的热负荷以及换热面积,对比了各系统设计工况下的过热蒸汽耗量。在完成各系统的热力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冷媒水温度、冷却水温度以及热源参数对吸收式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冷媒水温度、冷却水温度、汽轮机的机械功传递效率以及热源参数对汽轮机带压缩式系统和联合循环系统的影响。对冷媒水温度、冷却水温度和传递效率对各种系统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在传递效率不同的情况下哪种系统的省汽优势最大。在进行基本设备选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系统的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基于一次能耗能效比的方法比较了各系统的热经济性,并基于费用年值、净现值以及动态回收期等经济性分析方法对各种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各系统在热经济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优劣。目前热电厂的集中供冷项目基本都是由电厂的蒸汽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型式比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热电厂集中供冷的发展。本课题旨在提出几种新型的蒸汽驱动的集中供冷系统,并将几种系统与吸收式系统进行对比为在热电厂中进行集中供冷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在热电厂利用富余蒸汽进行集中供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李富强[3]2009年在《钢铁厂余热蒸汽的热电冷联产应用分析》文中指出能耗高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在不断降低,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钢铁厂的加热炉,转炉,烧结机等处都装有汽化冷却装置产生大量低温低压饱和蒸汽,除少量自用外,大部分低压饱和蒸汽往往得不到合理利用,只能对空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深入贯彻执行,钢铁企业就会考虑到这些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面对大量低压饱和蒸汽的合理利用问题。本文对目前南钢余热蒸汽的发生与使用单位及其特点做了研究分析。目前,余热饱和蒸汽发电的方式有两种:直接驱动螺杆膨胀动力机发电和饱和蒸汽轮机发电。对南钢分别采用这两种发电方式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针对南钢0.8MPa蒸汽系统的供需现状,提出了利用热电冷联产技术来进行余热蒸汽负荷的削峰填谷,从而达到蒸汽供需平衡杜绝放散的目的。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推导了热电冷联供和热电冷分产以及热电联产冷分产三种供能方式之间的节能条件。针对南钢利用余热蒸汽制冷和电压缩式制冷的两种制冷方式的比较,得出了在夏季利用余热蒸汽来制冷代替电压缩式制冷可以大幅减少电力消耗的结论。

孙仲武[4]2012年在《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效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具有节能高效,污染少,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的特点,一种高效的城市能源利用系统,有利于降低能耗和缓解大气污染。

赵翔宇[5]2016年在《谈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在重庆地区的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国内外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发展现状,结合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在重庆地区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技术在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重庆地区大力发展江水源热泵与天然气三联供的能源集成系统的建议。

杨安辉[6]2003年在《用户拓展是保障深圳市LNG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文中认为“照付不议”天然气国际购销模式惯例,对天然气买方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使天然气的供应长期稳定可靠,使买方享受长期稳定的购气价格和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却又对买方的天然气利用市场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因为,买方用气市场销售量一旦达不到“照付不议”合同气量,买方也必须按照“照付不议”量支付合同购气款。 中国此前开展的多项天然气利用工程,都因买方对工程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认识不足,市场反应不积极,用户开发不及时等原因,出现过“气临城下”的时候,用气用户仍未落实,导致白白向上游付款、自己蒙受重大损失的惨痛教训。 2006年6月,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将建成并正式向深圳供应天然气。深圳市燃气集团作为深圳市天然气利用项目的唯一业主,将按照与上游广东方签订的“照付不议”合同气量要求,投近20亿巨资建设深圳行政区域内与上游项目相配套的天然气城市输气高压管网。因此,如何趁天然气到达深圳之前,大力拓展市场,发展重点用户,提升管道供气量,争取在深圳天然气到来之时的用户气量达到并超过照付不议量要求,是一个关乎深圳市天然气利用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课题。 本文研究的课题,就是以此为内容,从深圳市天然气到来前后应如何开发下游市场、拓展用户、提高气量的角度,展开探讨,以期能对深圳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的顺利实施能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也能为国内的同行类似LNG利用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郭素荣, 王少平, 陆雍森, 蒋大和[7]2005年在《生态工业园区热电冷三联供规划的意义及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调查上海市级工业园区的能源利用方式和水平,探讨如何应用产业生态学技术集成手段,按照热力学(火用)水平,在现有工业园区内构建能源集成系统。文章通过计算分析,指出在现有工业区逐步推行热电冷三联供技术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因为它节能、环保.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是将现有工业区改造为生态园区的强有力工具。文章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分别就新引进企业、扩建企业、社区民宅、供热管网,提出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措施和建议,为我国工业园区今后的生态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多金环, 李元实[8]2007年在《热电联产发展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结合我国热电联产项目发展现状,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优化布局、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推广热电冷联供、强化运行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热电联产项目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章学来, 张君瑛, 郁庆庆[9]2005年在《天然气“三联供”系统在上海海事大学新校区推行的探讨》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为填补电力缺口,电网的装机容量不断剧增。从上海能源结构看,目前这些发电量大都来自火力发电,并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完工和东海气田的天然气向上海供气,上海天然气的供给量充裕,尤其夏天,燃气用量与电力负荷呈峰谷差性互补,上海能源面临着结构的调整。2006 年底上海海事大学将整体搬迁到临港新城,学校用热、电、冷需求大幅度增加。天然气三联供的基本原理是能的梯级利用原理,将简单的单一电力供应,改变成电、热、冷的联合供应,充分利用天然气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以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从火用分析的角度看,能源的有效利用达80%以上;技术经济分析表明,该三联供系统经济性可观,考虑到新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管网接入条件,推广应用三联供系统的潜力和前景巨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解决。

郭素荣[10]2006年在《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清洁生产、产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意义和研究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循环经济及其相似的理论与传统学科如热力学之间的关系,指出按自然生态的模式组织产业活动,使资源利用、产品加工、消费,及废弃物处置构成一个循环的科学基础在于物质不灭与能量守恒,但从热力学意义上看,循环的困难在于将各种弃物重新分解为资源,也就是将系统从混乱变有序,降低系统的总熵,这必须由外界输入能量才能完成。因此必须探索尽可能大规模地、“经济”地推动产业“循环”的途径。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就是按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产业活动范围内探索实施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方法,如物质和能量集成。 依托实际研究课题,深入考察了上海莘庄工业区(简称SXIP)、上海化工区(简称SCIP)、南京化工区(简称SNIP)和鲁北化工集团(简称鲁北),及太仓新太酒精厂(简称新太)的现状,研究在企业和园区层面如何通过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的梯级利用、公用工程的共享等手段来构建物质集成和能量集成系统,在区域范围内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企业层面的物质和能量集成以新太酒精厂为案例。通过深入调查该厂的生产工艺,首次提出酒精生产的本质上就是碳元素的反应与传递。测定了沼气的组成和原料木薯、沼渣、杂醇油、排放废水的总碳含率,对各物流进行碳元素衡算,做出了酒精生产的碳元素平衡图。结果表明,进入酒精产品的碳元素仅为44.74%,各副产品所含的有用碳元素分别为:沼气8.19%,沼渣4.32%,液态CO2 7.26%,杂醇油0.27%。系统的总碳元素利用率为64.78%。副产品的回收利用使系统总碳利用率提高了20.01%。与未回收利用副产品相比,酒精生产的原料利用率提高了45%。 探讨了新太能量集成的模式。酒精生产是个高能耗、高水耗的行业。新太通过热电联产,将高压蒸汽发电,发电后的乏汽用于酒精生产的蒸煮和蒸馏工艺使用,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企业的吨酒煤耗和电耗均优于国内最佳水平。但是,仍有大量余热没有得到利用。本文运用夹点分析方法,对系统的热交换网络进行能量分析,再辅以制冷机和热泵对系统中的三股热流体进行余热回收,预测结果表明:(1) 以精馏塔塔顶蒸汽(79℃)的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可

参考文献:

[1]. 我国热电冷三联供发展对策研究[D]. 吴子斌.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2]. 利用电厂富余蒸汽进行集中供冷的方案研究[D]. 张甜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3]. 钢铁厂余热蒸汽的热电冷联产应用分析[D]. 李富强. 东北大学. 2009

[4].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效能分析[J]. 孙仲武. 价值工程. 2012

[5]. 谈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在重庆地区的应用[J]. 赵翔宇. 山西建筑. 2016

[6]. 用户拓展是保障深圳市LNG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D]. 杨安辉. 重庆大学. 2003

[7]. 生态工业园区热电冷三联供规划的意义及方法[C]. 郭素荣, 王少平, 陆雍森, 蒋大和. 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2005

[8]. 热电联产发展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及对策[J]. 多金环, 李元实. 电力环境保护. 2007

[9]. 天然气“三联供”系统在上海海事大学新校区推行的探讨[C]. 章学来, 张君瑛, 郁庆庆. 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 2005

[10].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D]. 郭素荣. 同济大学. 2006

标签:;  ;  ;  ;  ;  

我国热电冷三联供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