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在等——浅析电影《胭脂扣》论文_林熙珂

不必在等——浅析电影《胭脂扣》论文_林熙珂

(浙江师范大学,321000)

《胭脂扣》上映在1988年的香港,它当时的性质,相当于现在的《七月与安生》吧。《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由关锦鹏执导,梅艳芳、张国荣主演。该片主要讲述了香港三十年代的石塘咀名妓如花与纨绔子弟十二少的感情纠葛当时这部哀怨缠绵的影片,将当红歌星梅艳芳送上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的领奖台。导演关锦鹏说:“梅艳芳和张国荣成就了《胭脂扣》”。对于这句话我是认同的。

《胭脂扣》并没有讲述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它就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爱情电影,拍给爱情泥潭中的痴男怨女看的,但是它对于今天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比如一部好电影,离不开优秀的导演,离不开有演技的敬业的演员,离不开认真的工作人员,在这些都具备了之后,一部电影至少得讲好一个故事。《胭脂扣》就讲好了一个故事。

《胭脂扣》是根据李碧华原著小说改编的浪漫鬼故事,在香港报馆任职的袁永定(万梓良饰),遇到了一位前来登寻人广告的女子如花(梅艳芳饰),在闲聊中袁永定惊讶的发现此女子原是30年代死去的女鬼。早在30年代,她是香港石塘咀的红牌妓女如花(梅艳芳饰)。在那风月世界里,她爱上了人称十二少的陈振邦(张国荣饰),并谈论嫁娶之事。但是由于身份地位悬殊,婚事遭到陈家反对,陈门乃望族不接受妓女作媳妇,逐振邦出门。陈振邦脱离家庭与如花同居,两人以胭脂扣定情。在二人同居后染食鸦片,陈振邦乃一纨绔子弟,无养家糊口的本领,渐渐经济拮据,两人在穷困中挣扎。于是如花与振邦终订阴世之约,计划与其吞食鸦片殉情。结果如花死去,而振邦被救活。50年后,如花苦等陈不得,遂上阳间来寻。永定和他的女友楚娟(朱宝意饰),同情如花的遭遇,倾力帮助她找人,在经过大海捞针班的找寻之后,最终找到了穷困潦倒的陈十二少。如花伤心之余,将胭脂扣交还,留给十二少一句谢谢你,我不想再等了。他望着她离开的背影,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她的名字。

剧情在今天看来显得有点老套了,但是影片与众不同时贯穿了两个时空。不找痕迹的体现了两个时代的人爱情观。

妓女如花在爱上富家少爷陈十二少之后,因为生活的压力,与陈十二少家庭的阻碍,两个人并不能一生一世,不能在一起。如花选择殉情。在如花与十二少都吞下鸦片之后,并没有像如花期待的一样,两个人相会在阴间。如花死了,在阴间等了陈十二少五十年;而十二少被救活后,没有选择追随如花而去,而是向家庭妥协,娶了妻子生了孩子,苟活了下去。影片里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十二少要这么做,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影片和爱情的理解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花的爱情太刚烈,活着不行那就去死,她怕十二少退缩,甚至还给他喂了安眠药。而十二少也吞下了如花喂进嘴里的鸦片。

与之相对比的是影片中现代的那对小情侣,他们相爱又独立,女孩子有着自己的工作。男孩子虽然很喜欢女孩子,但是一直没有和她求婚。他们都不愿意为对方去死。他们也是相爱的。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每个人心中的爱情都是不一样的。

张国荣与梅艳芳两个风华绝代的人,配上这个凄绝的爱情故事,映入眼里的是那个年代香港电影的饱和度极高的画面,给人造成极大的视觉冲击。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创作人员,无论导演、演员、编剧、监制,还有各种幕后人员,都非常卖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电影人才不断加入香港电影的产业。加之当时香港经济在地区中处于顶端,周围国家地区文化产业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所以,在这一时期,港产片蓬勃发展。而且当时有许多大亨通过拍电影来洗钱,所以当时的电影市场,资本充足。而且当时投资人与影视公司对于影片的干涉更少,让编剧导演更自由,有创作空间发挥自己的才华。当时的审查机制也不像现在那么严格,所以当时的影片有更多种类,有更多的主题,可以表达更多的想法。

1979年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源起,一班在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导演各自开始拍摄风格新颖的电影。跟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浪潮相比,80年代的香港电影侧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过于重视商业化。所以在一部片子拍火之后,都开始跟着这部片子拍,因此电影类型单向化。有人认为这时期的电影造就明星、扼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电影走上穷途没落,加上1989年经济、影带市道不发达等种种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电影市道滑落。尽管如此,若不以电影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说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属飞黄腾达的时期实在不为过。但是这个腾飞是基于新浪潮之上的,是新浪潮给这个腾飞提供了动力。

《胭脂扣》只不过是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精品中,不那么显眼的一部,那个年代有《倩女幽魂》,有《赌圣》,有《笑傲江湖》,还有《醉拳》;那个年代有张国荣梅艳芳,有王祖贤,有成龙,有林青霞张曼玉,还有成龙。那个年代是那么耀眼特别,但是我独爱这部《胭脂扣》。《胭脂扣》里包含的那种繁华下的思考,和梅艳芳告诉我们的“你不必再等”,都告诉了我们那个时代的特别。

我们不必再等了,我们再也等不来梅艳芳,等不来张国荣,等不来那个从导演到观众都有些微微癫狂的年代了。

论文作者:林熙珂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不必在等——浅析电影《胭脂扣》论文_林熙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