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抓住关键,深入学习实践,努力做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有新增强,领导、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有新提升,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有新进步。
一、提高“四个认识”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是基础。”当前,要着重从四个方面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一)必须提高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需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了三个“迫切需要”,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提出了四条要求,这对提高思想认识很有帮助,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二)必须提高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因素的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效如何,关键看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得准不准,联系实际解决得好不好。当前在我省一些地区和部门确实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相适应”,即一些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不相适应,部分干部加快发展的主观愿望与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有些地方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不相适应,一些现行法规、政策的导向与科学发展的实践不相适应。这“四个不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科学发展就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对纪检监察干部而言,既要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深化对现实中存在的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问题的认识,又要紧密联系纪检监察工作实际,查找和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必须提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困难与矛盾的认识。从基层实践看,要做到科学发展,客观上存在着一些困难与矛盾。对此,纪检监察干部应当有清醒的认知,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自觉地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从“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看,有的地方简单地将发展等同于科学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和热情往往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发展中如何求得“好”与“快”的有机统一,需要认真研究。从“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看,有的地区经济欠发达、财力不足,与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撑的矛盾明显,如何缓解这对矛盾,亟须探索解决。从“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看,各地都提出了“工业兴市”、“工业兴县”的发展战略,有的甚至提出工业兴乡(镇),如何协调好发展工业与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全局上加以考虑。从“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看,各地普遍注重城市的建设,而容易忽视农民群众利益的保护,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看, “县乡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抓农业、农村、农民上。”而目前有些县乡干部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中,相当多的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招商引资上,如何协调好县乡干部抓招商引资上项目与抓“三农”工作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四)必须提高新形势新任务对纪检监察机关服务科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的认识。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现湖北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和省委的新思路、新举措,对纪检监察机关服务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全面把握。比如,我省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但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发展不优仍是主要矛盾。要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最根本、最关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发展。这对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比如,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赋予了我们先行先试的权力。我们要搞好改革试验,更要大力弘扬“闯、试、冒、创、探”等改革创新精神,这也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地保护改革者、支持试验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误者、严厉惩治违纪违法者。再如,随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大项目建设、大资金投入、短期内实现大发展可能会带来腐败问题的高风险。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做好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工作,着眼于事前防范,防止苗头性的腐败问题演变成倾向性问题,防止局部的腐败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使干部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犯或少犯错误,至少不犯大的错误。
二、注重“五个引导”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其认识和理解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要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做到自觉贯彻落实,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要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新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加以引导,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注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引导”。
一是注重从思想上加以引导。要通过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物”与“人”的关系,始终把发展的目标放在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上;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反腐倡廉的关系,把勤政、廉政、善政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是注重从宏观规划上加以引导。通过制定和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宏观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每个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发挥比较优势上下工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坚持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防止不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搞同质无序竞争。
三是注重从政策上加以引导。要通过政策引导,明确告诉不同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通过制定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激励政策、扶持政策、补偿政策等,协调好各方利益,让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者受益,使不搞科学发展者不仅占不到便宜,反而受到惩戒。
四是注重从用人上加以引导。要用科学发展观标准选人,选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真正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避免短期行为。
五是注重从作风上加以引导。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着一个地区或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关系到一个地区的风气和投资环境。当前,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如火如荼,如果没有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好的党风政风,外来资金和人才就难以引进,即使引进来了也难以留住。因此,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廉政观,克服将反腐倡廉建设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努力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实现以上五个方面的引导,也是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领导科学、服务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检验。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把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的形成与发展。
三、在六个方面下工夫,使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地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
对纪检监察机关而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责,更好地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纪检监察机关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二是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创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三是如何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具体讲,要在六个方面下工夫,努力使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地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
第一,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方面下工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推动发展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任务。面对全省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贴全省工作大局谋划反腐倡廉工作、制定反腐倡廉政策、出台反腐倡廉举措,使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着力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我们要围绕这些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跟进,着力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腐败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构建这三个腐败风险防控体系,对腐败问题进行事先防范和预警,达到营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有利于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促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第二,要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面下工夫。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去,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惩防并举、重在建设的理念,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在工作中要逐步推进“四个转变”,即由侧重遏制向惩防并举、重在建设转变,由事后“亡羊补牢”向事前预警防控转变,由监督约束干部向监督干部与保护激励干部相结合转变,由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更加注重为干部干事创业划定“安全区”转变。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查实问题是成绩、澄清是非也是成绩;惩治腐败是成绩、预防腐败也是成绩;查处大案要案是成绩、解决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也是成绩。充分发挥省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历史教育基地的作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教育在前,防微杜渐。对违反纪律的党员干部,要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区别对待。对严重违犯党的纪律甚至触犯国家法律的,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犯一般错误的干部,能够教育挽救的要尽量教育挽救,努力实现执纪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的统一。
第三,要在保护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方面下工夫。全省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有一大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敢闯敢试的干部。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对干部的保护激励职能,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通过政策引导,帮助党员干部消除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等思想顾虑,支持和保护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为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要着眼于权力行使安全、工程建设安全、资金运行安全、干部成长安全,力争做到对党和国家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利益负责和对党员干部负责相统一。在执纪过程中,注意把握“四个区分”,即把推动科学发展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法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地区、企业发展无意触犯法纪与为谋取个人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一般性错误与违纪错误、违纪错误与违法犯罪区分开来,积极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四,要在强化监督检查职能方面下工夫。监督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促进中央和省委关于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既要在促进解决我省发展不够的问题上发挥好职能作用,坚决纠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等问题;又要在促进科学发展的问题上发挥好职能作用,坚决纠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现象,坚决纠正只顾局部利益、眼前利益,损害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追求片面发展、盲目发展的现象,坚决纠正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重上项目铺摊子轻解决民生问题的现象。要加强对涉及民生问题的监督检查,牢固树立民生意识,更加关注民生,努力在促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迈出较大步伐。当前,尤其要发挥好纪检监察职能,在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保证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方面取得新成效。
第五,要在用科学方法谋划工作上下工夫。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谋划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工作。要善于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观察和审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之中,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通过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协调各方面力量,统筹好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监督与激励等多方面的关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纠风等各项工作,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要在提高队伍素质方面下工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围绕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加强自我教育、管理和监督,在监督别人的过程中接受大家的监督,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自己受教育,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好,禁止别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努力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树立政治坚定、党性坚强,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