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国内的公路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就现阶段国内建成公路来分析,其中七成以上均采用沥青路面。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不同的沥青材料具备不同的质量水平,同时不同施工单位具备不同的施工水准,导致了一些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病害,病害形式诸如推移、坑槽、车辙、泛油以及开裂等,这些病害的出现不仅仅加大了公路返工返修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更为严重的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性能,给交通运行带来了很多风险。因此,务必要密切关注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治理工作。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养护措施
1导言
当公路沥青路面发生病害时,要及时的针对病害开展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及时将病害根治。同时,还要将预防性养护措施大力推广,从日常的定期养护做起,将病害遏制在源头,保证公路的路用性能。
2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2.1公路沥青路面车辙问题
对于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以及路面结构强度而言,车辙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较为常见的车辙病害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流动性车辙病害,主要是因为高温环境的持续性作用,由于沥青材料自身特性,高温强度和高荷载作用都会造成变形,温度降低后就会出现流动性车辙;第二类是磨损性车辙,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荷载反复作用造成的路面磨损;第三类是结构性车辙,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质量不能达到基础标准,路基和沥青之间孔隙问题,就会形成永久性的结构性车辙。
2.2裂缝原因分析
第一,横向裂缝原因分析。横向裂缝一般情况下和公路的中心线相垂直且宽度不同,属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最为典型的病害之一。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公路路基填土施工时纵向碾压不够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降,在沉降位置沥青路面所承受的车辆载荷主要是由面层进行承担,面层沥青受到车辆载荷作用使得拉应力以及剪切力都有所提升,从而造成沥青路面面层发生横向开裂。尤其是在桥梁、涵洞两侧更容易出现横向裂缝,容易引发桥头跳车问题;多种地基处理方式造成的反射裂缝。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措施类型较多,例如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粉喷桩等等。不同类型地基处理连接位置由于土体沉降量的差异会造成横向裂缝;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横向施工缝,接缝不够严密而引发压实不足,增加孔隙率,从而形成横向弱接缝,直接造成横向裂缝;第二,纵向裂缝原因分析。不同于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公路中心线相平行,但是裂缝的长度和宽度有所差异。造成此种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均匀压实,同时路基的稳定性较差,一旦受到重载车辆的作用就会引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将路面拉裂而引发裂缝;在进行沥青面层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纵向前后摊铺幅连接位置冷接缝处理不符合标准规定,无法满足压实度标准,结合处松散不够紧密而松脱。
2.3坑槽松散问题
坑槽松散问题会严重制约公路沥青路面的路面平整度以及行车舒适性,若是技术上不能建立完整的处理机制,就会造成坑槽面积不断扩大,甚至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方面,从材料选择层面分析相关问题,因为沥青路面表面层混合料存在局部孔隙较大的问题,尤其是沥青材料和石料之间的粘附力不足,就会出现路面积水问题,甚至会滞留在表面层的混合料中,加之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就会产生动水压力,使得公路沥青路面层从石料层剥落制约整体质量。另一方面,从结构的层面分析相关问题,因为基层强度存在不足,则会对整个道路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并且因为路面要承载重载车辆,就会出现相应的裂缝,加之动水压力以及孔隙水压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出现坑槽问题。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若是出现未成形状态的急刹外力作用,就会造成沥青路面混合料严重松散,制约整体应用价值和操作水平。
3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养护措施分析
3.1常规性的养护措施
3.1.1实施灌缝
一旦路面产生5mm以内的裂缝但是还没有出现错台以及啃边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灌热改性沥青的方式实施防水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操作时,要先通过开槽机对沥青路面裂缝实施拓宽以及清理,之后通过吹风清理设备彻底清理干净裂缝内的杂物确保裂缝的清洁度,必须符合裂缝的修补规定。之后通过灌缝机将热沥青缓慢注入到缝中,最后将缝外部多余的沥青清理干净即可。
3.1.2进行局部修补
对于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病害(例如沥青路面网裂、小范围坑槽和沉陷、涉及到中下面层病害等)来说,可以通过相应机械设备切割出需要修补的区域,将其清理干净后在坑内部均匀撒布涂刷乳化沥青,然后通过沥青混合料铺平坑槽。
3.2专项的养护措施
3.2.1沥青路面车辙防治
在建设路面的工作中,要根据当地本身的自然条件进行材料的选择,并且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材料配比,以较为炎热的地区为例,在选择材料时要慎重,首先是沥青的选择,我们都了解高温可能对沥青造成的损害,所以在选择沥青时要选择具备高温下抗车辙能力的改性沥青,这种沥青具备质量高、黏度高的特点,能够降低温度对路面所带来的影响;其次是关于粗集料、细集料的选择方面,粗集料应选择较为粗糙的砾石,至于细集料则避免选取天然河砂,尽量选择石灰石、白云石等碱性集料,这是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此外就是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标准,想要从根本上保证整体路面结构层的稳定,需要在开工之前对路面的每一层进行设计,确定好施工方案,而后按照施工标准逐一实行,控制好其压实度,从根本上防治车辙现象的出现。
3.2.2裂缝病害的处治措施
第一,横向裂缝的处治措施。首先,开槽之后通过灌缝机实施灌缝。在养护作业中一定要选择性能良好的灌封胶,确保其和缝壁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同时温度较高时不会粘轮,温度较低时不会发生脆裂等。在进行开槽之前需要有效调整开槽机宽度和深度,对准裂缝中线切割出U型凹槽(确保开槽深度比≤2:1)。之后通过压缩空气以及钢丝刷将裂缝中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通过专用的灌缝机实施灌缝作业。为了避免车轮粘起灌封胶,需要在灌入灌封胶之后洒上一定量砂子。其次,裂缝补贴法。此种方式属于较新的裂缝修补方式,具有经济合理、简单便捷的优点。封缝材料属于黑色带状的沥青混合物,按照施工过程中是否需要外部加热可以分成热粘结封缝材料以及自粘封缝材料,但是此种方式的造价相对较高并且平整度较差,同时容易提升行车噪音,低等级养护维修工程中较少采用。第二,纵向裂缝的处治措施。对于路基不均匀压实以及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路面纵向裂缝可以通过钻孔灌水泥浆的方式提升路基稳定性;由于温度疲劳以及反射裂缝来说,可以实施开槽修补。
3.2.3坑槽处治
坑槽的处治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进行。首先要按照具体要修补的坑槽,来将其轮廓线进行绘制,且绘制的图形应该为矩形,四周的边线和路的中心线需要垂直或者是平行,开槽位置应该是沿着轮廓线,且确保有一个垂直的槽壁;将坑槽底部的各种旧料清除干净,先对基层进行相应的处置,如果基层不存在问题,则只要将面层进行挖除即可,然后将粘层沥青或者乳化沥青涂刷或者喷洒在基层和槽壁上;将沥青混合料在槽底进行铺筑,如果槽的深度超过了5cm,应该按照分层摊铺和碾压的办法,选取和原路面相同的材料,严格依据规范要求,开展施工活动。当采用就地热再生修补方法时,应先沿加热边线退回10cm,翻松加热面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整平压实。
4结束语
总之,在对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后,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养护机制,按照标准化流程提升养护质量,为公路应用水平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义.浅析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的处治[J].科技视界,2018(07):198-199.
[2]李聚宝.公路路面的病害及养护治理措施[J].科技视界,2018(12):179-180.
[3]罗东洋.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科技视界,2018(14):98-99+112.
[4]丁小东.浅谈沥青路面病害的处治[J].科技视界,2018(15):139-140.
论文作者:郑明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裂缝论文; 病害论文; 沥青论文; 公路论文; 车辙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