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规范底线,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林娟

坚守规范底线,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林娟

———以《热空气与冷空气》一课教学为例

林娟

〔摘要〕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堂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科学学习的乐 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的 主要阵地,更是实现课程目标:最终提高每 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有效平台。在实验过程 中,每一个学生都将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的 探究过程,但看似热闹的课堂,却在本质上 忽略了实验教学最宝贵的东西———“规范”、 “有效”。那么何为规范?何为有效呢?规范, 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尺度去开展、准 备每一个教学步骤,使之尽可能理想化,而 不是随意的。有效,是指教学有效果,即通过 课堂教学后教师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因 此,本文就从“关注探究实验教学规范”为出 发点,来谈一谈如何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 学的有效性,将以《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的 教学为例,从规范课前预设、规范课堂指导 这两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规范有效高 效

1 规范课前预设,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1 读通、读懂、读活教科书,是规范课前 预设的起点。我认为,要规范课前预设,首先 就要做的就是备好教科书,简单的讲可以定 为“三读”教科书:读通教科书,了解教科书 内容;读懂教科书,体会编者意图;读活教科 书,创造性的改教科书。在这“三读”的基础 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学习和摒弃的态度 看待教科书。

如教学《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读,了解 这节课的内容:它是苏教版四上年级《我们 周围的空气》单元的第二课,要求学生掌握 的科学概念有:知道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及 风的成因、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 的认识方法、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 轻及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知道地球表面空气 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了解 人类对热空气的运用,初步知道一些科学发 展史。通过读通教材,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 个初步的了解后,接下去就是要二读,体会 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本课的内容主要有三个 探究活动构成,分别是探究热空气的流动、 热空气上升的原因、探究冷热空气的流动。 教材为什么设计了这三个活动,活动如何开 展?通过再读,我认为活动的展开,教材通过 借助观察纸蛇的运动、纸杯的高低、烟的流 动等物体,间接的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 动以及探究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的原因,把 看不到的热空气和冷空气间接的呈现在了 学生的眼前。活动一:观察纸蛇,目的在于让 学生通过观察纸蛇转动的现象,来建构热空 气是向上升的科学概念;活动二:观察两个 纸杯的高低则是要来帮助学生试着解释热 空气上升的原因;活动三:观察烟的流动,则 是主要为学生建构“对流”的概念。

一节课短短40 分钟,能够做的事情也 是有限的。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 三个活动一一展开,是不可能的,只能把主 要活动做好、做到位,才能够让学生学得深 刻、学得扎实。于是,我进行了三读教材,对 教材中的三个活动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和整 合。处理一:把观察纸蛇改为观察用餐巾纸 制作而成纸带,材料简单易找,效果在短时 间内比较明显,同样能够达到教材的目的: 体会热空气是向上升的。处理二:取消了解 释热空气向上升的这个活动,通过分析,个 人觉得这个实验的设计缺少严密性,如果要 解释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应该是在一个密封 的环境中,而教材中用两个敞开的一次性杯 来做实验,明显不合适,缺少严谨性。

通过三读教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及设计最终确定如下:①集中探究主题:a. 出示两个用盖破片盖着瓶口的集气瓶,提 问:加热其中一个集气瓶,2 个瓶中的空气有 什么不一样?(一个瓶中是热空气,另一个瓶 是冷空气)b. 拿走热空气瓶上的盖破片,热 空气怎么流动?②观察纸带的飘动(认识热 空气是向上升的);③观察烟的流动(建构对 流的科学概念);④交流研讨;⑤总结提升。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堂得以简约, 主题活动得以凸显,自然而然更为实验教学 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选择方便、有用、有结构的材料,是规 范课前预设的关键。俗话说:一套好的材料 将会成就一堂好的课堂。对于如何准备材 料,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归纳出三点:方 便、有用、有结构。

1.2.1 方便———即材料要是常见的,而且 要是容易准备的;同时还得考虑到材料的反 复使用性以及经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有用———材料应该是本课所必须 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起来方便的,提高效 率有用的,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在教 学《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的时候,考虑到上 课准备的时间紧、纸蛇制作麻烦且效果是否 明显等缘故,对观察纸蛇这一环节做了改 动,我的想法是既然纸蛇可以动,那么是否 可以在纸上花功夫了!经过几次试验,最终 我把材料定为餐巾纸,把餐巾纸撕成纸带 状,放到酒精灯上空30 厘米处,发现纸带飘 到明显,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热空气向上 升的概念,而且发现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 纸带烧焦,再次制作一个也非常方便。就是 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纸带,成为了研究这一 热空气上身的好材料。在材料准备过程中, 我绝对不能认为材料越多越好,要把握好 “度”。有时候材料太多了,适得其反。通过这 一个小小的纸带解决了原本制作纸蛇的麻 烦问题,而之所以产生这样效果的根本原因 就是符合了材料准备的两点:方便、有用。

1.2.3 有结构———材料的结构性是首先应 该是能够贯穿整节课的活动的始终,而不脱 节,前后环节在思维上、层次上都要能够体 现出逻辑性、使用上要体现最优化。同时有 结构的材料应该对整节课的探究活动起到 一个引领作用的,必须能一步一步把课堂探 究活动引向思维的深处。

教学《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把观察烟 的流动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活动,而在这个环 节中要用到两个集气瓶。按照教材的编排, 在这环节之前,集气瓶从未提起也无涉及, 如果在此直接出示,不仅使学生在思维上不 容易接受,难免会产生诸如“为什么要用集 气瓶”、“为什么要加热其中一个集气瓶”等 问题,而且在逻辑上也无联系。基于以上的 思考,我在设计时,决定把这两个集气瓶的利用率尽量最优化。于是便作为本课的导 入,直接出示两个集气瓶,通过三个问题引 导:这两个瓶子中用什么?用热水加热其中 一个集气瓶,两个瓶中的空气有什么不一 样?拿掉加热后瓶子的玻璃盖,热空气怎么 流动?这样设计不仅激活了学生原有脑海中 空气的知识,符合学生认知,而且也为学生 在观察烟的流动提供了思维上的逻辑联系, 更使得两个集气瓶的使用得到了最优化。

2 规范课堂指导,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1 用师生合作、边演示边解说的指导方 式,促使探究过程更加有效。在平时的课堂 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些实验的操作难度 大,教师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进行活动前的 指导上,指导完了还在电脑中还来个温馨提 示,但是学生在实验时表现出要么还是很 差,要么学生的探究成为了教师指令下的活 动。这样在实验前虽然花了这么大力气的指 导,但结果却是剥夺了学生大量的探究时 间,最终导致了学生探究兴趣的下降。

《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中,观察烟的流 动就属于这样的范畴,对于四年级的学生, 在活动中不仅要收集烟、加热空气,甚至还 要把两个集气瓶相互叠加来观察烟的流动, 如此多的操作步骤,如果不能够指导到位, 就会影响整个探究活动,从而导致观察的效 果不明显。但是如果指导过度又会出现以上 提到的现象。那么像这样的实验就可以采取 教师与学生配合、结合课件图片、边演示边 解说实验的要点的指导策略,先让学生来说 说如何来做这个实验,通过师生间的互动, 从而慢慢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如何收集烟、 如何叠加两个瓶子,并让学生上台来试一 试,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从而提出改进之处, 这样的指导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不仅能激发 了学生参与度,而且也帮助学生规范了实验 要点,为观察烟的流动扫清了障碍。所以我 觉得,师生合作、边演示边解说的指导方式, 在本课中是有效而到位的,不仅提高了整个 实验的有效性,而且为学生探究冷热空气的 流动,从而建立“对流”的科学概念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2.2 用图表记录来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促 使交流研讨更为有效。根据布鲁纳的认知理 论,学生认识外界的方式一般是从实物到表 象再到抽象符号,那么介于具体事物与抽象 符号之间的往往就是一个个图画。而当对某 个问题或某个现象用语言和文字都不能表 述清楚时,此时图表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表达能力、他们所掌 握的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局限性,一张 简单图表会帮助他们解决很多的问题,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图表记录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观察, 将能较好地保留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活动中 发现的现象,出现的问题,好的想法、数据 等。同样,利用图表记录的方式还能促使他 们的研究更深入些,特别是交流时语言、逻 辑更有序,为交流的有效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中,让学生来观察 白烟的流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在观察时 通过用文字来记录所见到的现象从而进行 交流,只会使得学生无话可说,导致实验后 的交流研讨走过场。因此采用就设计了两张 记录表,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装热空气瓶在 下,装冷空气在上时烟的流动方向以及两个 瓶子交换位置后烟的流动方向,并通过画图 把预测白烟的流动画在表格中,使之与观察 后的现象做比较。不仅帮助学生在思维上提 供了交流的支点,更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素 材。学生会借助图画逐渐转化语言描述,以 图画代替语言,这样更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 的特点规律。这样的处理,虽然只是描述方 式的转变,但却提高了观察、交流的效率,更 有效的为探究活动服务。同时教师也可以适 当的介入引导,询问图画所表示的意义,使 得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显得尤为自然,教师与 学生的关系得以更为融洽。

总之,要提高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除了以上几点外,在 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把规范落到 实处。既要关注课前:做到材料的准备规范、 教学过程设计规范、教学资源使用规范;更 要关注课堂:做到教学目标的是否落实、探 究活动是否有效、学习习惯是规范、师生关 系是否融合等。我们只有从规范做起,才能 为实验教学扎实、有序的开展打好基础,才 能建构出简约、高效的科学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 中心小学

论文作者:林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坚守规范底线,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林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