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孙园园

(海林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海林1571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2例肩难产产妇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6例。将采取屈大腿助产的产妇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助产的产妇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产妇的助产成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难产产妇采取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进行助产,效果明显,在助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动作,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肩难产产妇;应用分析

肩难产的发生与儿童的体重具有密切关系,新生儿的体重越重,在分娩时越容易发生肩难产的风险[1]。在肩难产发生时,新生儿的双肩会在产道中出现嵌顿,采用普通的助产方式很难解决问题。在临床上,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是一种常用的助产方式[2]。为研究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应用效果,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2例肩难产产妇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肩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16)和参照组(n=16)。实验组产妇中,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26.12±2.13)岁。参照组产妇中,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27.58±2.67)岁。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数据如年龄等指标,计算为p>0.05,无差异性。所有产妇均对本次研究内容予以知情了解,自愿签署同意书,并上报于我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认可。

1.2 方法

对参照组肩难产产妇采取屈大腿法进行助产,临床上常使用McRrober法。产妇在助产的帮助下,取蹲位体位,将腰椎和骶骨呈平行状态。

对实验组肩难产产妇采取屈大腿联合旋肩法进行助产,产妇在助产人员的协助下,取抱膝体位、大腿屈曲体位。以螺旋式的方式牵引胎儿进行旋转,缓慢的使胎儿后肩旋转至前肩处。在旋转的过程中,将胎儿的后肩旋转至耻骨处,并缓慢的向下娩出胎儿。选取适当的位置,进行复位,并继续分娩。在对胎儿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应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用力,在最短的时间将胎儿娩出。

1.3 判定指标

对32例肩难产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助产成功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32例肩难产产妇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表示为(x(—)±s)的形式,行t检验;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助产成功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表示为(%)率的形式,行卡方检验。经统计学软件计算,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表示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产妇助产成功率进行比较

实验组产妇中,16例产妇均在助产后分娩成功,助产成功率为100.00%(16/16);参照组产妇中,有10例产妇在助产后分娩成功,助产成功率为62.50%(10/16);经统计学检验,X2值=7.3846,p值=0.0065<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2 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实验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组间差异不明显,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具体详情见表1。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肩难产的发生与巨大儿存在密切联系。除此之外,宫缩乏力、糖尿病等都可引发肩难产发生。肩难产发生时,由于新生儿被嵌顿在产道中,耻骨对其造成一定的压力,极易发生损伤[3]。若发生肩难产,需尽快协助产妇娩出新生儿,使新生儿脱离嵌顿的处境。屈大腿可充分扩大盆骨入口平面,有利于娩出新生儿。屈大腿还可将产道拉直,使产道变平,可促进产妇分娩。在进行新生儿肩部旋转操作时,助产士的手在产道内很难进行旋转操作,还由于新生儿的上肢、肩部都受到盆骨予以的压力,如直接旋转,压力将会增加,进而将损伤程度加大。旋后肩方法主要由助产士帮助进行,不需要使用仪器辅助。因此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不受限制[4]。

新生儿主要常见的并发症有精神损伤、酸中毒、锁骨损伤以及窒息等。由于新生儿在产道嵌顿时,受压时间较长,极易使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新生儿上臂或肩部发生嵌顿后,极易造成锁骨骨折和损伤。神经损伤可导致上肢失去正常功能。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极易使新生儿发生损伤。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操作,避免新生儿出现损伤。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实验组产妇助产成功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王华[5]的文献中的结果相一致,其研究中选取88例肩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各43例和45例。A组产妇实施屈大腿助产,B组产妇实施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助产。A组产妇的助产成功率53.4%明显低于B组产妇的助产成功率100.00%,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A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48.8%,B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51.1%,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44.2%明显低于B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64.4%,组间差异显著(p<0.05)。证实: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的处理中有助于产妇分娩,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助产过程中需注意操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肩难产产妇采取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进行助产,有助于产妇分娩,但应注意操作,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赖丽芬.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72-72,73.

[2]张春利,张宏婷.肩难产助产临床讨论[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8):58,68.

[3]尤爱军.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18-1321.

[4]陈英.旋后肩法运用于肩难产处理中的临床效果[J].医药前沿,2017,7(5):143-144.

[5]王华.肩难产处理中采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对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7(4):104-105.

论文作者:孙园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孙园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