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及对当代校长的启示论文

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及对当代校长的启示论文

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及对当代校长的启示

江年基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中学 415108)

摘要: 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至今仍然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着引导作用。1927年他深入农村地区,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他既是教师,又是校长,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引人深思的校长观。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在坚持教学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做好学校管理工作,认真研读、吸取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经验财富。

关键词: 陶行知思想 学校教育管理 校长工作

一、陶行知思想中对校长工作的主要观点

1.校长是一个完整的人

陶行知先生认为,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人。这里所说的完整,不仅仅是指身体,同时还包括精神、思想等方面。首先,校长应该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以强健的身体作为基石,在物质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不断地开拓教育事业;其次,校长需要具备独特的思想教育观念、长远的眼光和教学管理理念,才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事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在时代发展与改革的浪潮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最后,他反对一个校长身兼数职。做好一项工作需要充沛的精力,他极力避免让校长变成只拿钱不做事的摆设。通过以上三个方面,陶行知先生极力主张“整个学校应当有整合的校长”这一观念。

2.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陶行知先生认为校长是学校的形象,校长工作的好坏、能力的高低,往往是他人对这个学校评判的标准之一。学校作为国民教育事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灵魂,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领袖,更是一个社会的领袖。

3.校长要重视言传身教,具备顽强毅力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作为学校的核心灵魂,校长要做到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身,提高自我品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逐渐养成优秀品质。此外,校长还要有顽强的毅力。树苗栽培成大树不是一日而成的,培养学生成长就像栽培树苗一样,要具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4.校长必须重视学问的增进

“一个学校想要有美满的文化生活,必须和知识的源泉通根接管,使得新知识可以源源而来。”这是陶行知先生对学校和知识之间关系的基本看法。校长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作为养料,保证学校管理工作始终能够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保证教育管理观念的与时俱进。因此,校长需要不断地增进新的学问,扎根于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发掘出更多的教育理念。

5.校长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

想要办好学校教育,校长需要戒骄戒躁,坚持以虚心的态度向外界学习,接受他人指出的工作不足之处,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一名优秀的校长,需要具备经济头脑和资金分配能力,合理地使用学校的每一笔资金,将它用在学校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为学生学习提供最好的校园环境。

6.校长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有关部门开展土地整改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很少有其他资金对其进行支持。这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出现资金缺乏和资金紧张的现象,影响土地整改项目的开展进程。

7.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教育

对种子进行精选,剔出霉变、损伤粒,将选好的种子连晒2-3天,以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播种量应控制在2.5-3公斤/亩,根据品种特性进行酌情增减。播种深度3-5厘米,等行距种植的行距为60厘米左右,大垄行种植的大行距为90-110厘米,小行距为40厘米。典型高产经验表明,耐密型品种密度可在5000株/亩以上,大穗型品种密度可在4000-4500株/亩左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并及早间苗定苗。缺苗时可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若缺苗太多则应及早补苗。一般3叶期间苗,5-6片可见叶时定苗。为提高群体整齐度,应去除弱苗、病苗、虫苗,留壮苗、匀苗、齐苗。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的管理和领导,同时也离不开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校长要时刻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关注师生之间的联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加强学校服务建设工作。

8.具备保持校内外良好沟通联络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校长不仅要做好校园内的工作,还要兼顾外部社会的需要。学校是依托社会而创办的场所,学校的教育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并且受到社会的影响。因而,校长需要具备保持校内外良好沟通联络的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积极影响,排除消极影响。

9.密切关注师生的生活

加强人力资源就业扶贫的思考 ………………………………………………………………………………………… 孙颖慧(2/17)

校长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通过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学生的文化精神更加丰富,生活更加有规律。

二、陶行知的校长观对当代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1.完善自身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校长必须实现自身专业化的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正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首先,作为校长要具备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充分地掌握学校管理、法律以及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次,教育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作为校长要具备服务意识,始终致力于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校长除了需要具备以上所提到的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充足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以便在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学校管理工作时,能够处理好学校发展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尽最大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

9、P-GW更新承载上下文,并向new S-GW返回Modify Bearer Response消息。

2.重视校长教育理念的发展

校长的教育理念关系到一个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质量的好坏。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发展,校长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地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应重视生命教育理念。校长在组织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和行动,并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采用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课件,逐渐深化生命教育理念。其次,校长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下,为共同向往的美好教育生活而努力奋斗。再次,要打破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标准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校长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作为根本手段,把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教育的目的。最后,校长要密切教育和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感受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发挥教育的真正意义。

3.严格进行学校校长的选拔聘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重视校长的选拔和聘用,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挑选一个真正具有能力且能够胜任的领导者。相关工作者应转变通过教育行政的干预来任命校长的传统机制,挑选真正热爱教育的校长,并在其任职期间能够重视对校长的专业培训工作,促进校长专业化成长。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扎根实地,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探索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的伟大教育家,他关于学校教育管理理念与校长观方面的见解独到而精辟,对今天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和校长工作的开展仍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对校长专业化成长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瑞芝.陶行知论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J].中国教师,2016(03).

[2]修丽.现代校长的资质与风采——读《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有感[J].辽宁教育,2018(11).

标签:;  ;  ;  ;  

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及对当代校长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