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业生涯愿望研究的现状及启示论文

美国职业生涯愿望研究的现状及启示论文

美国职业生涯愿望研究的现状及启示*

闻佳鑫1,Jay Rojewski2

(1.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518024;2.美国佐治亚大学,佐治亚 雅典30605)

摘 要: 职业生涯愿望(Career aspirations)是理解个体职业相关行为、选择适当教育路径、察觉影响工作机会的社会因素、做出职业选择的重要概念。然而,虽然职业生涯愿望在大多数职业生涯理论中处于中心位置,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缺乏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研究。本研究在剖析职业生涯愿望内涵的基础上,对西方职业生涯愿望的测量、相关理论以及当前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并提出对我国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及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职业生涯愿望;职业生涯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声望

自20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学者Super提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标志着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开始向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转变。Super将职业生涯视为“组成人生的一系列事件”[1];Herr等学者将职业生涯的概念定义为“在人生旅途中,所有角色的合集”[2]。这些定义比之前对职业生涯仅是人生工作合集的定义更加全面。随着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职业生涯教育研究体系和实践体系。美国学者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通过多种类型教育策略和活动来影响青少年和成年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系统性活动。教育策略和活动包括提供职业信息,将职业生涯相关概念整合到其他科目中,提供职业实践机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

在职业生涯教育领域中,职业生涯愿望(Career aspirations)被广泛研究,并被认为是理解个体职业相关行为、察觉影响工作机会的社会因素、选择适当教育路径、做出职业选择的重要变量[3]。职业生涯愿望在很多职业发展理论中占据中心位置,职业生涯限制和妥协理论(Theory of 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ise)提出者Gottfredson认为愿望在职业生涯选择和行为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促进执行计划、指导学习、组织生活、为成年生活奠定基础[4]。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Super指出自我概念(Self-concept)对塑造个体在人生历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职业生涯愿望被看作是个体自我概念的体现[5]。然而,目前我国关于职业生涯愿望的研究付之阙如。以下将从职业生涯愿望的基本概念、测量、相关理论、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对有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进行有关研究和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些许启示。

1.2.3 记时 ① 平卧位:从患者平卧于手术床至手术结束麻醉拔管苏醒(即气管插管或硬膜外导管)。②侧卧位和截石位:从放置体位后至手术结束麻醉拔管苏醒放置平卧位。手术时间少于2.5 h的予以剔除。

“石鲁作为我们这一辈画家中最悲剧、最苦命的一位,一直不屈服于任何迫害,又使他成为我们这一辈画家中最富天才的一位。我记得最后一次见到石鲁,是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后,我为创作电影剧本《艺术家的良心》在北京的医院采访了他。当时石鲁重病在床,已经奄奄一息,但是他却说,他还有许多事情没做、许多抱负未实现……想到这就令人心酸。”

一、职业生涯愿望的基本概念

尽管美国学术界已有相当多关于职业生涯愿望的研究,但是一直以来,没有清晰、准确、连贯的定义。这种情况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职业生涯愿望的概念过于复杂而难以定义,也不是因为其过于通俗而不需要定义,而是因为很多学者假定读者已经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愿望,认为不需要再提及。Johnson认为模棱两可的定义将导致对职业生涯愿望在职业探索、选择和获得中所扮演的角色判断不准[6]。那到底职业生涯愿望是什么?是兴趣,计划,喜好?还是选择?现在广为接受的,在西方文献中被引用最多的是美国学者Jay Rojewski所做的定义,“an individual’s expressed career-related goals or choices under ideal conditions”[7],即在理想状态下,个体所表达出的职业相关的目标或选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研究人员将职业生涯愿望和职业兴趣通用,但实际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个体在理想状态下的目标,而后者反映对特定职业选择的情感倾向。在调查问卷中,通常用这样一个问题来了解青少年的职业生涯愿望,即“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你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作为终身工作”。大量研究表明,职业生涯愿望同职业兴趣一样或者说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职业。Strong的一份研究表明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愿望同他们19年后的职业获得相关性是0.69,说明职业生涯愿望同最终职业获得显著相关[8]

现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青少年的职业生涯愿望是预测他们成年后职业选择的最重要变量之一[9];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对职业生涯愿望的预测性提出挑战,Gottfredson指出现存的机会结构,比如培训的机会、工作岗位的设置、社会的需求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早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职业生涯愿望可能是对人们的某种雇佣经历和社会感觉的反映,也许不能成为对未来行为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10]。尽管如此,很显然,早期职业生涯愿望可以用来预测后期的职业生涯愿望,最终将预测人们未来的职业选择。

Lent等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整合相关理论,于1994年提出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它提供的是一个概念性框架,用来理解人们如何发展职业相关兴趣、做出职业选择、如何获得职业成功和稳定的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来源于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人、行为、环境的交互式影响。根据Bandura的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强调人的才能引导个体职业生涯相关行为,同时,认为个人和环境因素(比如是否残疾、家庭、社会结构、文化)可以强化或者弱化,甚至推翻职业生涯相关行为[19]

在职业生涯研究和实践中,使用职业声望分数是测量职业生涯愿望最常用的方式,研究人员根据职业声望量表对被调查人员的回答进行赋分。职业声望是指人们对各种职业所做的主观评价,当人们初次见面,通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您是从事什么职业”?这个问题反映了人们倾向于通过职业角色的方式来判断个体在社会所处的位置,从而设定一个相应的互动和对话平台。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职业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认知,比如一个职业的入门需要什么学历、技能和身体条件,特别是这个职业在社会的声望和地位如何。职业声望不仅仅是职业排名的一个基础,更是区分和理解社会分层的重要概念。在工业社会,作为基本的职业价值决定因素,职业声望被社会学家广泛应用于测量社会分工的方向和程度上。Treiman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国际标准职业声望量表(Standard international occupation prestige scale:SIOP)[14],Blau和Duncan制定了适用于美国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ocio-economic index:SEI)[15]。职业声望量表不仅将职业生涯愿望量化为由低到高的连续数值,利于数据分析,而且反映了人们对职业相对价值、权力以及地位的看法。

二、职业生涯愿望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相比于美国对职业生涯愿望的理解与研究情况,中国对职业生涯愿望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人的职业生涯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着变化。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青少年的终极梦想也可以理解为职业生涯愿望,即建设好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在理想的情况下,每个公民都会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因此,将近半个世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承担了为大中专和高校毕业生安排工作的职责[31]。个人的工作和发展由国家来决定,国家鼓励年轻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奉献,这种奉献反映在当时的一些标语中,例如,“我就是国家建设的一块砖、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等等[32]。当政府将个人安排在某一岗位的时候,人们需要接受这份工作,并在承担岗位责任的同时,培养工作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因此,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的自由空间非常狭小,出于个人兴趣的职业选择相对较少,兴趣不被认为是职业选择的动机,而仅仅是“被安排”工作的产物,此时的职业生涯愿望没有实际意义,这种状况持续到20个世纪90年代初期。

(一)自我概念发展理论

以上四个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职业生涯愿望做了解释,关于什么是职业生涯愿望,职业生涯愿望如何形成,以及其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每个理论都有其优势,但没有哪个理论可以完整地解释说明职业生涯愿望相关问题。因此,一个融合、多理论的角度或许是理解职业生涯愿望复杂性的最佳方式。

职业生涯愿望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两大类,前者如性别、种族、内外控倾向等心理因素;后者如家庭、同学、老师、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等。关于性别因素,一些研究显示,青少年早期的职业生涯愿望受到性别因素影响很大,即使是在成年阶段,性别角色定位及其影响对职业选择仍有很大的影响[27][28]。总体看来,女性比男性更愿意从事高声望的职业,男性愿意从事中等声望的职业,而女性的选择倾向于两端,即高等声望和低声望。在家庭影响方面,Leong和Serafica的报告称,亚裔美国青少年比欧裔美国青少年感受到来自父母更大的压力,亚裔的父母通常会对孩子的职业生涯愿望和选择施加直接的影响,这样导致青少年的选择空间非常有限,因为他们既要满足自己的兴趣又要满足父母的期盼[29]。Turner和Lapan研究发现,得到父母支持越多的青少年更愿意选择职业声望等级高的职业,得到父母言语鼓励和情感支持多的青少年自我效能更高,更善于做职业生涯相关决定,并选择与自己自信程度相匹配的职业[30]。此外,同伴和老师同样对职业生涯愿望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之,职业生涯愿望的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职业生涯愿望的情况和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中国青少年职业生涯愿望的形成和发展或许有其特殊性。

(二)职业生涯限制和妥协理论

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以三个核心概念为基础对职业生涯决定过程进行解释,分别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结果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s)和个人目标(Personal goals)。其中自我效能是最关键的概念。根据Bandura的定义,自我效能是“对自己从事某一种行为,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自信程度”[20]。例如,我是否能通过某种考试;我是否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等。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特定行为的结果预判。例如,我做了一件事,将发生什么;如果我拿到医学博士,我将成为高收入人群等。个人目标是指个体从事特定行为或期望达到特定结果的意图和欲望。例如,我有多么想做某一件事情;我有多么想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高收入人群等。个人目标可以持久地帮助个体规范、坚持、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职业生涯愿望和个人目标有着共同的功能。因此,社会认知理论学者通常将职业生涯愿望视为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中的个人目标,职业生涯愿望被看作是自我效能的反映,不断调节人的动机和发展。

我国优质农产品总量偏低,占农产品总体比重不足20%。城镇饮食安全问题、食品过度加工、农产品营养价值流失等问题较为严重。我国农业已开始从数量型向营养型转型,但总体趋势仍不明显。优质农产品能足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健康饮食,可以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生产高营养价值的农产品,能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三)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生涯愿望让我们知道人们对特定职业感兴趣,然而,职业生涯愿望并不是总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现实的职业预期。事实上,Rojewski认为职业生涯愿望既可以是理想化状态下的,也可以是现实状态下的[11]。理想化状态下的职业生涯愿望是指人们在不考虑机会、经济背景以及能力的情况下做出的职业选择;现实状态下的职业生涯愿望也被称为职业预期(Occupational expectation),指人们在考虑一系列现实限制条件情况下,比如性别、能力、财力等等而做出的职业选择。McNulty和Borgen通过一个清晰的问题来向研究参与者解释什么是职业生涯愿望,“思考自己未来最理想的职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因为你不需要考虑任何限制因素,比如金钱、能力、天赋、机遇等等。这听起来也许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可以完全自由地去选择一个职业,你的理想职业是什么?尽可能的具体”[12]。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另外一个问题来表述职业预期,“你最可能进入的职业是什么?结合自己目前的状况和所接受的教育,估计一下自己毕业后最可能从事哪个行业工作?尽可能地具体”[13]。由此可知,职业生涯愿望强调自我概念和潜在目标的设定,而预期更侧重对限制条件的考虑,不是基于个体的能力和兴趣。

职业生涯限制和妥协理论是描述幼儿和青少年阶段形成职业生涯愿望的理论。Gottfredson认为职业生涯愿望在职业发展理论中处于中心位置。这一理论主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孩子在经历因追逐梦想而产生的挫折之前,就已经重新创造发生在父辈们身上的社会不平等”?事实上,人们在职业生涯愿望中所做的妥协和让步同性别和经历有关[17]。比如,孩子们很小就发现护士和幼儿园老师往往是女性,从而孩子会渐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做出职业生涯选择的时候,会受到这一思维定式的影响,这是典型的因为性别和成长经历形成的思维定式,是一种妥协和限制。此外,Gottfredson的研究表明,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通常不会追求比他们父母职业声望更高的职业,因为他们担心隔阂或失败的风险,所以,从早期就开始限制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喜好[18]

(四)地位获得理论

地位获得理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社会地位的社会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在职业获得方面,社会因素比个人因素影响更大[21]。职业生涯愿望和职业获得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分层,同时,一系列因性别、种族和社会阶级而产生的歧视与偏见、社会期待、文化定式都极大影响了人们的职业生涯期望和职业获得。消极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期待也许会将地位低和价值低的角色强加于一些青少年,比如女性、少数族裔、社会底层的个体,这就导致其职业生涯愿望受限。

具体来看,人们地位获得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自身教育以及认知能力。比如,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孩子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学位,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获得声望较高的职业。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被认为是父母地位和孩子地位的媒介。但是,很多学者认为地位获得理论适用于白人男性群体,不适合女性和其他少数族裔[22][23][24]

Super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提出者。自上个世纪中叶,学者普遍认为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在职业选择和成功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职业咨询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客户找到同其能力、兴趣、特点相匹配的职业。Super认可职业兴趣和特点理论的价值,但他认为这些理论过于静态,不足以解释职业行为的复杂性。Super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职业生涯视为“组成人生的一系列事件”,职业生涯(Career)也因此被第一次正式提及。经过Super及其同事40余年的不断研究,制定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生生涯彩虹图(Life-career rainbow)”。根据Super的解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伴随着一些具体的角色任务,发生在可以预见的人生阶段中,比如成长(growth)、探索(exploration)、确立(establishment)、维持(maintenance)、退 休(disengagement),这些人生中所扮演的许许多多角色就像彩虹同时具有许多条色带[16]。Super将显著角色的概念引入了生涯彩虹图,认为角色除与年龄、态度、价值有关外,还与家庭、社区、社会有关,因此每一阶段都有显著角色。其中,探索阶段是职业生涯愿望发展的关键时期,大概开始于14岁,结束于24岁。孩子通过对自身和职业信息的把握开始逐步缩小职业选择,并最终形成职业决定。

目前的理论和研究显示,职业生涯愿望形成于儿童早期,之后这种愿望随着时间越来越稳定。Wahl和Blackhurst认为在大学阶段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已经太晚[25]。通过文献综述不难发现,重要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甚至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之前。事实上,职业生涯愿望形成于小学初期或者是幼儿园时期。Trie对422名8至11岁儿童的一项纵向研究结果显示,大概一半参与者的职业生涯愿望在8个月前后保持稳定,而且他们的职业生涯愿望同父母的职业有很大关系[26]

我们从表3中可看到,在中国与中南半岛开展文化外交的过程中,中南半岛各国在地缘环境和文化影响力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可形成五种可能的行为类型:

自我概念是Super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周围关系的认知。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以前就开始形成,并于青春期阶段更加明确,成年人时期自我概念更具体为个体职业生涯概念,工作与生活满意与否,就在于个体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可以说,职业生涯获得就是自我概念的实践。Super将职业生涯愿望视为形成多种人生角色和影响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三、中国职业生涯愿望的发展和现状

从理论角度来说,职业生涯愿望的表达、发展、获得可以通过一系列领域的理论来解释,如心理学理论中Super的自我概念发展理论(Self-concept developmental theory),社会心理学理论中Gottfredson的职业生涯限制和妥协理论(Theory of 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ise)与Lent等人的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社会学理论中Hotchkiss和Borow的地位获得理论(Status attainment theory)等。

根据以上文字的分析可知,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同时其也是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并且还是整个开放实验室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体现。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切实依据大数据的相应特性,科学有效地在之后的教学改革以及发展过程当中不断的发挥开放性创新实验室教学管理的作用,因为这样的模式将会成为今后理工类高校不断推动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发展的重要工具。

4.4 提高质量标准和品牌号召力 质量标准是培育知名品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了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作为前提,才能引导种植户更好地栽培大樱桃、规划大樱桃栽种的种类和数量,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政府通过开展农产品标准规范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政府要积极推动产业协会,充分发挥烟台大樱桃协会的作用,加快制定一系列有关烟台大樱桃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新鲜和安全卫生的标准和条例,针对福山大樱桃种植户制定简单易懂的认证程序,逐步建立烟台福山大樱桃的标准化体系、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这样移动的妙处在于,通过移动可以得到两个正方形,把两个正方形的边框加上.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b,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为了更加清晰地突出图形之间的关系,将多余信息删除.[14]从而得到c2=a2+b2.图形展示完后,再让学生观看图4⑦,让学生感知原图与复制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此课件制作过程中,注意同一图形在每页课件中的位置不变,使选取组织耗用的认知资源降低,减少视觉对图形位置改变的处理,避免分散注意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毕业生包工作分配制度,除了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经过之后两三年的调整和过渡,到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制度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直至20世纪末,学生和家长思维上还是习惯“被安排”工作。面对复杂的就业市场,在缺乏相关指导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显然非常不适应,因此,职业指导变得越来越有意义。职业生涯愿望是职业生涯教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了解和研究中国青少年的职业生涯愿望及其影响因素无疑将有助于实施有效的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职业生涯教育在成长中的重要性,但通过文献回顾不难发现,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仍刚刚起步。早期进行职业生涯研究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候志瑾教授,于2004年在《心理发展与教育》上发表论文“家庭对青少年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这是较早介绍和讨论国外对家庭和青少年职业影响研究的学术梳理[33]。该文从家庭因素是青少年职业发展的重要环境、父母对青少年职业发展的影响和亲子依恋关系与青少年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回顾了家庭对青少年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除研究综述外,国内学者也做过一些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比如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刘永所做的家庭教育对中国当代青年人生涯发展影响的个案探究[34]。该文以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叙事探究的方法,描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当代青年人生涯发展的故事,并初步探讨了家庭教育在其生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家庭教育与青年人生涯发展关系的描述,在微层面呈现家庭生涯教育的状况,凸显了家庭教育在当代青年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量化研究方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薛品博士和赵延东研究员2015年在其论文“青少年职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研究”中考察了中小学生的职业期望和可能的影响因素[35]。该研究发现青少年最想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型职业和军人、警察、经理等职业,而对家长殷切期望的政府公务员职业不感兴趣,来自条件好的学校和家庭的孩子更愿意从事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但该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在测量青少年的职业期望情况时,只提供了12种职业,这种过于局限的职业选择会大大降低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虽然学术界对于青少年职业生涯愿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多,但我国在职业生涯实践方面做过早期尝试。1989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关于转发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局在中等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的通知》,指出我国普通中学大部分毕业生准备就业,少部分升入高中。为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帮助他们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自己的特点选择比较合适的职业或专业,迫切需要在普通中学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1990年,国家教委公布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中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紧对开设职业指导课的研究,组织力量编写教材,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一、二年内在本地区试行开设职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志愿辅导和职业指导[36]。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社会分工,形成初步职业相关能力,还提出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展职业技术课程。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这意味着从进入高中开始,就要对自己的兴趣,对未来要报考的学校、专业和人生规划有更为清晰的认识。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首次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很早就认识到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职业生涯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实施情况和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对学生开设生涯教育的学校极少,通常只有中高职学校、大学以及发达地区部分高中开设相关指导课。

四、对今后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启示

当前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架构都是根植于西方文化,中国青少年职业生涯愿望和职业生涯发展经历未必同西方青少年一样,也许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地域、传统文化等[37]。Leong和Hardin建议研究人员检验职业生涯发展模型和理论在东方文化背景下情况的同时,结合每一个文化的特殊性,整合入一些新的变量进行分析研究[38]。为此,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基础,研究人员应根据社会和职业发展变化,编制新的职业声望量表和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量表。Treiman在跨文化研究基础上开发了国际标准职业声望量表 (Standard international occupation prestige scale:SIOP),此后,职业声望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遗憾的是,Trieiman关于SIOP的研究没有在中国进行过[39]。中国缺乏对职业分层和社会声望全面系统的研究。不过,目前有一些学者开发了同SIOP相似的职业声望量表来尝试分析中国职业声望状况。中国社科院李春玲研究员开发的职业声望量表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测量中国人职业声望的量表之一[40]。但是由于量表开发时间是2004年,10多年间新兴职业大量出现,该量表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此,新修订或开发的量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更广泛的数据搜集,并整合许多新兴职业,如快递员、旅游体验师、美食家、网络设计等,使新的职业声望量表更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

第二,通过横向研究来了解中国青少年职业生涯愿望的现状。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青少年职业生涯现状的研究方案,找出中国青少年职业生涯愿望的特点和其影响因素。研究中要特别注意城市和农村的差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地区居民生活生产条件日臻完善,物质条件发展和改善的同时,居民权利和自由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和发展。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地区很大程度上处于这场社会和经济改革的边缘位置,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仍以传统农业经济为基础。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孩子和成年人接触到的教育信息和资源非常有限,尤其缺乏可靠、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因此,农村地区青少年的职业生涯愿望很可能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建议研究人员深入农村实际,开展调查研究。

第三,从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考察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开展纵向研究。西方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生涯愿望可以很好地预测青少年的最终职业获得[41],也许中国青少年的职业生涯愿望同未来职业获得有着某种关系,但已有的研究多为横向研究,国内尚没有关于青少年职业生涯愿望和获得的纵向研究,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所以不能确定职业生涯愿望这一变量同青少年最终职业获得的关系。因此,未来可以开展关于青少年职业生涯愿望和最终职业获得的纵向研究。

最后,在实践层面,建议从小学阶段开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重视青少年职业生涯愿望的形成和发展,并为每一个学校配备专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Rojewski认为职业生涯愿望在小学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初高中阶段相对稳定。如果从初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显然忽视了职业生涯愿望形成的小学阶段[42]。所以,小学阶段可以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适当的发展干预,如开展多种职业活动初体验、教师同父母一起发掘孩子天赋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小学整个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职业生涯教育者要知道低职业生涯愿望本身并不是问题。事实上,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各行各业并不都是高职业声望职业。低职业生涯愿望往往可以准确地反映和评估个体的能力、兴趣、价值。因此,在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职业生涯项目设计应公平对待学生的职业生涯愿望和一系列相关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因素促进其职业生涯愿望的发展,哪些因素抑制其职业生涯愿望发展。在培养职业生涯指导教师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内在规律和课程体系,培养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并对教师进行定期再教育和再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SUPER D E.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M].Washington,DC:Office of Education,1976.

[2] HERRE L,CARMERSH,NILESSG.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span:systemic approaches(6th ed.)[M].Boston:Allyn&Bacon,2004.

[3][7][11] ROJEWSKI J W.Occupational aspirations:constructs,meanings,and application[C]//BROWN S D,LENT R W.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Hoboken,NJ:Wiley,2005:131-154.

[4][18] GOTTFREDSON L S.Applying Gottfredson’s theory of 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omise in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C]//BROWN S D,LENT R W.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Hoboken,NJ:Wiley,2005:71-100.

[5][16] SUPER D E.A life-span,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C]//BROWN D,BROOKS L.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2nd ed.).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1990:197-261.

[6] JOHN L.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vocational aspir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J].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5(1):25-44.

[8] STRONG E K.Validity of occupational choice[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53(13):110-121.

[9] MAU W C,BIKOSL H.Educational and vocational aspirations of minority and female students:a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2000(2):186-194.

[10][17]GOTTFREDSON L S.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omise:a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1(6):545-579.

[12][13]MCNAIR D,BORGEN W A.Career expectations and aspirations of adolescent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98(33):217-224.

[14][39]TREIMAN D J.Occupational prestig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M].New York,NY:Academic Press,1977.

[15]BLAU PM,DUNCAN O D.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M].New York,NY:Academic Press,1967.

[19]LENT RW.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C]//BROWNSD,LENTR W.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Hoboken,NJ:Wiley,2005:101-127.

[20]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6.

[21]HOTCHKISSL,BOROW H.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work and career development[C]//BROWN D,BROOKSL.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3rd ed.)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1996:281-334.

[22]HANSON SL.Lost talent:unrealized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nd expectations among U.S.youth[J].Sociology of Education,1994(67):159-183.

[23]HELLENGA K,ABER M S,RHODES J E.African-American adolescent mothers’vocational aspiration-expectation gap:Individual,Social,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J].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2002(26):200-212.

[24]KNOTTNERUSJ D.Status attainment research and its image of society[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7(52):113-121.

[25][27]WAHL K H,BLACKHURST A.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pational and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2000(5):367-374.

[26]TRICE A D.Stability of children’s career aspirations[J].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991(1):137-139.

[28]SELLERSN,SATCHER J,COMASR.Children’s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comparisons by gender,gender role identif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J].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1999(2):314-317.

[29]LEONG F T L,SERAFICA F C.Career development of Asian Americans:a research area in need of a good theory[C]//LEONG F T L.Career Development and Vocational Behavior of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ies.Hillsdale,NJ:Erlbaum,1995:67-102.

[30]TURNER S L,LAPAN R T.Career self-efficacy and perceptions of parent support in adolescent career development[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2(1):44-55.

[31]ZHANG W,HU X,POPE M.The evolution of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2(3):226-236.

[32]DONG Y.Opinions on professional ideology of ancient China[J].Academics in China,2009(135):224-228.

[33]侯志瑾.家庭对青少年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90-95.

[34]刘永.家庭教育对中国当代青年人生涯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135.

[35]薛品,赵延东.青少年职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5(11):76-83.

[36]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的通知[J].课程.教材.教法,1990(7):1-4.

[37]LI J,WRIGHT PC.Guanxi and the realit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a Chinese perspective[J].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2000(7):369-378.

[38]LEONG F T L,HARDIN E E.Career psychology of Asian Americans:Cultural validity and cultural specificity[C]//HALL G C N,OKAZAKI.Asian American psychology:The science of lives in context.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2:131-152.

[40]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2):74-102.

[41]SCHOON I,PARSONS.Teenage aspirations for future careers and occupational outcome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2(2):262-288.

[42]ROJEWSKI JW.Occupational aspirations:Constructs,meanings,and application[C]//BROWN SD,LENT R W.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Hoboken,NJ:Wiley,2005:131-154.

Career Aspirations Research in America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China

WEN Jia-xin1,ROJEWSKI Jay2
(1.Shenzhe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Shenzhen 518024,China;2.University of Georgia,Athens 30605,America)

Abstract: Career aspiration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for understanding an individual’s career-related behavior in matters such as choosing appropriate education pathways,making relevant career-related choices,and perceiving the social forces affecting the availability and nature of specific career opportunities.Career aspirations occupy a central role in many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ies;however,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in 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areer aspirations construct,this paper reviewed and analyzed measurement,related theory and research.Meanwhile,this paper proposed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care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 career aspirations;career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occupation prestige

中图分类号: G71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72X(2019)05-0025-08

收稿日期: 2019-04-25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庭因素与中国城市青少年职业生涯愿望研究”(EJA160421)。

作者简介: 闻佳鑫,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教育政策与管理;Jay Rojewski,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职业生涯愿望与职业行为,职业生涯发展。

标签:;  ;  ;  ;  ;  ;  

美国职业生涯愿望研究的现状及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