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需求量较多,但混凝土材料具有热膨冷缩的特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否则会形成裂缝,影响工程的质量。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在当前有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性沉降,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及混凝土温度应力。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补齐施工中的预留缝,保证了建筑整体构架的完整性。文中分析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功能作用,并进一步对后浇带施工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前言: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量新技术被引入到实际施工中,对于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后浇带技术,作为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新型建筑施工技术,对于控制建筑中裂缝的产生以及缩短施工周期有着显著的效果,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出现对于项目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施工中,相关设计施工人员需要在了解后浇带功能作用基础上,全面分析与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针对现场实际环境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学习和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完整性,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分析
1.1解决结构因温差形成的收缩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构架,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用料,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所处的环境温度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环境温度变化导致了钢筋结构的不同程度的收缩膨胀,在低温环境中所进行的建筑施工,一旦季节转换,温度升高,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就会向外释放挤压力,一旦此种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承受力范围,建筑就无法避免地出现了建筑裂缝。温度应力是解决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了解混凝土的特性,有助于开展解决裂缝的预留工作,根据温度应力的原理留出预定的结构空间,在混凝土硬结后,执行后期的浇筑后浇带的任务,进而达到整体性结构的构建目标。所以说,后浇带技术的第一功能就是有效地解决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温差形成收缩裂缝的问题。
1.2处理裙房结构问题以及基础设计问题
后浇带技术的另一主要功能就是能够较好地处理裙房结构问题以及基础设计问题。在现代高层建筑设计当中,不超过22层房体建筑中裙房结构设计以及基础结构设计相较于以往的建筑设计有了明显的改进,但是受沉降因素的影响,还是会出现偏差,此时的后浇带技术就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关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置
2.1合理性的宽度设置
后浇带宽度的设置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整体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这里所提到的整体性并不是单纯的将整个工程分为不同的子版块,而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结构整理性的特点,同时还要保证工程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施工,这就需要进行后浇带宽度的合理设置,使用钢筋将不同的板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有时在施工中需要将钢筋作分割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焊接,防止受力过大而出现塌陷的现象,除此之外,后浇带的宽度通常保持在7m以上,过窄不利于整体承重性能的发挥。
2.2合理的后浇带间距设置
除了要考虑到后浇带的宽度外,间距的设置也是十分必要的,设计图纸中通常都会对工程中后浇带的间距进行一定的要求,这时就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设置。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后浇带间距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应该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工程施工中将后浇带的间距设置为40m是最为合理的,至少也要在30m以上,同时,气候状况会对后浇带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加以防范。
2.3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位置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的施工中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的,因此在选择后浇带的位置时,通常会选择受力较小的部位,一方面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将后浇带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选择梁、板等位置最为适宜,但是不应该选择在剪力墙的中间位置,这个位置极不利于工程的施工,对施工质量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后浇带在施工实施前,各项的准备工作应做好。首先要对浇筑平面进行处理,浇筑表面上所存在的杂质、砂石等需要清除打扫,对预留缝两边的混凝土实施凿毛,并用水对其表面进行清洗,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表面具备良好湿润度。在这基础之上实施水泥净浆的涂抹,还应当涂一层混凝土地界面的处理剂,最后才可以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将施工前准备工作做好,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后浇带两侧的渗水与裂缝现象的发生进行控制,确保新旧的混凝土间能有良好粘结。
3.2模板支护
模板支护属于后浇带施工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施工的时候,应该严格地按照房屋建筑设计所提供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根据房屋建筑自身切实的情况进行混凝土浇筑方案的选取。通常来讲,若要对高层建筑和裙房间的后浇带进行浇筑,时间的间隔设置应不小于2个月。并应当确保建筑主体在施工完全完成之后,再对后浇带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裙房在间隔期的时候,应当继续进行施工,等到所有的施工都结束后,主楼与裙房间会有悬挑的构件出现。如果模板支护的系统是固有的,那么上层部位的自身重量与施工所产生的直接作用力将很难被承担。此时,为了保证有足够支撑保护的力度,施工的单位应该经核算之后,在后浇带的下部和两边用范围为1m的模板进行支撑,这样模板的支撑系统承受力的能力将会大程度增强。
3.3结构混凝土浇筑
在具体的施工中,应严格根据施工的方案与要求实施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把握好,防止浇筑的过厚而引起模板的变形,从而尺寸造成偏差。在应用钢丝网模板垂直施工缝的施工中,混凝土在振捣与浇筑的时候,应将分层的浇筑厚度把握好,并使钢丝网的模板与振捣器间有一定距离,对垂直施工缝的部位用钢钎实施捣碎填紧的处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是良好的。
3.4后浇带保护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结构上所存在的裂缝,为减少其他杂质在上面停留的时间过长,比如水、灰尘等,需要对其进行防护处理。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设定挡水墙的方式,对后浇带的两侧进行防护处理,或者是采用涂抹防水砂浆的方式,保护后浇带缝的两端。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之后,还需要在后浇带的上部进行封盖的处理,可以采用塑料薄膜或模板等材料进行覆盖。为了防止后浇带的四周被破坏,应当设置护栏并悬挂警示标牌,做好后浇带施工的保护工作。对后浇带进行保护处理,防止后浇带在养护过程中遭到环境和人为的破坏,能够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力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取得机遇长足发展,就要注重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之一,作为一种科学的设计手段和施工措施,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长足发展,就需要重视和加强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提高,在后浇带施工中,需要掌握好各项施工技术并把控好相关注意事项,做好细节工作,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结构质量,有效发挥其重要的功能作用,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而保障施工人员和居民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利.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功能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83-84.
[2]郭胜斌.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7,(03):103-104.
[3]庄须顺.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J].建材与装饰,2017,(30):32-33.
论文作者:蔡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模板论文; 作用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