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坛的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差距与整合_体育文化论文

博士论坛的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差距与整合_体育文化论文

博士生论坛 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然性论文,博士生论文,中西论文,体育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近代体育有着迥然不同的形态和价值体系。在这两个体系的激烈对峙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体育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现象,其发展过程有无共同的规律?在中西体育比较中究竟坚持历时性理论,还是共时性理论?要真正解决这个理论难题,就要突破唯科学主义或自然主义理解社会规律的狭隘眼光,克服极端民族主义的盲目热情,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明确历史必然性区别于自然必然性的本质特征,揭示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西体育比较的基本立场

从当前中西体育比较的文献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向,认为中西体育同是世界体育文化园中的两支奇葩,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在对世界体育史的认识中要克服“欧洲中心主义”,似乎中国传统体育在形式和价值观上都足以与西方体育抗争。这些问题的提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30年代中西体育论战的继续,但在实质上是人们思考文化问题的两种理论视野,即文化发展的历时性理论和共时性理论在体育领域内的反映。

历时性理论强调文化的纵向发展,认为人类文化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并由此体现出阶段性。尽管各民族的文化发展速度不一,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但均需经过同样的阶段。这种文化理论,基于对文化共性的肯定,认为人性同一,各民族所经历的文化路途也应该是同一的。

共时性理论由德国人施宾格勒提出。他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人类只有互不相同的文化,没有普遍性的历史。他把以往的世界历史分为8个文化体系,认为它们在价值上是等价的,无所谓优劣之分;在时间上是同时代的,无所谓先后之分。

恩格斯“历史进程是受内在一般规律支配的”著名命题,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为我们正确看待中西体育的分殊指明了道路。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体育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肯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但具体表现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在千变万化中隐蔽着一个起支配作用的主流。上述两种文化理论从本世纪初传入我国后一直影响着人们对中西文化的看法,从30年代的几次论战到80年代的文化讨论,共时性理论数次被狭隘民族主义者们所滥用,而这种滥用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认识和文化根源。首先,从思维方式上我们仅停留在中西体育是什么,然后是对时空特征上毫无可比性的文化形态进行生硬地比较。这种被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方法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体育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集合体,而是一个流变的过程,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体系形态和价值内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我们现在进行比较的中西体育实际是传统体育和近代体育的比较,单从中西体育是什么和发展的年代看,缺乏可比性。其次,从文化根源上讲,由于几千年的文明史,使人们习惯于居高临下地看待异族文化,有很大的保守性和惰性。30年代凡提倡传统体育者,几乎无不引经据典证明这样一个观念,即西方体育的形态包括概念,我国古已有之,且比西方优越;今天中西体育比较中的共时性倾向,尽管不强调中国体育比西方的优越,但也暗示了中国体育可以与西方体育分庭抗礼的潜质。第三,中国传统体育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说明有其真谛所在。现代西方科学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克服的时弊,思想家们纷纷转向东方寻求改良之策。但是关键问题在于怎样看待这些现象,不能因为传统体育的某些优点,就盲目认为中西体育分鼎而立的时代已经到来,也不能因为萨马兰奇对蹴鞠的一句赞誉之词,就得出足球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在此问题上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立场,谨防西方共时性理论带给我们的盲目乐观情绪。

2 历史必然性与选择性的辩证统一是揭示中西体育各具特色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选择性和历史必然性决非截然对立,是辩证统一关系。历史必然性反映历史过程的基本轨迹,历史选择性则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本身;必然性要以选择性为条件,并通过选择性而实现;选择性也要以必然性为根据,并在其制约中进行。

翻开任何一部稍微全面点的世界体育史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东西方的体育在上古时期基本没什么差别,从形态到价值取向上虽有个性,但共性是主要的。人们依照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各种娱乐和健身活动,由于劳动形式基本相同,都采用集体的狩猎、采集、捕鱼等,因此来源于生活技能的原始体育形式也基本相同,包括各种走、跑、跳、投、攀登等。从考古材料看,各地的原始人都曾使用过石器,都曾有过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后来又都曾有过一段用金属器取代石器的历史,在宗教方面都有过图腾崇拜,都经历过万物有灵。由此看,上古的东西方体育具有明显的共性。

然而人类一旦走出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随之凸显出来,个性似乎显得突出,民族性似乎压倒了世界性。在雅斯贝斯所讲的“轴心期”,即公元前800~200年,几乎同时产生了中国传统体育和西方古希腊体育。我们今天所讲的传统体育在此期间已基本定型,形成了以儒家“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保健性、表演性为基本模式,以崇尚礼让、宽厚、平和为价值取向的体育形态。而我们讲的西方体育在此时仅具备了雏型,后经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才奠定了以主客两分、身心两分科学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竞技性、功利性、娱乐性为基本模式,以更高、更快、更强为价值取向的体育形态。也就是说西方体育的形成在近代。因此,中世纪以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中世纪后是先进的西方,落后的东方。当西方还在黑暗的中世纪摸索时,中国就已建立了健康长寿为终极目的、养生和技击为一体的体育体系。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体育,其内蕴始终是人的自由发展和对理性的追求,即在仪态万方的形式背后,所追求的东西是带有共同性的,只不过所走的道路不同。古希腊思想中就已存在对世界本源穷追不舍的热情,到近代主客两分和主体性原则的确立,使西方人由怀疑走向探索,寻求事物的确定性成了西方近代文化的重要目标。在体育上西方追求主体对客体征服和探索精神,把对身体的生物学改造视为健身的有效手段,在崇尚竞技运动的社会教育价值的同时,把运动员看成社会的精英,是向人类生理极限不断提出挑战的英雄。相反,中国哲学所寻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种依靠直觉所得到的模糊感觉。在体育上不主张事物的极限发展,没有对自然躯体的支配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宁静、冥想中悟道。

历史发展到近代,在中国,传统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科学体育。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这个问题也是合乎逻辑的,“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1]体育文化的个性显现,在文明社会是有时空限制的。民族文化的个性所在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种文化是在相对封闭的格局里产生并延续,一旦封闭的格局被打破,尤其当整个世界文明连为一体时,各民族的文化个性势必发展为文化的共性。在这种形势下,各民族不可能再固守自己的文化个性,先进的民族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文化体系推广于全世界,落后的民族也势必接纳先进文化,或借助它们改造自己的民族文化,使之归入世界文化一体化的洪流中。中国体育近百年的历史无不说明这点。

3 历史必然性规定了中西体育必将殊途同归

体育文化的发展应该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性,也要遵循一个“宗教文化一科学文化—艺术文化的发展规律”。[2]从价值取向和文化形态上看,体育文化也要经历一个宗教体育—科学体育—艺术体育的过程。所谓宗教体育,是一种以信仰为基本特色的文化形态。在早期人类的认识和身体能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自然界的力量占据着绝对支配地位,人类在需要认识自然,而又充满畏惧的条件下形成的意识必定有认识和情感相混合的特点。这时的认知方式是一种以“集体表象”为反映形式,以“原逻辑”为根本特征,以“互渗”为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因此,体育活动往往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性”和“攻击性”,巫术崇拜观念按照接近和类比原则,把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加以形式化,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仪式,并相信平时重复这种仪式会带来实际的效果,因此,“仪式化”是宗教体育的又一特征。此时由于人类对自然原因的不关心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还得不出身体活动与身体健康间的因果关系,人们出于对感官的快乐和对神秘力量的虔诚参加游戏活动。

所谓科学体育,是一种以科学为价值尺度的体育文化。价值尺度指的是思想、态度的一种取向趋势,当一种文化作为社会价值尺度而起作用时,人们就会以它来评估事物,判断是非,决定舍取。典型的科学体育是以笛卡儿的主客两分和培根开创的科学主义精神为标志的。他们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到可以征服自然并支配自然的高度。这种对主体性的高扬,促使主客关系成为近代哲学的主要问题,也唤醒了人征服自然的能动性。于是体育领域内对人之自然躯体的研究备加关注,体育与人的健康关系的研究成为科技体育的典型代表,如人每天摄入多少热量,消耗多少热量,甚至每天的运动负荷都要用科学公式加以精确度量。现代竞技运动在“更高、更快、更强”精神鼓舞下,表现为一个不断向人的生理极限冲击的过程,“随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运动负荷在不断增加,科学化训练的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承担能力也不断突破。”[3]人们在对奥林匹克的业余原则和过分商业化不断提出批评的同时,还不知道这些弊端都是科学体育固有的特征。西方科学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特征便是功利性。培根作为近代科学的思想先驱,强调近代科学应当走一条不同于古代科学的道路,即讲究功利的道路,因此,功利主义观念是西方近代科学先驱所普遍抱有的。从西方科学与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来看,西方文化的功利主义也是通过科学外显出来的。众所周知,近代竞技运动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密切联系着的,在达尔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生物进化理论支配下,竞技场成为表现一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舞台。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准确捕捉到了这种功利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可以预言,在科学体育为主流的今天,商业化、职业化恐怕还要继续下去,奥运会的组织者们和职业联赛的参加者们也不会因为来自一些思想家和公众的批评,就收回赚钱之手。因为这是由科学体育功利性特征所规定的历史必然。

但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恩格斯对黑格尔这句充满辩证思维的名言以准确的理解,现实并不等于现存,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些同时是必然的东西。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必将冲破科学体育的樊篱,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走向艺术体育。艺术体育有二个基本含义,一是体育向着艺术化方面发展,通过提高自身的美学特征为普遍观念所接受。这方面现已为许多敏锐的哲学家所关注,当代解释学大师苏珊·朗格就曾感叹当代艺术的界限已变得越来越模糊,就连体育也有重归艺术的迹象。同时还有人预言,21世纪的体育是美的体育。第二个基本含义是(也是最重要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不是仅仅为了提高身体适应性,消度闲暇,而是作为人对美感的追求,把体育的文化愉悦功能变成消费的生活享受功能。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最高阶段,马克思在谈到人与运动的区别时,曾强调人的生产具有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特点,人参加体育活动也不仅是追求运动快感,必须上升到美感才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

为什么未来体育要向艺术体育发展,而不是向更加科学化方向发展呢?这里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从内容上讲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体现社会有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二是体现人本身发展的客观趋势的必然性;三是体现社会进步和人本身发展的相互关系的必然性。然而,如果从系统的观点考察这些必然性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论哪一类,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发展的必然性。环境的改变,社会的进步,最终要以人本身的全面发展为归宿,所以人本身的发展乃是历史必然性最本质的内容。当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人变得越来越难认识自己;科学体育在运动成绩飞速提高,人的生理极限不断被突破的赞歌声中,也同样给人类带来诸如兴奋剂、过分商业化、狭隘民族主义等弊端。这些都需要对科学主义进行深刻的反思,而且也只有艺术体育才能拯救体育。因此,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讲,未来体育必然向自由王国过渡。

4 结束语

用历史唯物义的观点看待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就可以清楚地把握体育文化的过去、现状与未来,理解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差异的根结所在,同时也利于看到传统体育重视人的道德升华,重视审美境界的追求和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对未来体育所独有的价值。在中西体育文化比较中,盲目自大、抱残守缺的狭隘民族主义显然不对,但历史虚无主义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客观地讲,中国自近代以来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大了,这不仅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更重要的在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精华,西方科学主义者们在神秘的本体面前无能为力时,中国人就用“天人合一、体用不二、阴阳调合”这些原始的同一性范畴接近了它。也许就是这些同一性范畴将成为中西体育在未来艺术体育中的融合点。以此为据,在中国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努力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把优秀的民族遗产(太极拳、气功等)硬往科学体育的框架中套,这样不但无助于传统体育走向世界,而且还可能把宝贵的历史财富毁于一旦。

标签:;  ;  ;  ;  ;  

博士论坛的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差距与整合_体育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