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与西部大开发

积极财政政策与西部大开发

郝潍[1]2004年在《积极财政政策与西部大开发》文中研究说明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我国一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施已五年有余,它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经济迅速走出了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普遍不景气的国际大环境中一枝独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在2000年,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在以后的叁年时间里,国家陆续向西部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青藏铁路、叁峡工程、西气东输等一系列工程也相继上马。所有这些不仅推动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差距,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在看到成绩、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纵深实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也日渐凸现,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理论界围绕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进行了大量探讨与论述,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的文章却不多。笔者在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民族经济学和民族问题理论及其边缘学科的基础上,运用综合、交叉、比较、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经验性材料将理论与实证、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东部与西部有机结合起来,用大量数据说明积极财政政策对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推动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指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某些结构性问题,力求找到一条适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振兴之路。

卫梦星[2]2013年在《“反事实”思想在宏观政策效应评估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制定、实施政策是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改革也在逐步深化,政策、规则的改变频频发生,为降低政策成本,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亟需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通过构建“反事实”进行政策效应评估是当前政策评价研究中的热点,但这一思想在宏观经济领域并未取得太多进展,制约了宏观政策效应评估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由于微观数据与宏观数据的数据特征不同,当前微观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反事实”构建方法,如双重差分方法(DID)、匹配方法(Matching)等都不能应用于宏观政策效应评估。而目前宏观政策效应评估中的主流方法,如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等都需要设定多个结构模型,搜集大量的数据,运用复杂的求解技术求解,工作量巨大且在因果推断上也存在着不足。因此,在政策效应评估的实践中,亟需以“反事实”思想为指导,探索适用于宏观政策效应评估的新方法。在此背景下,本文引入Hsia(o2010)提出的利用面板数据截面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反事实”,进而进行政策效应评估的新方法,并围绕该方法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在介绍Hsiao方法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就模型中的关键假设——条件独立假设进行重点分析,并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就理论模型对关键假设的敏感性进行数值模拟。其次,设计两个案例分析,分别以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为例,对这一方法的应用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尽的阐述。两个案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西部大开发案例满足该模型的关键假定,“四万亿”刺激计划或多或少会违背该假定,但可以通过各种技术选择合适的控制组。本文在前一案例中重点阐述了关键假设的检验,在后一案例中设计了对比模型,用实际数据分析关键假设的违背对政策效应测算的影响情况。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Hsiao方法的结果对关键假设非常敏感,即使是关键假设的轻度违背,也会对模型结果产生显着影响。因此,判断案例是否适用该方法,是使用模型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因为实际数据的产生机制未知,这一关键假设无法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检验,只能经过充分翔实的论证进行判断。在实际中,若关键假设不能满足,则应采用DID等其他方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与结构方程模型相比,该方法省去了具体的结构模型设立过程,能规避政策效应评估中难以解决的内生性问题,且能够反映外部冲击的影响,具有模型简捷、数据需求量小、运算简单等优势,对宏观政策效应评估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对于缩小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的相对差距至关重要,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使得重庆人均GDP增长率增加了约2.24个百分点,各年的政策效应基本保持稳定,这一结果与刘生龙(2009)的研究结论近似,证明Hsiao方法具有较强的效力。但与其余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本文对“四万亿”刺激计划的政策效应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2011年“四万亿”计划对各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928、-0.575、0.021个百分点,整个研究区间内对GDP增长率的整体效应为0.138个百分点,几近于零。因此,“四万亿”刺激计划短期内效果显着,但对长期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政府在实施大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政策的挤出效应,并关注由此引发的通胀等因素的副作用。

符太增[3]2006年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86年,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七五”计划将我国经济区域明确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叁大经济地带。西部地区是由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9个省、自治区组成。1997年,原四川省分为重庆直辖市和新四川省后,西部地区则由原来的9个省、自治区变为现在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中、西部叁大地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些省区,如内蒙古、广西、湖南、湖北的全部或部分,地理位置毗邻西部十省区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与西部省区相仿。因此,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由西南5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5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2省(市、区)组成,被称为“10+2”。至于像湘西、鄂西这样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而且在今后发展中的确存在着很大困难的地区,国家则采取个案对待的办法,确定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和吉林延边叁个自治州比照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本文中,西部大开发的研究范围仅限于上述12个省、市、自治区。这12个省(市、区)下辖130个地区、913个县,土地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2002年末总人口3.6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56%。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0%以上。西部地区土地、水能、矿产、旅游十分丰富资源,但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比较效益差,总体水平仅相当于全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劳动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及商品化率低,生态代价巨大;工业总量小,工业增长滞后;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轻重工业发展相互脱节;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低;旅游资源粗放经营,旅游业发展滞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将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在总体上持续稳步增长,欠发达地区也可能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同样也会使得欠发达地区处于不利的竞争态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扩散,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而“后来居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前提。同时,西部大开发具有良好的国内宏观环境:国家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较大规模的启动资金和技术基础。应该看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西部开发仍然客观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困难。一是国内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西部开发面临发展思维转向和经营模式转轨。二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性突破,将加大西部地区大规模筹集和使用各类开发建设资金的难度。叁是加入WTO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使得西部大开发必须尽快地熟悉和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这是我们党总揽全局,在千年之交,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叁步走”战略和“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综述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就我国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探讨。具体来讲,本文包括五章:第一章,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理论探讨。第一节从自然和社会的限制因素、企业家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发动因素角度以及经济增长的资本和结构变化等一般性因素角度,综述经济区划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讨论包括一般区域的增长阶段、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在内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以及工业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发展、出口导向发展、农业发展在内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第二节不发达地区经济结构的转换,综述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的“二元结构”论,以及产业结构的分类及演变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形态与机制、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第叁节中国西部大开发理论意义和战略观。第二章,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一节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我们考虑了以色列和埃及对沙漠地区开发的财税政策以及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和美国的财税政策;第二节国外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和教训;第叁节考虑国外经验和教训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第叁章,西部大开发与财税政策。第一节考虑政府在经济开发中的作用,第二节进一步从经济政策的目标、基本内容角度讨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财税政策。第叁节具体讨论财税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章,西部大开发中的财政政策。第一节从财政政策的功能与效应、财政政策目标、手段和效果、西部开发财政政策的历史沿革、西部大开发财政政策类型等角度考虑西部大开发与财政政策;第二节从建立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节税收返还系数、适当调整中央与西部省区市的共享税分成比例、实行差别税率、设立西部大开发基金、发行西部开发专项国债等角度考虑西部大开发中财政政策的创新。第五章,西部大开发中的税收政策。第一节西部大开发中税收政策的作用和目标,第二节考虑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考虑推进环保产业化、引进外资、发展西部地区重点领域以及调节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税收政策。

刘勇[4]2002年在《论西部大开发与我国扩大内需》文中研究表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受其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幅从这一年的20%猛跌至1998年的0.5%,同时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买方市场形成,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大胆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策,同时采取包括增发国债、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扩大内需的方针开始实施。 到2000年,国民经济出现了重大转机。扩大内需的方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从单纯的加大投资,到投资和消费双翼齐飞;从短期应对之策,到长期的战略方针。此时,扩大内需,不再只着眼于当前的困难,而是成为长远的发展战略。在这一年里,西部大开发拉开帷幕。新开工的十大项目、进行前期工作的五大重点工程、加快建设的78个在建大中型项目,使西部地区成为投资热土。 本文在认真分析我国内需不足现状的基础上,将内需不足的成因归结为地区经济发展失衡、进一步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消除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扩大内需的主要手段。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对我国内需不足现状的描述以及国内对内需不足现实成因的几种看法。国内对内需不足成因分析的已有成果,主要包括消费不足论、投资不足论和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论。消费不足论认为内需不足由消费不足所致;投资不足论认为内需不足由投资不足所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论认为内需不足由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所致。 第二章对我国若干扩大内需措施及其效果作了进一步的考察。笔者认为传统上的政策干预虽然发挥了一定效力,但其仅仅是一种短期行为,达不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的;从长期来看,要想根治内需不足,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另外,体制问题对有效需求的阻碍作用不容忽视,这是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或显现的。为此,笔者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我国消除地区发展失衡,扩大内需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叁章集中分析了当前西部大开发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消费需求以及投资需求的潜力,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目的是为了在下文中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国内需求的扩大。 第四章主要是针对前面所提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包括:(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西部投资环境;(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西部产业升级;(3)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培育西部经济发展极;(4)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实现东西部经济联动发展。 综合上述四章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思路是先从内需不足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其成因的比较,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论对于解释当前内需不足的现状具有合理性,并将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改革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指出西部大开发对于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许毅[5]2001年在《积极财政政策与中部地区的崛起》文中提出中央近年来的财政政策最主要的是两条: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是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支出方面的改革。这是二个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政策,搞清楚两者的相互关系,对指导我们的财政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许毅, 潘国旗[6]2004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中西部的崛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六届叁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向中西部倾斜。财政要充当规划、发动、调节中西部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力量;要在构建中西部大的产业结构框架(如"西气东引""西电东输"等工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要探寻财政资金运作的新方式,引导其他投资及时跟进,最终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和全国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蔡登峰[7]2001年在《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积极财政政策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统筹全局,面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我国通货紧缩,需求不旺的经济形势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在今后的几年时间内,应该要继续通过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作总体的分析。先介绍了西部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概况,接着阐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最后分析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点新思路。第二部分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先阐述了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六大障碍因素,接着就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及经济收入水平上的差距和具体原因展开分析,最后就国家政策扶持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抓好的几个重点作一些探讨。第叁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对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积极财政政策作了重点阐述。先是分析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背景与经济形势,并通过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述,得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接着,就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提了几点自己的看法,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六大方面来说明应如何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韩家彬, 汪存华[8]2012年在《财政政策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西部大开发投资政策为例》文中认为基于中国省区水平上的面板数据,借鉴Kiel处理面板数据的方法,对西部大开发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政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物质资本投入虽然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该政策并没有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落后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并没有显示出其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王剑[9]2001年在《西部大开发与财政政策支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部大开发成为目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从财政政策角度研究、探讨财政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难点及着力点,并据此提出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及政策措施,以期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所启示。 论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支点 简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概况和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党中央和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提出,并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市场经济深层次发展、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论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二部分,实施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 西部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落后,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经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困难,严重的制约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第叁部分,西部大开发与财政政策支持 东西部差距问题,主要是国家政策差异导致的,并从市场机制自身的局限性及国际经验借鉴等方面,论述国家政策支持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在国家政策支持中将发挥十分重要作用。为此,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困难,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及政策措施。 第四部分,财政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针对支持西部大开发财政政策的实施,指出倾斜财政政策的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封波[10]2007年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国债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要发展,当然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近年我国政府一直把国债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频繁加以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之际,当前西部大开发中国债政策是否会继续担当重任,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本文首先在简要介绍西方国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一国发行国债的必要性及国债政策时效性;接着对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国债支持政策作了一番实证考察,研究表明国债投资大大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第叁部分分析了西部国债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带来的资金瓶颈问题、西部国债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问题、国债转贷资金归还难问题及西部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风险问题。最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国债支持的政策建议,包括近期国债政策仍是支持西部大开发首先政策手段,但长期来看,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将交给正常的税收收入;允许有条件的西部省级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加强国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各项资金特别是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完善现行财政贴息手段,发挥国债资金的导向性作用;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品种结构;改进国债发行方式、偿债方式;建立国债偿债基金等。

参考文献:

[1]. 积极财政政策与西部大开发[D]. 郝潍. 中央民族大学. 2004

[2]. “反事实”思想在宏观政策效应评估中的应用[D]. 卫梦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3].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D]. 符太增.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4]. 论西部大开发与我国扩大内需[D]. 刘勇. 天津财经学院. 2002

[5]. 积极财政政策与中部地区的崛起[J]. 许毅. 经济研究参考. 2001

[6].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中西部的崛起[J]. 许毅, 潘国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7]. 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积极财政政策的探讨[D]. 蔡登峰. 厦门大学. 2001

[8]. 财政政策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西部大开发投资政策为例[J]. 韩家彬, 汪存华. 经济与管理. 2012

[9]. 西部大开发与财政政策支持[D]. 王剑. 厦门大学. 2001

[10]. 西部大开发中的国债政策研究[D]. 封波. 重庆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积极财政政策与西部大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