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道路和桥梁建设发展也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建成规模不断扩大。在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工程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决定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特别是在路桥经过的地基是软土地基时,有必要特别注意选用适当的软基处理技术运用到路桥施工中,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一般软土地基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含水量大,透水性差,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小,这将极大地影响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建设。它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成本,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因此,软土路基处理应该被施工单位着重管理,施工人员管理应及时学习和运用适当的软基处理技术。通过分析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和危害性,本文对道路桥梁工程通过软土地基时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运用哪种适当的施工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的简要分析。目的是为了提高道路和桥梁工程,在中软地基的承载能力将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和桥梁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危害性
软土地基通常由有机土,松散的沙子,柔软粘土和其他土壤层,并具有高水含量,弱渗透性,高的可压缩性,抗剪切性弱和承载能力差的特征。软土地基具有非常高的水含量,土壤含水量通常为50%_75%,这是在饱和的状态,从而在软土地基的相对差的渗透性,从而导致较长的整合时间地基土和遭受外部负载。同时,软土路基的毛孔内的水压会比较高,这导致了基础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极大地影响了实力和基础的整体质量问题。如果道路桥梁是建立在这样的软土地基,其承载的能力将是非常差,需要有针对性的施工处理技术。
二、适用于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主要施工技术
在实际的道路和桥梁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建设,设计人员的总结,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后参照的成功经验,在国内外,总结出一套系统,实用的软土路基施工的治疗方法。在实际道路和桥梁建设,有必要分析地质条件和详细项目的建设条件,灵活地选择最适合的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方案。目前,用于道路和桥梁软土地基广泛应用在中国的许多施工方法。下面是一个简要介绍了五个主要软土地基施工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1 换填法
软土路基施工的经验相结合,可以看出,置换法施工技术大多应用到道路和桥梁工程的软地基深度不超过3m的情况下,这是适合软土路基加固和施工工艺。更换填充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浅层软土地及区域。首先,软地基挖掘部分或完全地挖掘出来,然后用透水性好土壤被替换和压实。当替换方法的施工方法进行时,机械结构通常是主要的方法,和手动操作被用作辅助方法。一般地,它是由土壤材料,如灰土和砾石,砾石具有高稳定性,并不会影响周围的土壤置换。如果软土路基的竖向荷载大,矿渣或粉煤灰可以更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地基的加固效果,并确保基础的过渡段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同时,在公路和桥梁工程的建设,除了关注合适类型的填料的选择,还需要有合适的施工灌装技术和压缩技术合作,大大降低了不均匀沉降是易发生在桥梁工程。这个问题已经极大地保证了过渡段全面施工质量。
2.2 铺设砂垫层
当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的上软土壤层是薄的,水含量是大的,一个或多个砂垫层可以在软土地基敷设,并且沙缓冲层的厚度是适当的,通常控制0.5~1.2m之间。铺设砂垫层的主要目的是,首先通过巩固砂垫层的良好排水效果的软土层,并且在放电时间的渗透水的上层,以达到降低的填充水位的目的。当铺设砂垫层,有必要确保施工操作的均匀性,从而使铺路是均匀的并且厚度是均匀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当大建筑机械需要穿过软土地基,它也是必要的,其厚度为1.2m以上且成本高打下砂垫层到漏极和巩固软土层和确保安全软土路基。与此同时,在砂垫的结构中,有必要注意软土地基的承重能力,具有的主要因素组合的估计和测试,例如机械构造偏心力和软土的表面强度中,选择砂垫层与适当的厚度。
2.3 排水固结法
当道路和桥梁工程的软基具有的强度低,含水量高,低硬度,排水固结方法的主要特点,通常用于改善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剪切强度,这是最常见的用于有效治疗软土地基。其中一种方法。排水固结方法的施工方法是躺在软土地基的水平或垂直排水柱,然后使用所产生的压力差,以增加排水率,使得软土地基可以很快耗尽。公共主排水固结设备包括人孔排水,塑料管排水等常用的有三个主要的加载方法:真空预压法,层叠预压法和沉淀预压法。排水固结方法的结构之前,首先有必要确定塑料管的排水能力和范围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然后计算土壤沉降和稳定性。如果计算结果符合要求,排水建设就可以进行。如果计算结果不符合要求,有必要纠正排水固结,然后计算和重新分析,以确保计算结果符合要求。
2.4 密实法
2.4.1 强夯法软
在道路和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强夯实方法被采用。的主要目的是迫使软土地基到由外部重物施加负载到软土地基,从而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巩固和负载下排出。切实提高土壤颗粒的紧凑性。此外,强捣固方法具有相对较宽范围的工程应用中,并具有良好的捣固效果,且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相对而言,对设备进行实施铲相对简单。在早期的应用阶段,它主要适用于压制方法在粉碎大型施工砾石。随着捣固工艺和设备捣固正在逐步改善,但只在以后的应用阶段的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的应用。根据工程施工经验,在软土路基的实施,重锤方法是可以合理地完善和有效治疗软土路基的方法。只要适当的权重使用的,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可以实现。进行有效的改进。另外,当软土地基通过动态压实方法处理,也有必要通过在软土地基在土壤中的水含量和颗粒状态组合来优化压实参数的选择。
2.4.2 抛石挤淤法
在具有高流动性指数软土地基的结构,挤压和挤压淤泥的施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通过外力的洒石进去,然后挤出该水的一部分在污泥。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不像其他的治疗方法中,所述吊索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片岩更换污泥。实际建设的研究之后,抛石破碎施工方法的重点是控制抛石的速度。越快抛石速度,更少的污泥将在软土地基。此外,如果一个路段建在山区,并发现当地部分是软土路基,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石头可以在当地拍摄,除了极大地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材料。运输成本,极大地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2.5 复合式地基法
复合地基施工治疗方法是形成通过添加水泥搅拌桩或人工碎石桩在软土地基的土壤中,根据材料的模量重新分布应力的基础上,并调整桩到固体人工基础承受大负荷的部分,相应地减小桩间土壤的应力,使土壤和桩一起承受的载荷。以下是两种主要的复合地基的方法,一个水泥搅拌桩和其他工程CFG桩进行了简要分析。
(1)水泥搅拌桩。
它均匀搅动软土地基土和水泥沙浆硬化后,它与软土路基的天然土壤颗粒结合凝固成一个整体,强度高,稳定性好,原来的软。土壤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复合地基,大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工程CFG 桩。
在路桥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中应用CFG桩施工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CFG工程用桩主要通过把水泥、石屑、粉煤灰、碎石等混合物搅拌均匀,让这些材料形成一种高强度、高粘度的工程用桩,极大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
三、结论
总之,在道路与桥梁工程软土路基的混凝土施工,软土地基的国家应进行详细研究,然后再适当科学的基础加固和改进方法的选择应最大限度的承载能力和基础软土地基。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与桥梁工程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提高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基础的耐用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银.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3):269-270.
[2]赵华平.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交通世界,2017(14):38-39.
[3]崔俊霞.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世界,2017(14):40-41.
[4]刘影.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7(6):109.
论文作者:顾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土地论文; 土路论文; 道路论文; 方法论文; 地基论文; 桥梁工程论文; 土壤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