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影响分析论文_张燕

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 710061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奥沙利铂化疗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42.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75.00%(P<0.05)。结论:给予奥沙利铂化疗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奥沙利铂化疗;外周神经毒性反应

奥沙利铂为第三代抗癌药物,常用于治疗胃癌、结肠癌等,同时也能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肺小细胞癌,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奥沙利铂具有多种副作用,外周神经毒性反应为常见的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因此,在患者化疗期间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模式极其重要[1-2]。本院选取80例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奥沙利铂化疗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并将奥沙利铂化疗患者进行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其中40例患者为观察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经细胞学或者病理学显示80例患者均为结直肠癌、胃癌患者,②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化疗进行治疗,③患者无意识障碍与精神疾病,④患者肺、心、肾、肝均正常。排除标准;①患有外周神经感觉障碍者,②合并其他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③采用紫杉、顺铂、长春碱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观察组:20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5~64岁之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5.12±0.23)岁,其中结直肠癌患者19例、胃癌患者21例。

对照组:21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6~65岁之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6.33±0.21)岁,其中结直肠癌患者18例、胃癌患者22例。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的性别、疾病类型和年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奥沙利铂化疗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为日常护理与基础护理。

观察组:观察组奥沙利铂化疗患者使用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化疗期间,易产生多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奥沙利铂的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奥沙利铂化疗对疾病的重要性,稳定患者情绪并给予心理辅导,从而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对化疗的信心。

(2)化疗时护理:在患者化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时询问患者有无过敏、肢体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告知患者应避免自行调节滴速,从而有效避免药物外渗,若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时,护理人员应立刻停止输液,更换患者注射部位,给予患者局部采用药物涂抹,从而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缓解压迫和疼痛感。

(3)化疗后护理:患者化疗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吹凉风,从而防止肢体麻木和肢体痉挛情况发生,若患者出现肢体迟钝、麻木情况时,应向患者注射部位采用硫酸镁或者采用葡萄糖对患者进行湿热敷,每日三次,每日35分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奥沙利铂化疗患者护理后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

1.3.2判定标准

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判定标准;

0级;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

1级;患者感觉迟钝与感觉异常,7天内能消退。

2级;患者感觉迟钝与感觉异常,21天内能消退。

3级;患者感觉迟钝与感觉异常,21天内不能消退。

4级;患者感觉迟钝与感觉异常,并且伴有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奥沙利铂化疗患者护理后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处理,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采用X2检验,采用P<0.05表示两组奥沙利铂化疗患者护理后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42.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75.00%(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2组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常出现外周神经毒性反应,严重影响患者化疗效果,而在患者化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3]。

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化疗时护理、化疗后护理等三项措施,通过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从而加强患者对化疗的认知,缓解患者负面情况,通过化疗时护理,能避免多种副作用发生,通过化疗后护理,告知患者应注重防寒保暖,并且采用湿热敷,从而扩张患者血管,有效降低肌肉组织紧张性,缓解患者由于肌肉痉挛热引起的疼痛感,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4-5]。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奥沙利铂化疗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42.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75.00%。

综上所述,给予奥沙利铂化疗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汪丹丹,周爱勤,杨景惠等.循证护理在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9):90-91.

[2]李芳.护理干预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7):1416-1418.

[3]韩记真,马岚.心理护理对减轻奥沙利铂化疗不良反应60例患者的效果[J].现代养生B,2015,12(3):191-191.

[4]陈凤琴,戴萍,陈婵娟等.暖生姜水浸泡手足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的观察与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6,2(1):200-201.

[5]魏琴.循证护理对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421-422.

论文作者: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影响分析论文_张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