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晶达建筑体系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文章从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入手,阐述了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发展
1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可有效解决建筑消防隐患问题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常规外墙保温材料虽然也都具有一定的阻燃性,但耐火等级却并不是很高,由此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对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我国现行的GB50016-2014规范中,对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给出明确的规定,而能够达到规定要求的外墙保温材料少之又少,极少数可以满足规范规定的保温材料不但造价高,而且施工工艺比较复杂。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使建筑消防隐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该技术施作的保温层可由具备B1和B2级燃烧性能的材料组成,两侧墙体为厚度在50mm以上的不燃材料,由此使得建筑外墙整体的耐火性能大幅度提升,消防隐患随之消除。
1.2可避免保温系统的更换问题
目前,国内民用建筑的外墙保温系统最高使用年限为25年,而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当外墙保温系统接近使用年限后,其性能会逐步退化,基本上起不到保温的效果,此时必须进行更换。不仅如此,很多外墙保温材料的质量不高,加之工程监管缺失,外墙保温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大面积脱落的现象。无论是更换还是维修,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与经济性原则相违背。而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保温层的使用年限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基本相等,并且也不会发生脱落的情况,减少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1.3可显著缩短工期
通常情况下,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都是在主体结构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其做法是将保温板粘结在墙体上,再用锚固件进行连接,每一道工序施作完毕后,都需要进行质检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由此导致施工周期相对较长。而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保温层与主体结构一同浇筑成型,由此简化了施工流程,施工工期也随之缩短。
2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
国内建筑工程应用较多的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有包括FS体系、IPS体系、SW体系和CL体系等。
2.1 FS体系
该体系以水泥基双面层复合保温板作为永久性的外模板,在内侧浇筑混凝土基层,从而形成保温与结构一体化体系。其特点是墙体承载性能高;能够缓解外部环境对墙体的不利影响,减缓温度变形,解决空鼓、开裂等问题,墙体的整体性显著提升,保温性能和结构耐久性也随之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相对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IPS体系
该体系以现浇钢混剪力墙作为基层,将带有钢丝网架的保温层置于模板内侧,通过锚固件对保温板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体系。其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防火性能高、施工简单、保温效果好、抗震等等。
2.3 CL体系
该体系由CL复合墙板和边缘构件组合而成,其中CL复合墙板为核心和承重构件,混凝土可以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并从内外两侧进行浇筑,将保温层浇筑在墙体内部,实现保温与结构同时施工,同寿命,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其特点是保温隔热、节能环保、自重轻、使用面积大、建筑工厂化等。
2.4 SW体系
该体系将永久的保温材料植入到建筑墙体当中,形成钢网夹芯混凝土剪力墙一体化结构体系。该体系具有抗连续倒塌的能力,构件中的70%均为工厂预制,大幅度提升了施工速度。
3推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必须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结合当前的应用情况,笔者认为,装配式建筑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保温与一体化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鉴于此,相关单位应当把握政策导向,逐步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培育地方龙头企业,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导装配式建筑的相关企业组成产业链,为建筑设计和部件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打造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身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为推动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条件。同时,要不断加大部件的发展力度,引导建筑部件生产企业对现有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降低部件的运输成本;支持部件生产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型产品,加快实现产品规格多样化的目标;给予墙体材料生产企业一定的扶持力度,支持此类企业开发保温隔热、防火性能俱佳的墙体和屋面材料,积极推广与保温与结构和装饰一体化相配套的墙体材料。除此之外,还要引导设备制造企业,研制开发部件生产机具,扩大生产规模,建立质检验收机制,保证产品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结论: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推动下,建筑工程项目大幅度增多,墙体保温作为建筑的节能措施之一随之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外墙保温系统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但其弊端较多。而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出现,有效弥补了外墙保温系统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应当努力推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健康发展,借此来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明霞,王崇杰,王刚,薛一冰.中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集成策略―.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11(02):415-416.
[2].田群燕,于光江.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方式[C].2011,14(03):274-275.
[3].王崇杰,赵学义,薛一冰.论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C].2010,15(06):243-244.
[4].高维庭.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应用2010,14(21):204-205.
[5].田群燕,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方式.2010,11(16):314-316.
[6].高纪庆.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工程.2009,18(22):138-140.
[7].孙凤明,尹宝泉,周昌昊.推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研究[C].2011,19(04):391-393.
论文作者:崔秋月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体系论文; 外墙论文; 墙体论文; 性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