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形模型的全球铜需求分析论文

重大专项

基于“S ”形模型的全球铜需求分析

柳群义1,2,3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摘 要: 本文以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与铜资源消费的历史数据为基础,标定了铜需求“S”形轨迹的三个关键点,分三类建立了典型国家人均铜资源消费与人均GDP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结合对全球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分类,预测了全球及主要国家、区域铜资源需求趋势。未来全球铜资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2030年全球总需求量将达到3 994万t,长期来看,中国仍将是全球铜资源需求的主体,但占比将不断下降。以印度、东盟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铜资源需求的主要拉动者。

关键词: 精炼铜;“S”形模型;消费量

0 引 言

2018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2 379万t,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国,占全球的52.5%。未来20年,全球铜资源需求情况,主要国家地区需求变化情况,这些问题的科学分析是企业进行市场走势判断,制定全球铜资源战略的重要前提。

针对全球铜未来需求预测,NISHIYAMA[1]探讨了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人均GDP、人口增长与人均铜消费之间的关系,预测全球3.0%经济增速情景下2025年铜需求1 753万t,依靠人口增长分析2025年需求为1 169万t;HALADA等[2]用人均GDP与人均资源消费的线性模型预测了多种金属2050年的需求量,预计铜2020年需求量为1 900万t,2050年为4 400万t;ELSHKAKI等[3]考虑全球及区域铜供应、一次资源成本及二次资源生产等因素,使用基于人均GDP、城市化率等因素的线性模型,预测2050年的全球铜需求将比目前增加275%~350%。

(2)以护理后,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作为观察指标。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低,则证明恢复情况越好;

处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下,网络技术和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之间愈来愈紧密,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网络化水平,促进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面对愈来愈多的风险挑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压力也会愈来愈大,希望能进一步深化网络安全以及风险的防范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打下基础。

针对全球及中国铜消费预测,李玉萍等[4]采用回归分析法和指数平滑法预测了2000年和2005年中国铜材的总消费量分别为224万t和299万t;王京等[5]采用情景分析法预计2020年中国铜需求714万t;张峰等[6]则预计为1 774万t;崔荣国等[7]采用消费趋势法、部门需求法和人均铜累积量趋势法,预测到2050年全球矿山铜累计需求为11亿t。采取上述分析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全球及中国铜消费的实证已经表明,有些方法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相差甚远,更甚者能差几倍,导致企业对市场形势误判。同时,国外学者建立的模型主要是基于人均GDP与人均铜资源消费的线性增长模型,而发达国家的实证表明,资源消费不是一个无限增长的过程,对于中长期的资源需求分析,需要建立非线性模型进行研究。

由于基础设施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它更是关系到互联互通和双边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所以,本文将引入“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考察中国直接投资有多少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来促进双边经济增长的,以及东道国各项制度在影响这部分中国OFDI的双边经济增长效应时是否都存在门槛效应。

凭借着高速路不断的变化,村里的“能人”们胆子大了,门路宽了。徐宏勋说,“最开始的时候,村里是准备建设综合农庄,后来考虑到五七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决定在五七组建设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未来,第一类国家或地区需求增长缓慢,消费占比将长期在2%以下。第二类国家或地区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的主体,资源需求增长迅速,全球铜消费增量的2/3以上将来自这类国家或地区。铜占全球比例将上升至76.8%,铜需求量将增长至3 067万t。第三类国家或地区铜需求量将增长至250万t,但占全球比例将逐步下降至6.3%。第四类国家或地区铜消费的绝对量和占全球比例都呈下降趋势,需求量将降至614万t,占全球消费比例将下降到15.4%。

1 铜消费模型

1.1 铜消费的“S”形模型

研究表明,人均资源消费与人均GDP(单位为1990年盖凯美元,下同)呈现全周期“S”形变化规律。资源消费的起飞点(矿产资源需求开始进入高增长期)、转折点(矿产资源需求增速减缓)和零增长点(矿产资源需求到达顶点)是“S”形模型的三个重要转变点,对应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期的开始。铜也遵循这种变化规律(图1)。

图1 人均资源消费与人均GDP“S”形规律模式图
Fig.1 S-shape model chart for per capita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per capita GDP
(资料来源:文献[12])

1.2 人均铜消费的“S”形类型

由于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时间不同、发展模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铜消费的趋势也不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铜消费与人均GDP的轨迹也大致呈现出缓慢增长—快速上升—达到峰值—逐步下降—基本稳定的趋势。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各国人均铜消费达到顶点时所对应的人均GDP值不同,大致在位于人均GDP 16 000~18 000美元范围内,人均铜消费顶点的数值存在高低差异,大致范围在8~18 kg/人之间。在呈现“S”形轨迹的规律,又可根据峰值的高低差异分为三个亚类:①高“S”形,以中国台湾、韩国为代表,基本特点是人均铜消费起点高、增长快、峰值点高,人均铜消费峰值在15 kg/人以上,这类国家或地区主要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实现工业化的年限较短;②中“S”形,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其顶点到来时的峰值比高“S”形低,大致为10~12 kg/人,这类国家拥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出口占经济比重较大,实现工业化年限稍长;③低“S”形,以澳大利亚、法国为代表,特点是人均铜消费起点低、增长慢,峰值点低于以上两类,大致为8~10 kg/人,这类国家一般工业化年限较长或资源丰富(图2)。对比三个亚类,高“S”形在越过峰值后的下降速度要快于其他两个类型。

1.3 “S”形轨迹的三个重要转变点

统计分析不同国家人均铜消费增幅的变化规律发现,这些转变点的人均GDP具有相对集中的数值区间(图3)。

1) 起飞点,即铜消费高速增长的起始点。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可知,起飞点基本集中于人均GDP 3 000~4 000美元。

2) 转折点,即人均铜消费增幅由大到小的转折点。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铜消费增速的转折点均集中于人均GDP 9 000~10 000美元,越过此“点”,人均铜消费增幅开始减小。

3) 零增长点,即人均铜消费增速为零或开始负增长的起始点,人均铜消费的零增长点集中于人均GDP 16 000~18 000美元。

图2 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铜消费与人均GDP Fig.2 Copper per capita consumption and per capita GDP of key countries and regions
(资料来源:WBMS;GGDC)

图3 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铜消费增幅与人均GDP(人均铜消费增幅数据经滑动平均处理)
Fig.3 Increments in copper per capita consumption and per capita GDP of key countries and regions
(资料来源:WBMS;GGDC)

1.4 “S”形类型的数学模型

未来20年全球人口预期基于联合国人居委员会相关预测修正后得出。

2 全球铜需求趋势分析

2.1 预测方法

对全球铜的预测方法主要是根据人均铜资源消费与人均GDP全周期“S”形规律,依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将全球国家划分为几个类型,建立每一类型国家的人均铜消费与人均GDP的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类型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其未来铜需求趋势,进而对全球未来铜需求进行预测。

表1 典型发达国家“S”形轨迹趋势性拟合方程和模拟曲线
Table 1 Trend fitting formulae and simulated curves for S-shape trends in typical developed countries

注:图中横坐标为人均GDP(1990GK美元);纵坐标为人均精炼铜消费量(kg/人)

2.2 全球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鉴于全球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为了使预测更为科学、合理,本研究依据人口、人均GDP、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等指标结合铜,将全球国家和地区划分为四种类型(表2)。

全球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本文利用上文建立的人均铜消费量与人均“GDP”间的“S”形模型,根据各类国家的人均GDP与人均铜消费历史数据,测算各国家数学模型的参数,建立各国家的“S”形轨迹趋势性拟合方程见表5,结合对主要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人均GDP增速的判断进行主要国家或地区铜需求预测(表6)。

由于人均铜消费与人均GDP的趋势性关系较为复杂,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历史、产业结构和消费习惯各异,铜消费数据分布差异较大,建立一般的普适性方程形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典型发达国家的人均铜消费与人均GDP数据,以人均GDP为变量,采用Origingpro8.0软件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表1)。

根据2018年全球各国和地区人均GDP与经济增长率的散点图,第一类国家或地区年GDP增长率将逐步上升,但基本在4.0%以下;第二类国家或地区年GDP增长率最快,第三类国家或地区年GDP增长率将逐步下降,第四类国家或地区年GDP增长率将长期在2.0%以下。全球经济预期同时参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预测结果,结合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未来的判断综合得出(图4)。

表2 全球经济及人口未来趋势
Table 2 Future trends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population

注:第一类国家或地区包括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第二类国家或地区包括东盟、印度等即将进入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第三类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巴西等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家和地区;第四类国家或地区包括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料来源:2015年数据来自GGDC

图4 2018年全球各国人均GDP与人均GDP增速
Fig.4 Per capita GDP and per capita GDP growth rate of countries worldwide in 2018
(资料来源:GGDC)

2.3 不同类型国家的铜需求模型

根据表1中不同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铜消费的数学模型,见式(1)。

(1)

式中:y 0,A ,w ,x c 为参数;x 为人均GDP,美元;y 为人均铜消费量,kg/人。

山西省医学会心电信息专委会和山西省医师协会心电医师分会在2017年讨论并发表了《山西省心电图危急值报警和心电图重大阳性值提示标准(试行)》[1],2018年进一步讨论并通过了《山西省动态心电图重大阳性值提示建议》。在该建议拟定过程中,专家们参考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制定的《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2]和国际动态心电图与无创心电学会发布的《2017专家共识声明:门诊心电图和体外心脏监测/远程监测》[3],还参考了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世界心脏联盟共同起草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4]。

根据各类国家的人均GDP与人均铜消费历史数据,测算各类国家的数学模型的各参数,建立各类国家的“S”形轨迹趋势性拟合方程见表3。

表3 各类国家“S”形轨迹趋势性拟合方程
Table 3 Trend fitting formulae for the S-shape of different country types

根据各类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表1)及其“S”形轨迹趋势性拟合方程,测算未来其人均铜需求量,进而结合其人口变化分析其铜需求量。其结果见图5和表4。

表4 全球铜需求量趋势
Table 4 Global copper demand trends

图5 四类国家或地区铜消费/需求总量
Fig.5 Total copper consumption/demand of the four country types
(资料来源:USGS;WBMS)

本文以人均经济发展与人均铜资源消费之间“S”形理论为依托,以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历史数据为实证基础,重新标定“S”形轨迹上的三个重要转变点,建立不同国家人均铜资源需求的非线性数学模型[14-19];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未来全球及主要经济体铜需求总量变化,并与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评价,以期为学界提供借鉴,为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类国家或地区人均精炼铜消费与四类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呈现“S”形规律不同时期特点。第一类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2030年人均GDP将达到2 956美元,接近铜消费的“起飞点”,人均铜消费量达到0.41 kg/人;第二类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将增加到17 067美元,人均铜消费量快速增加至6.13 kg/人;第三类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将增加到23 001美元,人均铜消费量将下降至6.30 kg/人;第四类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将增加到35 013美元,人均铜消费量将减少至6.07 kg/人(图6)。

王安建、王高尚、陈其慎、刘莎、李鹏远等探讨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模式下铜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提出了矿产资源需求“S”形轨迹上的三个重要转变点(起飞点、转折点、零增长点)的理论,并逐步开始建立资源消费的非线性模型[8-13]

图6 四类国家或地区人均精炼铜消费趋势
Fig.6 Trends of the refined per capita copper consumption of four country types
(资料来源:GGDC;WBMS)

2.4 主要经济体铜需求趋势

白康等(2013)[5]研究发现,林麝正常期粪中睾酮含量较低,泌香初期含量开始急剧升高,至泌香盛期达最高峰,且明显高于正常期,泌香后期急剧下降,且雌二醇的变化规律与睾酮相似,而孕酮含量在整个泌香期呈无规律性变化。张争明等[6]对林麝泌香期血清性激素的研究发现,泌香初期血清雌二醇、睾酮和孕酮含量较低,泌香盛期均达到最高峰,泌香后期又都迅速降至与泌香前期接近的含量水平。由此可见,睾酮和雌二醇与麝的泌香反应密切相关。

到2030年,中国仍是铜资源需求第一大国。中国铜需求顶点将在2025年前后人均GDP17 500美元左右到来,之后需求将趋于稳定,并在一段时期内高位运行;消费顶点时,中国铜需求量为1 520万t;2030年铜需求量将达到1 391万t,占全球消费量的34.81%。3~5年后,印度资源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印度人均GDP已越过3 000美元(铜资源消费“起飞点”),但由于工业发展落后,短期内矿产资源需求难以快速增长,至少3~5年后才可能进入较快增长阶段;2030年,印度铜消费将增长到412万t,消费占比增加至10.3%。东盟将继中国之后成为全球资源需求增长的重要拉动者。东盟人均GDP6 153美元,已越过矿产资源需求的“起飞点”;到2030年,东盟铜消费量将增长到443万t,是未来全球资源需求的重要拉动者。由于东盟是一个国家集团,具有不同的经济制度和政策,其经济和资源需求前景具有不确定性(图7)。

徐渭《畸谱》称:“五十三岁。除,释某归,饮于吴。明日元旦,拜张座。”[1]1329万历元年(1573),徐渭在张氏父子等人的努力下,加上适逢万历皇帝登基大赦,在除夕终于保释出狱。徐渭没有忘记张氏父子的情谊,元旦即去拜访了张氏父子。这年冬天,元忭因父病归越,开始编纂会稽县志,“今之文学士优于史无如徐生渭者”[4],同时推荐徐渭来参加编写工作。万历《会稽县志》中的序文总论,均出自徐渭手笔。

就人均消费量而言,中国、印度、东盟人均铜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30年将分别增加至9.51 kg/人、2.77 kg/人、6.30 kg/人(图8)。

表5 中国、印度和东盟“S”形轨迹趋势性拟合方程
Table 5 Trend fitting formulae for the S-shape trajectories in China,India and the ASEAN

表6 中国、印度和东盟人口和人均GDP及铜需求量预测
Table 6 Predictions for population,per capita GDP, and copper demand in China,India and the ASEAN

图7 主要国家和地区铜需求量/占比分析预测
Fig.7 Analysis of copper demand/share of key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global market
(资料来源:USGS;WBMS)

图8 中国、印度和东盟人均铜需求量预测
Fig.8 Per capita copper demand forecast for China, India and the ASEAN
(资料来源:GGDC;WBMS)

2.5 预测结果评估

参照CRU、Wood Mackenzie、EIU、ICSG、Bloomberg、Reuter等研究机构的数据,预计2019~2020年中国精炼铜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将由过去五年的6.5%降至3.3%左右,2020年消费总量约1 150万t;受中国需求放缓影响,预计2019~2020年全球精炼铜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将由过去五年的3.2%降至2.6%,2020年总量约2 550万t。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审计监督内在地要求创新审计监督体制,提升审计监督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法治性。其行动路向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审计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独立审计。同时,切实强化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的信息知情权。此外,要扩大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最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与问责力度,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公信力。

对比其他机构研究成果,本文对中国及全球2020年内的预测结果均高于其他机构,原因在于国外机构分析是基于经济增长与铜资源消费之间的线性模型,采用趋势外推的分析方法,而两者之间实际呈非线性关系[20-24]

3 结 论

1) 人均铜消费顶点的数值存在高低差异,根据峰值的高低差异分为三个亚类:高“S”形,人均铜消费峰值在15 kg/人以上;中“S”形,其峰值大致为10~12 kg/人;低“S”形,峰值大致为8~10 kg/人。

2) 铜消费高速增长的起始点集中于人均GDP 3 000~4 000美元,转折点集中于人均GDP 9 000~10 000美元,零增长点集中于人均GDP 16 000~18 000美元。

3) 依据人均铜消费与人均GDP之间的“S”形数学模型,结合未来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未来15年,全球铜资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发达国家需求总量和占比将不断下降;中国仍将是需求的主体,但占比将不断下降;印度和东盟需求快速增长,将成为拉动全球铜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者。

参考文献

[1] NISHIYAMA Takashi.Trends and short-term prospects for copper demand[J].Nonrenewable Resources,1996,5(3):155-168.

[2] HALADA K,SHIMADA M,IJIMA K.Forecasting of the consumption of metals up to 2050[J].Materi Trans,2008,49:402-410.

[3] ELSHKAKI Ayman,GRAEDEL T E,CIACCI Luca,et al.Copper demand,supply,and associated energy use to 2050[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6,39:305-315.

[4] 李玉萍.我国铜铝材消费预测[J].世界有色金属,1999(11):33-35.

LI Yuping.Prediction of copper and aluminum consumption in China[J].World Nonferrous Metals,1999(11):33-35

[5] 王京,石香江,牛丽贤,等.基于情景分析法的我国铜资源需求预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28(5):53-57.

WANG Jing,SHI Xiangjiang,NIU Lixian,et al.Cooper resources demand forecasting by scenario analysis in China[J].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2015,28(5):53-57.

[6] 张峰,马洪云,沙景华.基于情景分析法的2020年我国铜资源需求预测[J].资源与产业,2012,14(4):30-35.

ZHANG Feng,MA Hongyun,SHA Jinghua.A predication of China’s 2020 copper demand based on scenario analysis[J].Resources & Industries,2012,14(4):30-35.

[7] 崔荣国,郭娟,徐桂芬,等.全球铜的生产与消费及其未来需求预测[J].资源科学,2015,37(5):944-950.

CUI Rongguo,GUO Juan,XU Guifen,et al.Production,consumption rules and demand prediction of global copper[J].Resources Science,2015,37(5):944-950.

[8] 王安建,王高尚.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9] 王高尚.未来20年世界铜铝需求趋势预测[J].世界有色金属,2003(7):6-9.

WANG Gaoshang.A forecast of trend of world demand of copper and aluminum in future twenty years[J].World Nonferrous Metals,2003(7):6-9.

[10] 王安建,王高尚,陈其慎,等.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模型预测[J].地球学报,2010,31(2):137-147.

WANG Anjian,WANG Gaoshang,CHEN Qishen,et al.The mineral resources demand theory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2010,31(2):137-147.

[11] 刘莎,王高尚,陈其慎.中国铜需求预测及供应构想[J].中国矿业,2010,19(8):18-25.

LIU Sha,WANG Gaoshang,CHEN Qishen.The prediction of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copper in China[J].China Mining Magazine,2010,19(8):18-25.

[12] 陈其慎,王高尚,王安建.铜、铝需求“S”形规律的三个转变点剖析[J].地球学报,2010,31(5):659-665.

CHEN Qishen,WANG Gaoshang,WANG Anjian.An analysis of the three turning points in the “S-shape” rule of copper and aluminum demand[J].Acta Geoscientica Sinica,2010,31(5):659-665.

[13] 李鹏远.我国铜供需形势及市场机制分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14] WBMS.World breau of metal statistics[EB/OL].www.world bureau com.

[15] USGS.Historical statistics for mineral and material commod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https:∥pubs.er.usgs.gov/publication/ds140.

[1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统计资料汇编(1998~2018)》[R].1998~2018.

[17] 米切尔B R.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欧洲卷1750-1993年[M].贺力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8] 米切尔B R.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M].贺力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9] 米切尔B R.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亚非澳卷1750-1993年[M].贺力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0] CRU.Copper Market Outlook April 2019[R].2018.

[21] WOOD MACKENZIE.Global copper long-term outlook Q3 2014[R].2018.

[22] EIU.World commodity forecasts:industrial raw materials[R].2019.

[23] ICSG.Copper Market Forecast 2018-2019[R].2018.

[24] REUTERS Thomson.GFMS base metal one year forecast[R].2018.

Global copper dem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S -shape model

LIU Qunyi1,2,3

(1.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2.Research Center for Strategy of Global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3.MNR Key Laboratory of Saline Lak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pper consumption by key economies worldwide,this paper marks three critical points on S-shape trajectories that depict copper demand and establishes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s based on the copper consumption per capita of three types of typical countries and their GDP per capita.By combining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worldwide,we are able to project copper demand trends at the global,national,and regional levels.Global demand for copper will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future,hitting 39.94 million tons in 2030.In the long run,it appears that China will remain the main consumer of copper globally,but its share of global consumption will slide continuously.Developing countries,notably India and countries belonging to the ASEAN,will become the main drivers of global copper demand.

Keywords :refined copper;S-shape model;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 F407.1;F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051(2019)10-0061-08

收稿日期 :2019-07-23

责任编辑:赵奎涛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关注矿种的资源形势动态分析与安全评估预警”资助(编号:DD20190675)

作者简介 :柳群义(1977-),男,湖北云梦人,副研究员,从事矿产资源战略研究。

引用格式 :柳群义.基于“S”形模型的全球铜需求分析[J].中国矿业,2019,28(10):61-68.doi:10.12075/j.issn.1004-4051.2019.10.029

标签:;  ;  ;  ;  ;  ;  

基于“S”形模型的全球铜需求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