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论文_田苗苗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论文_田苗苗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 北京 101105

摘要:高中阶段不仅是培养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通过结构化情景的方式去吸收、领会。本文通过《文化生活》中的课例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最高指导深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节课结束之后留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是政治学科教书育人的价值集中体现。思想政治课程就是通过一节课获得的基本的政治知识以及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完整的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具体的问题,从而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整合自己的知识,遇到情境下的问题设计,教师要引导和提示从而将学生的未知和已知的知识建构起来。思想政治课是将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优化升级。学生在结构化的情境中改变了以往枯燥的学习形式,将知识与情景融为一体,使得知识在清晰的脉络中呈现,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具体的感受,在理解中学习,学生能够清楚的把握学习内容的来龙去脉,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更好的理解知识。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容

1.培育高中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成果的认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这种认同是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依赖和归属,这种情感是作为中国公民自觉参与政治生活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而在社会活动中,公民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规矩之内,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结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高中政治课堂必须要对高中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通过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的意识形态需要每个公民都去信任她。在现今,我国的政治认同的主要表现是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积极的政治情感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价值观,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2.培育高中学生的理性精神。

理性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可以引导人对美好的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让人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有一定的认识,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跟风,不盲从。所以理性品质是高中政治课程中所必须要培养的一种核心素质,通过理性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并且发挥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首先要善于思考,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这时就需要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够吸引学生并且有讨论和辨别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肯定与否定之间进行转换,最终能够以辩证的理性的思维去认识问题,并且要在课堂中尽力让学生去实践。其次,学生要全方位的考虑问题,不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例如,在《政治生活》的学习中,学生要能站在公民,政府、党派等角度考虑问题,理性的分析具体的案例、事件。

3.培育高中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涵盖范围非常广的学科,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等知识,所以对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就显的分外重要。人是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所以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注重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传播公共素养知识,通过对学生公共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基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公众的参与,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大众的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离不开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依托小组建构,建立友爱互助的生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友好相处、情智交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想方设法促成既友好合作又良性竞争的课堂机制,创设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推动学生公共参与。堂教学中注重主体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实现生命的健康成长。

4.培育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是学生接触法律的开始,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学生自己的法律素养,也关系着国家的法治建设。学生是国家的希望,通过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学生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现象的发生,同时教会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所以这是高中政治教育中必须要培养的一种核心素质。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就是要自觉的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发自内心的尊法、守法、学法,自觉的树立对于法律的敬畏,要自觉行使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案例的选择和探索运用

前面具体讲述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所需培养的四种素养,所以在政治教学的案例选择和应用上要和这四种素养的培育一一对应。

1.通过运河文化的展示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必修课《文化生活》第四课的第一框题,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文化继承的理解,帮助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为实现“培养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对通州大运河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探索,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政治认同:通过感受运河文化带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运河带文化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不仅包括制度认同,还包括文化认同,大运河文化对于通州学生是十分亲切的,通过对大运河的介绍,让他们感受运河文化的美以及运河曾在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什么是大运河文化?第一、物态文化层:物质生产活动在大运河存留的财富总和,可触知的大运河文化物质实体;第二、制度文化层:因为运河经济实践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有可持续性,例如-当代运河还在通航;第三、行为文化层:大运河是在人际交往,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区域模型;第四、心态文化层:大运河文化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是大运河文化灵魂。例如,通惠河的设计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运河号子体现了通州百姓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运河文化作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为运河沿岸百姓提供了一种具体体现,良好的环境,凝结了两岸人民的情感,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中华文化的的具体体现,是联结运河儿女情感的纽带。

2.通过辩证思维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通过对运河历史的介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例如通过问题:现在大运河有些河段已经干涸,部分河段污染严重,特别是山东到北京的航线,在航运的作用与古代相比明显弱化了,不要再劳民伤财了。你怎么看?设计意图:一、修复运河的原因:1、保护传统文化2、沟通南北的又一条通道3、发展旅游业4、继承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利用了京杭大运河为其疏通水道6、促进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确看待隋炀帝修筑运河7、加强了南北沟通,政权巩固。二、不修复的原因:1、漕运不符合今天的社会的需要2、修复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1)一分为二、与时俱进;知道传统文化的作用。(2)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一分为二、与时俱进(4)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在活动最后,通过如何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培养参与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给出材料:在“十三五”期间,北京将通过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使大运河的遗产管理与展示系列初步建立起来。水质上,将联动水务部门加强污水治理,使河湖水质量明显提高。此外,为了使历史文化与行政副中心交相呼应,北京市将历史元素充分融入到行政副中心建设中,将加强运河沿线的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京杭大运河段的通州河、香河和武清段,京津冀地段的河域的正式通航。提出问题:如何发展通州运河文化?学生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第一、打造休闲产业。例如:水上休闲空间 水面游船游览 沿河休闲餐饮;水上娱乐区 垂钓、划船(水质和水面安全限制,可以在河道开阔处)第二、策划水上节庆活动 利用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水上演出、水上音乐喷泉开发旅游度假。第三、娱乐文化项目:体育、健身项目。第四、养老休闲主题空间营造,度假型养老旅游,不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养生、保健等知识讲座。吃、住、行、游、娱之外,还需要医疗服务。第五、儿童休闲娱乐主题空间打造 亲子活动。第六、教育休闲,建立运河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举行休闲活动:划船比赛。第七、文化产业,发展传媒服务业、文创产品(密符扇)。第八、打造体育产业。举行马拉松、自行车骑行活动。在课的最后,思考作为一名通州区的中学生,你能为传承和弘扬通州运河文化做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设置就会引发学生身为通州公民的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

4.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要能够坚持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在问到:“是否要全部修复运河建筑,将现有的建筑拆掉利用原有的运河文化建筑地基服务于现代运河整体”。学生能够考虑到具体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政府的职能等知识。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要树立信仰,就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因此,在课程设计的最高点一定要使得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要树立法治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上,不仅要注重学生政治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选择合适的案例采取合理的问题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使高中学生真正提高政治素养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边洪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表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年434期.

[2]刘颖.学科核心素养与情景化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年434期.

[3]刘蕊.《政治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融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1期.

论文作者:田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论文_田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