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计算的典型错误及其教学对策论文_何兴文

小数除法计算的典型错误及其教学对策论文_何兴文

【摘要】 小数除法由于计算时既要用到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又要考虑到小数点的位置变化,所以这一章节学生出错率较高,给教学带来了困惑和苦恼。本文分析了相关计算的典型错误,并提出了多项应对的教学对策,以帮助学生纠错,从而达到提高我们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小数除法 典型错误 教学对策

“小数除法”是新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三、四年级“小数的基本认识”、“小数的加减法”以及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延伸,也可以说是本册学习的一个重点,教师原以为学生会很容易掌握,但是教学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计算的典型错误

1、整数部分不够除时不知道该补0占位;

当遇到整数部分不够除时,学生往往由于年龄、知识经验所限,而忽视了整数部分要商0,它起到一个占位的作用,这是一个重点。例如计算1.8÷12=( )时整数部分是1,不够除以12,因此整数部分应该商0占位,然后再在十分位上继续商,可经常有学生忘记了就直接从十分位上开始商。

2、被除数末尾的“0”未移上去;

在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里,有时候会碰到除到末尾“0”的前一位就整除的情况,这时候应该把末尾的一个0或者几个0移到商对应的末尾。比如19.2÷0.12正确的商是160,但在实际计算时学生发现除尽后就有种懈怠,还没把0写上去,就在横式后面写上了错误的得数“16”。

3、商的小数点忘点、错点;

在小数除法第一课时里,掌握算理是教学的重难点,也就是“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解释。经过说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计算方法。接着学了小数除以小数以后这个商的小数点的确定,就给中下水平的学生带来了困难,练习中就经常会出现商的小数点与原被除数的小数点不对齐或者商的小数点忘记点等问题。如计算24÷15=( )时应该是先个位上商1,再点小数点掉0下来后再在十分位上商6,结果是1.6,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就把小数点遗忘了,直接掉0下来后再在十分位上商6就成了错误的商,变成16了。

4、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错误;

在学习到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就要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同时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从而实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不分什么情况,不管被除数、除数的小数位数,一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全变成整数来计算。如7.65÷8.5变成765÷85或者78.5÷0.85也变成了765÷85,这当然计算下来结果自然就是错误的了。这其实不只是简单的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准确地说是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是在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在这里就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关联,前后联系,上下衍接,是有着很严密的逻辑性。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学了某种数学知识以后要加以运用,学了不会用等于没有学。

二、可采取的教学对策

1、突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的教学,重视计算过程

“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如果采用照本宣科,单一讲解计算法则的教法往往会使学生易学易忘。在实际运算中,正确率较低。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应重视计算过程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及算理。主要体现在:

(1)、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在教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趣味化,形象化,从而以加深对其基本算理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12.6÷0.28=(?? )时,可以将此例题与课前导入的习题相融合,从检查学生的运算结果中,发现学生的困惑,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从而导入新课,并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中系统讲解此类习题的解法。又如在教学56.28÷0.67=( )时,教师如果只按照例题提供的两种思路教给学生如何计算,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定势。所以可采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引入时让学生练习两题:36.18÷18?? 4.5÷15将题目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吃冰棒,一根冰棒1.5元,4.5元可以买几根?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你认为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本领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吗?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原式变成45÷15;也有的组联想到将4.5元÷1.5元都化成较低单位的数,4.5元转换成45角,1.5元转换成15角,原式变成45÷15,这些都是我在备课时预设到的,课堂中还有一位学生讲,利用3×1.5=4.5想到的,不管学生怎样想,这些结论来自学生,是学生主动获得的,这时候我让学生尝试算,共同订正,指名学生口述计算方法。这些既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又能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2)、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难免经常出错,对于学生出错的过程教师要予以重视。从全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可将学生易错的题型予以归类,然后逐一讲解。对于个别学困生教师可采用让其上黑板习作的方法,学困生在黑板上习作时,肯定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对于学困生所暴露的问题教师应实事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再次讲解,既解决了学困生的学之所困,也对其他学生予以了复习巩固。

2、强化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此部分内容是,加强训练学生的验算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对于学生学好“小数除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训练学生的验算能力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会学生验算的方法。二是强化学生的验算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应注重:1.书写习惯的培养。在学生运算中,有相当比例的错题是由于学生书写潦草,抄写数字错误造成的,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书写的规范化,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训练强化过程。2.认真做题的习惯。在计算训练中学生做题的认真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计算的准确程度。3.估算的习惯。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移动被除数,除数小数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学生由于疏忽,通常会出错,估算可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3、重视计算教学的反馈

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分析,查找错误原因,心平气和的、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并提出纠错的措施,可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教学资源,把它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的说,学生首次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如果学生多次重复某种错误,已在头脑中生根,纠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题的价值。学生在错例资源的利用中发挥自身潜能,让其发现错误所在,从而有意识的调控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监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学生尝试练习3.618÷0.18=( )中出现格式上错误,出现中间0漏写错误,出现小数点点错的情况,这些极个别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既是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此外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演,作业批改等都是提高学生小数除法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手段。

总之,对于“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除了运用适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外,还要重视平时的强化训练,复习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翀键. 小数除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分析及教学对策[J]. 新课程(上).

【2】杜艳. 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农家参谋, 601(22):185.

论文作者:何兴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小数除法计算的典型错误及其教学对策论文_何兴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