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竞争合作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基于粤港澳跨地区会展旅游企业的实证分析_联盟营销论文

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竞合联盟伙伴选择——基于粤港澳跨区域会展旅游企业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会展论文,旅游论文,实证论文,伙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会展业和旅游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它们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紧密结合,会展产业链嵌入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链又高度融入会展产业链。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使得以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式取代单纯竞争或合作方式的竞合联盟应运而生。会展业和旅游业都是企业关联度高,业务涉及面广的产业,组织创新前景广阔,竞合联盟就是其中之一。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旅游地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旅游需求、竞争角度就旅游资源、旅游者信息查询行为、网络联系与旅游地竞争力、知识创新、特定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六方面对区域旅游竞争进行了分析(保继刚,1991,1994;陶伟等,2002;史春云,2005;Julie Jackson,2006;Anne Zahra,2007;Mark P.Hampton,2007)。相对于旅游竞争的研究,旅游合作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宏观视角分析区域内旅游地之间的合作基础、合作机制、合作条件和合作措施等(明庆忠等,1997;郑荣富,1997)。除了只从合作或竞争角度的研究,有些学者从竞合角度根据相关学科理论如共生理论、生态位理论、增长极效应理论、博弈论、旅游者忠诚等构建了旅游的竞合机制和模式或对旅游地竞合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吴泓,2004;王庆斌等,2008;朱葛劲,2008;江金波,2009;刘兵慧,2011;粟路军,2011)。有的学者从战略联盟视角探讨了会展业和旅游业合作的动因(吴开军,2011)。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知,有关旅游业竞合联盟的研究较零散,会展业竞合联盟基本没有学者涉及,有待进一步作开拓性的研究,有关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竞合联盟的研究基本没有。不管怎样,学者们对旅游合作、竞争及竞合的相关研究,对旅游业竞合联盟及跨区域会展旅游企业的竞合联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研究意义

旅游业和会展业作为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两大服务性产业,它们间的发展有其内在和外在的联系。目前国内外对跨区域旅游企业与会展企业协作从竞合联盟视角进行系统化研究缺乏,以实证方式对跨区域旅游企业和会展企业竞合联盟伙伴选择的研究更是无人涉及。合作企业的相似性越高,声誉越好,成为联盟伙伴的可能性越大,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寻求联盟伙伴的渠道有显著的差异性,以实证方式来研究跨区域旅游企业和会展企业选择联盟伙伴,在理论上有利于科学地认识会展旅游,对于完善会展旅游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上为政府部门科学合理地规划发展会展旅游、明确会展旅游内容范畴、发展方式等提供参考,促进城市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和谐发展,从实践上指导会展和旅游企业战略制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假设与变量设计

(1)研究假设。分别用三个假设探讨企业相似性大小、声誉好坏与成为联盟伙伴的相关性,不同产权性质的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寻求联盟伙伴渠道是否有差异。具体假设如下:H1主要探讨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相似性大小与成为战略联盟伙伴可能性大小间的相关性;H2主要探讨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声誉高低与成为战略联盟伙伴可能性大小间的相关性;H3主要探讨不同产权性质的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国有、私营、外商独资、合资)寻求联盟伙伴渠道(政府搭桥、行业协会推荐、社会关系网络、市场信息、自己摸索)是否有差异,有怎样的差异,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分别会通过怎样的渠道选择联盟伙伴。

H1:合作企业间的相似性越高,成为联盟伙伴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越小。

H2:合作企业的声誉越好,成为联盟伙伴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越小。

H3:不同产权性质组织寻求联盟伙伴渠道有显著差异。

(2)变量设计。联盟伙伴选择包含相似性和声誉两个维度:一是在相似性变量设计上,Saxton(1997)和巫景飞(2007)采用了“有类似的规模”、“产品线非常类似”、“使用的专业技术非常类似”、“在组织结构设置上非常类似”、“具有相似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产业理解与企业发展思路非常类似”、“短期目标可能不一致,但不会导致冲突”、“整体而言,并不具备相似性与互补性”。本文根据有关联盟企业相似性的研究,综合采用了“有类似的规模”、“服务或产品非常类似”、“在组织结构设置上非常类似”、“具有较为相似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产业理解与企业发展思路非常类似”、“目标与发展定位相似”六个指标;二是在声誉变量设计上,符加林(2007)采用了“喜欢和欣赏该公司”、“该公司的经营活动有较高的透明度”、“该公司在行业中占据领先的竞争地位”、“该公司能得到多数同行的尊重与认可”、“该公司有较高的知名度”、“该公司的经营能力很强”、“相信该公司在未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Saxton(1997)和巫景飞(2007)采用了“客户回头率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很好”、“技术研发能力强”、“产品制造工艺很好”、“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好”、“客户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好”等18项。本文根据有关联盟企业声誉的研究,大体从服务质量声誉(4项)、管理能力声誉(7项)、财务声誉(4项)三个层面综合采用了15项指标。总之,设计出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竞合联盟伙伴选择的两个二级潜在变量,21个观察变量,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采用经济统计软件来验证相关假设。在实证研究设计上,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的研究后,根据研究假设内容设计了变量,把研究假设所涉及的潜在变量,转换成可测的观测变量,同时,参照前面研究人员相似研究形成问卷,并在问卷设计中对每个观察变量进行了属性设计和尺度设计(李怀祖,2004)。之后,通过小样本问卷调查和大样本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最后,对大样本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三、样本数据收集及分析

1、样本数据收集

(1)小样本数据收集。本次问卷是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成果进行充分分析后,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充分探讨和沟通后形成,以检验初试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小样本数据的收集主要在广州某高校旅游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对52人进行了问卷,其中教师26人,硕士研究生15人,本科三年级学生11人,回收问卷后对其进行审核,52份都有效。

(2)大样本数据收集。本文通过现场方式(大型会议和访谈)和电子邮件(人际网络)进行问卷。由于本文涉及到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竞合联盟问题,所以问卷理想的对象必须是管理层人员,而采取单个联系走访,成本高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借近两年在广州举办的“广东国际旅游展”进行问卷。本文在正式问卷确定后,于2011年11月和2012年10月对参加“2011广东国际旅游展”(广州琶洲展馆)和“2012广东国际旅游展”(广州琶洲展馆)的国内部分酒店(含参展的国外品牌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在参展的三天时间内进行问卷,计186家,发放186份问卷,回收165份问卷,经检查有效问卷146份①,样本回收率为89%。通过访谈时进行问卷,计23人,发放23份问卷,回收23份问卷,有效问卷20份,样本回收率为100%。之后通过自己、同学、朋友和同事的人际网络联络相关的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于2012年6~9月发放电子问卷56份,回收问卷32份,经检查有效问卷26份,样本回收率为57%。总之,本文总共发放问卷265份,回收问卷222份,回收率为83.8%,其中有效问卷194份,有效问卷回占回收问卷的87.4%。

2、样本数据分析

(1)样本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①信度分析。本文通过计算观察变量的CITC值和α系数来判断所设计的多个观测变量是否表征同一个因子。值介于0~1之间,越接近1表示信度越好。小样本数据信度分析结果表明,在联盟伙伴选择中的观察变量的CITC值都大于0.5,α系数除了变量2(予以剔除)、变量3(0.67是可接受的最小值,予以保留)以外都在0.7以上,说明变量内部一致性较好,此部分问卷的信度较高。大样本数据信度分析结果表明,在联盟伙伴选择中的2、3、15、19的CITC值小于0.5,应剔除,其他观察变量的CITC值都大于0.5,Alpha系数都在0.7以上,予以保留。②效度分析。效度指正确性,即测量工具能够测出所欲测量特性的程度,效度分为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种。内容效度指测验内容适当的程度;结构效度指测量工具能够测量理论上的概念、结构或特性的程度。本文问卷中的各个观测变量是以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参考以前学者的类似问卷加以修改,之后请了一定数量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审核形成的,所以,在内容效度方面是有效的。在结构效度方面,本文对问卷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大样本数据中取样适当量数KMO值为0.7914,大于0.5,球形检验近似的卡方值为503.122,自由度为22,显著水平为0.000,说明问卷项具有共同变异,表明变量之间是相关的,适合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提取两个因子,其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1.201%,说明潜在变量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因子1包含观察变量1、4、5、6,即“双方实力”;因子2包含观察变量7、8、9、10、11、13、14、16、17、18、20、21,即“声誉”。所有观察变量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说明观察变量选择较合适。此分析也说明了选择“双方实力”和“声誉”两个因子反映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竞合联盟伙伴选择是合适的和有效的。

(2)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及联盟伙伴选择假设的检验。①联盟伙伴选择中企业相似性与声誉和成为联盟伙伴可能性大小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及假设检验。为了验证联盟伙伴选择中企业相似性与声誉和成为联盟伙伴可能性是否和所提的假设一样,在此对伙伴选择中的相似性和声誉因子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各观察变量间相关系数都没有超过0.5,因此,这些观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对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力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联盟伙伴选择可能性和企业相似性和声誉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模型为:

在式(1)中,Y为因变量,即伙伴选择可能性;为回归常数,为回归系数,为自变量,即两个观察变量(双方实力和声誉)。在此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联盟伙伴选择可能性和企业相似性及声誉的模型总体参数,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在模型1~模型2中,随着变量的增加,校正的判定系数(Adjusted R Square)在增加,表明模型有较优的拟合度。从模型2中可知,未经调整的判定系数等于0.756,表明在联盟伙伴选择可能性的变动中有75.6%是由于企业相似性和声誉的变动导致的。另外,杜宾—瓦特森检验(Durbin-Watson)值为1.965,与2很接近,因此,该多元回归不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

联盟伙伴选择可能性和企业相似性及声誉的多元回归的方差分析如表4所示。表4给出了逐步回归过程中的两个模型。从中可以看到,回归平方和从21.356增大到31.226,这说明,随着逐步回归中模型的改进,已解释变差越来越大。从表中也可以看到,两个模型的F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都小于0.01,说明两个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都是显著的。

联盟伙伴选择可能性和企业相似性及声誉的多元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表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知,企业相似性先进入模型,声誉后进入模型。两个因子的显著性概率都为0.000,都作为解释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常数项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其值在0.05的显著水平下为2.767。

通过以上逐步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联盟伙伴选择可能性最终可以用模型2来做回归解释。联盟伙伴选择可能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总之,把大样本相关数据经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可知,假设H1和H2得到数据支持。

②联盟伙伴选择中四类不同产权性质组织(国有、私营和乡镇、外商独资、合资)寻求联盟伙伴渠道的多项式逻辑回归分析及假设检验。首先对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不同产权性质的组织建立联盟的渠道作一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6所示。在四种不同产权性质类型的企业中,从纵向比较来看,国有性质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行业协会推荐(占40.4%)来寻求联盟伙伴,也有近三成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占28.9%)来寻求联盟伙伴,政府搭桥渠道也占了很大部分(占17.3%);私营和乡镇性质企业更倾向于社会关系网络(占44.9%)来寻求联盟伙伴,其次是自己摸索渠道(占33.7%);外商独资(含港澳台地区)性质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政府搭桥(占26.1%)、行业协会推荐(占26.1%)和市场信息(占26.1%)来寻求联盟伙伴,呈现多渠道之势;而合资性质企业更倾向于行业协会推荐(占26.7%)和社会关系网络(占26.7%)来寻求联盟伙伴,也有很大部分通过自己摸索(占23.2%)来寻求联盟伙伴。从横向比较来看,在“政府搭桥”这条渠道寻求联盟伙伴中,国有性质企业占了近一半(占42.9%),其次是外商独资(含港澳台地区)性质企业(占28.5%);在“行业协会推荐”这条渠道寻求联盟伙伴中,国有性质企业也几乎占了近一半(占46.7%),其次是私营和乡镇性质企业(占22.2%);在“社会关系网络”这条渠道寻求联盟伙伴中,私营和乡镇性质企业占了一半多(占58.8%),其次是国有性质企业(占22.1%);在“市场信息”这条渠道寻求联盟伙伴中,外商独资(含港澳台地区)性质企业占了一半(占49.9%),其他三类都一样(占16.7%);在“自己摸索”这条渠道寻求联盟伙伴中,私营和乡镇性质企业高达七成以上(占71.4%)。这说明,不同产权性质组织在寻求联盟伙伴上还是有差异的,这部分论证了H5。但为了进一步检验这种关系是否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还需要采用多项式逻辑回归分析来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在此处因变量为四值响应变量,即“国有企业、私营和乡镇企业、外商独资(含港澳台地区)企业、合资企业”四个,解释变量涉及到“政府搭桥、行业协会推荐、社会关系网络、市场信息、自己摸索”等渠道。在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前,需要把因变量转化成虚拟变量,转换后国有企业赋值为(0,0,0),变量名用Star.表示,私营和乡镇企业赋值为(0,1,0),变量名用PrVi.表示,外商独资(含港澳台地区)企业赋值为(0,0,1),变量名用Fore.表示,合资企业赋值为(1,0,0),变量名用Join.表示。之后运用大样本数据进行多项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从表7可知,以国有企业为对照组时,如以“政府搭桥”渠道和“社会关系网络”渠道比较时,国有企业更加倾向选择“政府搭桥”渠道,而私营和乡镇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含港澳台地区)、合资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社会关系网络”渠道,该结论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如以“政府搭桥”渠道和“市场信息”渠道比较时,国有企业更加倾向选择“政府搭桥”渠道,而外商独资企业(含港澳台地区)更加倾向于选择“市场信息”渠道。该结论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P值小于0.01);如以“政府搭桥”渠道和“自己摸索”渠道比较时,国有企业更加倾向选择“政府搭桥”渠道,而私营和乡镇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自己摸索”渠道,该结论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P值小于0.01)。

总之,把大样本相关数据经过多项式逻辑回归分析可知,假设H3得到部分数据支持。

四、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研究表明,跨区域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竞合联盟的伙伴选择受企业相似性、对方声誉和合作历史等因素影响,并以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长期关系发展的潜在性、企业发展要素的兼容性作为标准选择联盟伙伴,选择伙伴的渠道也有正式渠道(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市场信息等)和非正式渠道(社会关系,如亲友、朋友、以往的合作伙伴,自己摸索等)。

(2)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区域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竞合联盟选择伙伴时最主要受企业相似性和对方声誉因素的影响,相比较而言,企业相似性比声誉更为重要。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国有、私营和乡镇、外商独资、合资)间联盟伙伴选择行为有差异,以国有企业为对照组时,如以“政府搭桥”渠道和“社会关系网络”渠道比较时,国有企业更加倾向选择“政府塔桥”渠道,而私营和乡镇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含港澳台地区)、合资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社会关系网络”渠道;如以“政府搭桥”渠道和“市场信息”渠道比较时,国有企业更加倾向选择“政府搭桥”渠道,而外商独资企业(含港澳台地区)更加倾向于选择“市场信息”渠道;如以“政府搭桥”渠道和“自己摸索”渠道比较时,国有企业更加倾向选择“政府搭桥”渠道,而私营和乡镇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自己摸索”渠道。

2、讨论

从跨区域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竞合联盟伙伴选择来看,管理者在选择联盟伙伴时应该选择企业相似性高的和声誉好的企业进行联盟。在此,企业相似性主要指有类似的规模、具有较为相似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对产业理解与企业思路非常类似、目标与发展定位相似等,而声誉主要指客户回头率高、服务质量好、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好、市场占有份额较大、高层管理人员对行业发展理解的深刻性很强、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很好、业务创新变革的能力很强、社会形象好、对员工与人才的吸引程度很强、企业运营的效率很高、财务稳健和企业长期投资的价值很高等。在选择联盟伙伴时,除了考虑企业相似性和声誉以外,管理者还要考虑双方是否以前有过成功的合作经历、是否有一定的熟悉程度等因素。

注释:

①此两次展览会设有1600个标准展位,有来自国内外的政府主管部门、品牌酒店、旅行社、景区等近1000个的全球旅游机构参加,安排了20个学生对其中的部分企业进行问卷,本人对政府主管部门运用专家访谈提纲进行部分访谈,以进一步了解政府部门对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竞合联盟的看法和建议。

标签:;  ;  ;  ;  ;  ;  ;  ;  ;  ;  

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竞争合作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基于粤港澳跨地区会展旅游企业的实证分析_联盟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