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肖乾教授80周年纪念会议综述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肖乾教授80周年纪念会议综述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萧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念会论文,华诞论文,研讨会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0257-2826(2004)07-0094-03

2004年5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 教学与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协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萧 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共中央组织部 、教育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研究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新华社、人民日报 社、光明日报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德顺、原中共中央党校副 校长韩树英、原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黄楠森等教授致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等 领导发来贺电,全国近30所高校哲学系都送了花篮表示祝贺。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 重推出的、由李瑞环同志题写书名的《萧前文集》的出版,也为整个纪念会增添了几分 喜庆。

一、萧前教授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创新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萧前教授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研究与教学中取得了重要成绩。萧前教授在创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和发 展新中国哲学正规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他就参加了艾 思奇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撰写工作,成为主要撰稿人 之一。他还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编委,《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部分的主编。80年代他担任国家教委主编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 义原理》的第一主编,这两本书成为当时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通用教材,并荣获 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科技研究成果一等奖。1985年,他主持国家七五规划 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原理体系”,并主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整个传 统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始终站在哲学基本理论教学、研究和学科 建设的前沿,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体系的创立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萧前教授非常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重大理 论问题。早在1963年,他就提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他认为: 哲学工作者研究世界观必须首先“观世界”,要深入实践,在实践中为理论研究发掘源 源不断的新鲜资源。他曾多次带领调研团深入基层了解和研究实际问题。他先后主持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关于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哲学反思”,从哲学高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经验。1990 年和1994年,他先后率团去苏联和日本访问,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扩展了国内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研究视野。他自觉而积极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事业,对作为马克思主 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合的产物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做了深刻阐发。60年代初 ,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把哲学变成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一文,受到毛主席和 周总理的赞赏,周总理还特地将此文向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作了推荐。他反复强调生产力 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反复强调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在统 一性。他的这些观点,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的有益探索。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

这次会议有两个重要主题: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二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问题。围绕这两个主题,与会学者展开了百家争鸣式的 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问题。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学者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1)社会主义 建设走了很长一段路程,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但现在的哲学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不 能满足国内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世界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需要的哲学肯定是要 被淘汰的;(2)过去常常是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尤其是在已经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 系内部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 考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简单地对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变成了一种 话语霸权和独断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严重脱节,各类考试对马克 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考察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发展;(4)哲学教科书体系、结构和内容上还有不尽合理和需要充实的地方。

2.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现状。

与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发展的50多年,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 体系和理论形态,而且建成了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形成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发展的良好社会和学术氛围。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 科学的意见》的颁发和“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的召开, 使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突出主题。

也有学者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机。社会上很 多人包括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还存在种种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青年学者也面 临着路在何方的迷茫和困惑。黑龙江大学的张奎良教授指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一些青年学者轻视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究,以为从西 方马克思主义那里就可以直接了解马克思主义,简单地照搬西方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 ,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停留在50年代教科书的水平,抱残守缺。

3.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热点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讨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学者们指出,过去人们一直将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西方哲学根本对立起来,但是通过对个案、历史以及一些经典著作的研究,我们 会发现结论恰恰相反。西方现代哲学取代近代哲学,并非长期以来简单归结的那样是由 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由辩证法转向形而上学、由进步转向反动,而是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标志着西方哲学的现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阶 段。在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上,在走向现实生活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与西方哲 学的转型是殊途同归,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复旦大学的刘放桐教授认为,从近代哲学到 现代哲学这是一个进步,它们有本质的不同。现代哲学从不同的角度强调现实、强调生 活、强调过程,反对绝对理性、反对体系哲学、反对本质主义,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是 一样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上的一个根本变革。变革的根本地方在于哲学的 方向不是去建立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而是要强调现实生活与实践,从无产阶级革命立 场出发,解决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的欧阳康教授指出,西方哲学蕴 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应以平等甚至是谦卑的姿态去学习它,只有这样才会促进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发展。

(2)关于实践唯物主义。学者们一致认为,实践唯物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形成和发展以 来,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而且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州大学的李艳茹教授指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非常重大的、 根本性变革,就是承认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但这一观点却没能在教科书 和理论研究中得以彻底贯彻。她认为,既然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就应 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变革,应该把以物质为基本概念、以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为哲学基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抽象形态,上升为以实践为基本概念 、以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为哲学基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形态。

(3)关于人的发展问题。许多学者认为,传统教科书中没有人的地位,马克思的人学思 想长期以来被忽视。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人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黑龙江大学的张 奎良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如何对待人的问题。我党新一代领导 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立足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确认和 回归。中国人民大学的安启念教授认为,针对市场经济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对人的关怀 、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中最重要的生长点。而就如何 关怀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高岸起博士提出,应该重视人的当下性和终极性、永 恒性和生成性、现实性和超越性等方面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出路。

就当今条件下,如何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会学者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

(1)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要强化勇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受 到来自社会、文化、学术各个方面的挑战,面对各种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要树 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2)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中去。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开拓性研究,必须通过 对文本的研究挖掘新的理论资源。

(3)勇于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在今天各学科交融互渗、互相影响的趋势下,马克思主 义哲学必须勇于走出自己,深入挖掘中西哲学中蕴含的丰富资源。走出的前提是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不是离经叛道式的走出,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 背景中去研究。

(4)将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展,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 ,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标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肖乾教授80周年纪念会议综述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