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学校建筑绿色改造策略研究,以合肥市某中学改扩建项目为例论文_李建坤

既有学校建筑绿色改造策略研究,以合肥市某中学改扩建项目为例论文_李建坤

安徽锦逸坤宸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很多已建的学校规模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改扩建。本文以合肥市某中学改扩建项目为例,探讨既有学校建筑室内外环境绿色改造过程中的适宜技术及设计策略,希冀日后为既有学校绿色化改造方案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既有;学校建筑;绿色改造;策略

1项目背景

合肥市某中学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现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合肥市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随着报考的学生数量的大幅度的提高,当前校园面积因为几次城市建设的需要不断被压缩,现有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广大考生报考的求学需求。

因此,为解决校园部分功能设施的缺失现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提出了校园改扩建项目。在新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风雨操场的基础上,对现有各建筑进行相应的维修改造,以满足日常教学需求。

2改造目标

新建学生宿舍楼、风雨操场及学生食堂、地下室。改建现有建筑的室内外立面、室外运动场、给排水、供配电及校园智能化系统等。改造的首要目标就是不仅要满足师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的需求,还要用最少的代价创造一个师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的绿色建筑环境,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3改造策略

3.1增设地下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私家车的数量增加迅速,学校改造重点之一就是增设地下停车库,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项目的车行交通。

新增地下空间主要布置在操场的下部,作为设备用房、地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以及食堂厨房等空间。新增了机动车停车位75辆,非机动车停车位480辆,大大缓解了教师及家长接送车辆的停放需求。

从改善地下空间采光、通风的舒适度和空气新鲜度以及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设置了四个4平米的地库自然采光通风井,根据软件模拟结果,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达到了11%,有效改善了地下空间的采光和通风状况。

3.2控制场地内的雨水

通过采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措施降低地表径流量,实现减少场地雨水外排,使得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即对应合肥地区设计控制雨量17.2毫米。

(1)室外停车位均采用植草砖,室外硬质广场均采用透水砖,透水铺装占总铺装面积的65%,实现了雨水的渗透,涵养地下水源,也可以减轻室外雨水排水的负荷,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

(2)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建设成本与常规绿地相近,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由于是改扩建项目,用地较为紧张,最终在场地的东侧和南侧地势较低处设计共526平方米的下凹式绿地,低于周边15厘米,并且距离建筑的距离均在3米以上。

(3)通过更新场地给排水管网增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共设置雨水收集蓄水池2个,每个蓄水池容积120立方米,收集的雨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整个地块内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和车库冲洗,减少雨量外排。

3.3可再生能源利用

本项目宿舍公共浴室有稳定热水需求,且屋顶为平屋顶,屋顶大部分区域可满足春分或秋分日8:00-16:00日照时间累计达到4个小时,具备设计采用太阳能热水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满足其他设备布置的前提下,在宿舍楼屋顶共布置了集热板162平方米,同时采用2台18P常温空气能,每台机器制热量72KW的空气源热泵作为辅助热源,保证了公共浴室的热水供应均采用可再生能源。经计算,本项目太阳能+空气能热水系统年可节约费用14.2万元,减少CO2年排放量76.4吨、SO2年排放量0.62吨和粉尘的排放量0.31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3.4建筑节能

本项目建筑节能设计按照节能65%标准设计,屋顶采用160mm泡沫玻璃保温板1(导热系数0.062W/(m*K))、外墙采用50mm岩棉复合板(导热系数0.04W/(m*K)),考虑到隔声和保温的要求,楼板采用15mm高密度玻璃棉(导热系数0.033W/(m*K)),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达到65分贝,可以有效隔绝上部房间产生的噪声。

由于宿舍为东西向布置,受东西向阳光照射较为明显,宿舍设置阳台和竖向隔板及竖向穿孔板作为竖向遮阳构件,东侧风雨操场与学生公寓高度接近,缓解了西晒的同时达到节能和控制眩光的目的。

3.5内部污染源

根据建设项目的功能,本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废水,室外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由雨水管网收集单独排放。食堂厨房内的各类清晰设备的排水均设隔油器,排除出的废水设置隔油池处理后排向室外污水管网。

食堂产生的餐饮油烟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沿油烟管道引至楼顶排放。排放口朝向避开住宅楼及周边敏感点,不会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食堂产生的餐饮固废,由具有处理资质的处理单位用专用车辆运输回收处理。(泔水类垃圾按要求要与回收方签订回收协议书,注明泔水类垃圾回收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另作他用)

教师办公、学生生活等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可回收部分垃圾由物资公司回收,不可回收部分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日产日清。

3.6设备噪声控制

项目场地内部产噪设备主要有水泵、变压器、燃气调压箱、空调室外机等产生噪声的设备,以及场地内车辆运行和社会生活噪声。

空调、风机等设备首先选用加工精度高、装配质量好、低噪音的设备;对设备设置基座,角座阻尼弹簧减振器,有悬挂部分均采用弹簧吊架减振器。除对设备主机采取隔振措施以外,对与主机刚性连接的附属机件,如管路、阀门及系统支撑部分加装隔振垫;所有产生噪声和振动的管道穿墙和楼板时周围缝隙均做密闭隔声和隔振处理,防止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

对于水泵、变压等设备采用置于地下1层专用设备间内,设备安装弹簧减振器,管道穿墙和楼板时,周围缝隙做隔振处理,加装隔声门,通风口加消声器的措施。

4结语

学校的改扩建涉各方面的因素,方案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周全,把各种要求落实进去。本项目从人文环境和使用的便利性厨房,重点解决交通、噪声环境等污染问题以及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缓解了校区内的停车问题,同时响应了合肥市的节水政策,真正做到了四节一环保。

参考文献

[1]丁欣之,祝一波,朱灿银,沈志明,曹静.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实践——以白鹭新村为例[J].建设科技,2019(12):43-47.

[2]余国保,邬超,邓鑫,罗多.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案例研究[J].绿色建筑,2019,11(02):27-30.

[3]金科伟,王薇.校园既有建筑绿色适应性改造研究[J].住宅科技,2018, 38(11):49-53.

[4]李蓓蓓.既有建筑绿色办公改造实践[J].中华建设,2018(08):128-129.

论文作者:李建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既有学校建筑绿色改造策略研究,以合肥市某中学改扩建项目为例论文_李建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