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三百三树”工程 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提升论文,素质论文,市民论文,工程论文,三百三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大力实施“三百三树”工程,即“百个社区百所市民学校培育百万文明市民,选树道德模范、文明新事和文明市民”,广泛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培训,努力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一、打造百所市民学校,培育百万文明市民。一是加大投入,实现教学阵地网络化。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社区达标建设等契机,通过政府投资、社区筹资、社会资助等方式,投入了1050多万元,新建和扩建一批市民学校,实现了多功能教室、阅览室、档案室、图书室等全覆盖。同时,进一步整合城市广场、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各种宣传栏、阅报栏、文化长廊等资源,建成市民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全市89个驻城社区(村)实现了市民学校全覆盖,不少居民小区也建立了市民学校,形成了街道、社区、教学点纵横交错的“三级教育网络”。二是注重实效,实现教学内容多样化。依托百个社区百所市民学校和社区论坛等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各类道德讲座,组织实施道德论坛、“社会公德大家谈”等活动,以公民道德建设、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文明行为养成等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开设科普、环保、司法、卫生等课程教育。针对实际需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教育。三是统筹协调,实现教学队伍社会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要求每个社区明确2-3名工作人员,以提升市民素质为主题,每人形成一篇讲稿,登台授课,把社区干部培育成“专职讲师”。发挥“五老”人员力量,开展“文明礼仪宣讲团进社区”活动。组建由辖区内知名人士、热心市民教育专家构成的“志愿者讲师团”,传播现代文明市民理论。三年来,全市市民学校共授课5000课时,市区50多万居民接受市民文明知识教育和培训,形成了全社会参与、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
二、选树三类文明典型,树立良好道德标杆。一是多渠道进行推荐。坚持以群众为本,充分发挥群众路线,积极推荐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的先进典型。在推荐过程中,力求突出一个“广”字。年初印发评选活动通知,发放到全市各地各单位,并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公布评选办法,使评选活动家喻户晓。同时安排专人查阅本地报刊,搜集“三类”典型事迹,扩大事迹的可选范围。经过组织推荐、群众自荐、媒体推荐、专人搜集等,“三树”评选活动共收到各类候选事迹400余件。二是广范围开展评议。首先是提请评委会初评筛选,确定出较好事迹,在《盐阜大众报》、市电视台、市区各大网站上进行公示,面向社会进行评选。同时,发动各社区市民学校,组织广大社区居民、市民学校学员进行投票。三是全方位加大宣传。对全市80多名省、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共举办各类道德模范、文明新事、文明市民典型事迹宣讲168场次,听众40多万人次。以“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召开道德模范、文明新事和文明市民表彰会,安排选树典型现场宣讲,录制《道德模范典型事迹专场报告会》电视节目,全市50多万干群集中收看。将《道德模范典型事迹专场报告会》视频上传江苏文明网及市内主要网站,并将视频内容刻录光盘2000余张,免费发放给市民学习。
三、活动推进效果明显,市民素质全面提升。一是市民素质得到日益提升。百所市民学校培育百万市民,举办的都是免费讲座,不设门槛,满足了市民要求,激发了市民学习兴趣。连续几年实施“三百三树”工程,广大市民参与市民教育、社区论坛、文明大家谈等已成常态。二是文明新风得到大力弘扬。盐城市连续组织道德模范、文明新事、文明市民等评选活动,选树推荐系列“身边好人”等道德典型,并大张旗鼓地通过市民学校、各类媒体宣传学习,典型的事迹家喻户晓,广大市民由感动、钦佩到学习、效仿,掀起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热潮。三是创建成果得到不断巩固。“三百三树”工程把百个社区、百所市民学校和百万文明市民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百个社区,开展百姓明星评选、邻居节、关爱工程等特色活动,共树文明新人,共建文明城市,提高了城市品位,为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