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文化学发展的时代构想论文_左军,李忠威,张文钊,袁纲

当代中医文化学发展的时代构想论文_左军,李忠威,张文钊,袁纲

左 军 李忠威 张文钊 袁 纲通讯作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华夏五千年,悠悠药草香。中医文化千年传承,博大精深。自鸦片战争虽发展滞缓,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越加重视中医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加之三十年来中医文化学理论的提出,其所包含的中医文化学的理论基础,学科内涵,研究模式等内容,使中医文化学逐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学科体系更加立体、完整。

【关键词】中医;中医文化;时代;构想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621-02

所谓中医学是指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的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疾病诊断,进而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中医学在人类生存的探索中产生、在无数先人的努力下发展、经济、人文高度发达中达到高潮、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下略显颓势。近三十年来,在“振兴中医学”的口号下,中医文化学应运而生。所谓中医文化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影响下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

1 当代中医文化学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有益于中医文化事业的发展。近代以来,随着对中医学科学性的质疑和中医“存废之争“的进一步白热化,在医疗方面,中医药阵地不断萎缩,中医医院举步维艰。在研究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证实中医学理论的各种客观性,其目的之一就是反驳一些学者提出的“中医不科学”、“中医不客观”的指责,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文化的自身发展。在教育方面,更是多处几乎照搬西方医学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中医文化学科的建立有力地打破了这种不利局面,它为中医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法,有益于代当中医文化事业发展。

第二,有助于中医学临床实践研究。目前中医文化相关内容的研究大多仍属于文献研究,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中医文化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直接地从经验或文献中归纳出总结,这种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必将不能促进中医文化的发展。中医文化学的建立给中医文化提出了新的问题多的同时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医文化研究必须与中医科学实验研究相沟通。现今,对中医文化的研究主要是医学现象提供某种解释,对原有医学观念作出现代化的价值判断,给中医学科学实验研究提出可能的途径,而在当代解释中医学是否恰当,判断是否正确,途径是否可行,最终还是要由临床实践加以证明。所以,中医文化研究与科学实验研究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没有文化研究,实验研究可能会遗漏某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离开了实验研究,文化研究的应用价值也无从体现。

第三,有助于提高中医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当今惟一的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科学技术。现阶段,我国中医药事业面临着百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医药参与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文化发展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对中医药事业给予了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为中医文化事业复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医文化学科的建立可以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吸收能力和感召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国家文化新形象。有利于增强中医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传统文化的输出,进而影响其他国家文化发展。

2 当代中医文化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产生发展背景。据有关文献记载,远古黄帝时代的《黄帝内经》正是最早有关于中医文化记载的书籍,其也正式揭开中华民族传统中医文化发展之序幕。春秋战国时期,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繁荣,随之带来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时期,也对我国中医文化的形成创造了优越条件。同时与中医文化相关的科学技术,如天文、历算、天文、历算、物候、农学、植物学、矿物学以及冶炼、酿造技术也发展迅速,这些都问中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哲学思想方面,儒、道、法、墨、兵、阴阳等诸家,在思想上的理论创建也促进了中医文化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二,相关理论范畴。首先,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是世界观的方法论。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哲学理论、哲学观点相继问世,而任何一种科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所以,必须将中医文化学放在哲学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和理解,这样有利于从历史的高度研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执简驭繁,高屋建领。而且从哲学角度加强对中医文化内涵的各个要素考察哲学对中医文化学的影响,使原则性的认识具体化。中医文化学就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是从气本体论研究对中医文化学方法论的影响,在世界观、方法论水平上发掘中医与当时主流意识谋和之处,作为其存在和发展依据。这一时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宇宙万物运动与联系本质属性的理解,成功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和不彻底性三大根本缺陷,有效推动了中医文化的研究认识。

其次,社会自然科学的渗透。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使得同时期的自然科学如:数学、化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相继发展。中医文化学就是在自然哲学的背景下,形成了特有的理论体系,找到了新的分析方法,开拓了新的领域。

最后,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人类的生存中医学产生,为了研究人体健康机制,有效的治疗疾病,预防病痛,中医药学的专家和学人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正确的医学之路。从《黄帝内经》到《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再到《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一部部医学著作的问世使中医文化学的实践一次次上升为理论精华。

3 当代中医文化学的科学内涵。

第一,传统哲学文化内涵。首先,中医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古代儒、法、道等文化的精华。“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底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容理念等等,都在中医理法方药中得到鲜活的体现。其次,中国古代科学、哲学、文学、史学,等文化学科所包含的文化理念、文化要素集体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结合为中医文化的优势,也是中医文化学科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中医古代朴素的唯物论、阴阳学说以及五行学说等哲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文化汲取其先进理念,再由人体疾病学有机结合,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疾病发生 及作用规律,从而促进了中医文化学的发展。

第二,人类精神文化内涵。可以用人类的精神来理解文化,也可以以人类的精神文化来解读中医文化学。中医文化学与人类精神文化有着广泛深刻的联系,相关内容之间彼此联系。如:天人相应、五脏一体、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微观辨证、审机论证、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辨证论治;认为人体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去污排浊的以通为安疗法;强调阴阳调和的中庸之道;顺应自然、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原则;“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悬壶济世”“淡泊名利”的社会责任感等。这些文化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中医文化学的学科内涵。

4 当代中医文化学发展模式构想

第一,现代化构想。中医文化学作为中医的基础和灵魂,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中医文化学科化的演变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文化学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不但要能够体现这种发展和创新,还要能够推陈出新,成为这种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文化的现代性,是沟通中医药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在保留中医文化自身优势的情况下,与时俱进,与当代科学文化相联系,综合运用现代医药学科的关于生理学、病理学、毒理学等知识,走出当代中医文化学的现代化之路。

第二,国际化构想。针对中医文化学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一些研究把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国际化的方向,一些学者认为应完全放弃传统中医这一没有科学为依据,无数字为蓝本的传统医学,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大量临床事实均有力地揭示了中医辨证是超前的、超科学的。这些观点背后对中医文化的态度那么过于自卑,要么过于自负,这都不是中医文化学国际化发展应有的态度。应摆正态度,正确认识到中医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普世性。中医文化讲究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种思想也正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相处之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中医文化所体现的这些功能,是中医文化具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依据,也是中医文化学国际化模式发展的基础。

第三,标准化构想。“中医药标准是指中医药领域的各类技术规定,包括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国际交流等领域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中医文化学标准化是中医文化学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种以文化传承,创新和中医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标准化是要与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接轨,以客观、规范、定量、精确为基本要求,将中医的概念、理论作客观化、定量化研究,采用实验、实证、分析的方法,使抽象的中医成为一门标准、具体的科学。中医文化学的标准化是要有科学化的学科定义、清晰的理论界限和理论范畴、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而标准化的中医文化学必然促进中医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四,理论化构想。中医文化学的发展致力于研究提高中医理论的清晰性、构造性和规范性,这样才能使中医理论和学术成果,对临床实践具有更确定的指导意义,也唯有如此才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就像对中医文化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就有多种版本。所以,在发展中医学时,要充分把握好当代中医文化界限,把握好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辩证观念的精髓,充费发挥优势突出中医的特色,进一步推进中医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看到中医文化的不足之处,综合运用多个科学知识,加强理论上的创新,进一步揭示中医的内涵,使得中医学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薛公忱,中医文化学构想,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9期

[2]张宗明 ,中医文化学科建设的问题与思考,中医杂志,2015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左军(1971.9-),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方剂学及中医文化研究。

李忠威, 1991.4月,女,汉族,山东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剂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张文钊,1990年3月,男,山东省莱州市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剂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

袁纲,1956年生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学校党委书记。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HLJ—2014121);本文为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GXM_HLJ_2013095)”成果。

论文作者:左军,李忠威,张文钊,袁纲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当代中医文化学发展的时代构想论文_左军,李忠威,张文钊,袁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