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_能源安全论文

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_能源安全论文

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战略地位论文,能源安全论文,在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3 【文章标识】A 【文章编号】1009-721X(2006)02-0062-(05)

俄罗斯是世界能源大国,由于中东局势的不稳定,石油价格的波动,以及全球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俄罗斯作为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全球能源市场上重新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所拥有的能源资源潜能在未来全球能源安全方面将凸显其重要性。

一、历史回顾:能源对俄罗斯经济政治的影响

纵观历史,从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巨大的能源资源是其令世界瞩目的实力基础。苏联时期,军事和意识形态力量是其超级大国地位的核心支撑,而能源实力的巨大作用被掩盖。国际石油价格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达到创记录的高度,正是高油价产生的高收益使苏联能够支撑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达到几乎与美国相抗衡的地位,但外汇收入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是苏联经济的一大缺陷。当时的美国政府正是看到了苏联经济畸形结构的这一致命缺陷,有意识地与沙特达成协议增产石油,打压全球的石油价格,使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经济处于两难的境地:要维持原有的石油外汇收入,苏联需要大幅增加石油产量和出口,而产量和出口的增加又进一步推低了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世界石油价格从1980年的37美元一桶跌到1986年的14美元一桶,石油暴利结束。苏联石油产出的持续扩张在此时也因此突然中断,能源资源演变为能源陷阱,加剧了经济恶化,国内社会和政治矛盾尖锐。石油生产的下降和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可以看作是引致苏联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石油产业在整个90年代经历了近十年的下降状态。从1993年开始,石油产业部分私有化,外部人开始进入传统的国有垄断部门,也产生出了新的寡头和暴发户。1988-1998年,俄罗斯的石油生产下降了近50%,主要原因是能源密集的制造业的萎缩,军事工业用途下降,石油出口受到管道系统的限制,以及缺少资金和技术,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经济在1998年的8月达到最低点,经济危机,货币贬值,债务沉重,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

1999年俄罗斯经济从危机中开始复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世界原油价格的回升。国际石油价格从低时的1998年12月的约10美元一桶,上升到2005年9月的超过70美元一桶,持续上升的油价刺激了停滞的石油产业,拉动了与石油产业相关行业的复苏。由于管道运输的瓶颈压力,需要额外的铁路运力,将石油运输到欧洲和亚洲。铁路机车制造的需求增长推动了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的增长拉动了工业增长。一些重要的部门如服务业、钢铁业也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出现增长。新的基础设施如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系统以及运输终端的建成,增加了出口能力。在2004和2005年,俄罗斯石油日产量超过900万桶,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1.9%,居世界第一位[1](P7)。能源外汇成为俄罗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1999-2005年俄罗斯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6.7%,成为经济持续增长较快的国家。

表1 世界石油价格与俄罗斯经济增长(1998-200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国际油价(美元/桶) 12.72 17.97 28.5 24.44 25.02 28.83 38.27 54.52

俄GDP年增长率%-4.66.4

10.0

5.14.77.36.86.4

资料来源:英国石油公司,《2005世界能源统计评论》。

石油的出口带来了滚滚的海外财源,也使俄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政府的预算收入主要依赖能源产业。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俄罗斯政府约37%的预算收入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税收。每桶石油价格上升一美元,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就增加GDP的0.35%[2](P22)。政府财政预算连续数年出现盈余,能源特别是石油收益在俄罗斯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较大。

普京政府在经济上的成功之处在于,自2000年以来,将石油产生的暴利控制在国家而不是私人手上,通过税收改革和建立财政稳定基金,将石油价格高于20美元一桶所产生的高收益集中到国家手中。财政预算的连年盈余使普京政府有能力集中解决国内问题,并强调增加居民收入和促进经济繁荣,住房、教育、健康卫生、自然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的改进等成为重点关注的方面。财力的增加也使政府能够推进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土地制度的改革、养老金改革以及税收改革等。改善投资和商业环境被放在优先的地位,并且恢复了中央对地方政治和财政的垂直控制。这些在整个90年代都是难以做到的。

石油高收益转化为投资和消费,成为俄罗斯经济繁荣的主要驱动力。消费者支出在过去数年增长较快。宽裕的财政预算也使俄罗斯政府支出增加,用于提高工资和养老金,补贴住房和公共交通。只要石油价格不发生大的波动,俄罗斯消费支出的增长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尽管目前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并不大,与巴西相当,人均收入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其所拥有的能源资源正如当年的核武器一样,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二、现实博弈:俄罗斯在美欧能源安全中的作用

自1999年开始的经济增长,改变了俄罗斯的权力特点和方式,虽然其仍然拥有核武器和大规模的传统武装力量,但已不再是一个旧的超级大国;在国际能源市场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已经使其成为一个能源超级大国,也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改变了过去依靠和强调军事力量来确保地缘政治地位的方式,转而利用其经济资源特别是能源优势来发展与邻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加强地区政策的协调。丰富的能源资源已经取代军事力量,成为俄罗斯扩大其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的有力武器,以此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和重大的外交战略。

1.能源是俄美战略关系的重要砝码

五次中东石油危机所引起的世界石油体系供应中断及威胁,至今令人警醒。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其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世界能源的1/4,其中50%的石油需要进口。石油来源是对外依赖还是独立自给,成为美国国内广泛争议的话题。石油作为战略资源,如何避免不情愿的供应中断,如何稳定油源,成为美国政府所面临的最具不确定性的难题之一。由于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定,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成为美国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进口渠道。虽然俄罗斯在石油储量和出口能力上难以与沙特竞争,但更多的俄罗斯石油进入世界市场,在全球能源平衡上具有较大的潜力,也为分散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起到积极的作用。美国对俄的战略挤压之所以难以完全放开手脚,除了顾及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外,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所处的战略地位也是一大重要因素。出于国家利益和能源安全的考虑,美国需要与俄罗斯加强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增加为减少美国和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起到了积极的平衡作用。甚至有人认为未来俄罗斯的石油能够超过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美国能源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2000年以后,俄罗斯把与美国发展关系置于其外交的中心位置,避免与美国的冲突并改进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其目的是为集中关注国内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002年5月举行的美俄首脑峰会,普京与布什在确立两国间战略对话机制的同时,也将两国的能源合作作为美俄战略对话的重要内容。在这次峰会上推动了两国间建立起新的能源合作机制,目标是使更多的俄罗斯石油进入世界市场,增加全球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美俄双方在开发能源资源领域的商业合作。此后在美国的休斯敦举行了美俄商业能源峰会,两国的能源部长和企业负责人就分散能源供应,改进投资环境,扩大商业伙伴关系,开发能源资源进行了内容广泛的讨论,美国的石油跨国公司也积极探索扩大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投资。在这次能源峰会上,正式提出了修建新的石油管线,通过摩尔曼斯克深水港用巨型油轮向美国输送石油的项目。据预测石油管道和港口完工后,俄美之间的石油运输成本大约为每桶为3-4美元,美国方面希望通过此途径能在2010年从俄罗斯进口本国所需石油的10%[3](P23)。摩尔曼斯克石油管线项目如能开通,其意义不仅体现在两国的商业性能源领域,而且对各利益方产生的影响会扩展到政治经济长期战略以及国际关系各个方面。同时,俄罗斯已成为美国的第五大能源设备和技术的出口市场,高油价使俄企业增加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投资,所需的石油运输管道、港口和炼油设备投资的增加,也增加了俄美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机会。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石油收益的增加,俄罗斯偿还债务的能力大大提高。与1998年经济危机时期高外债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并引发国际金融动荡的情况相反,俄罗斯现在具有提前偿债的能力。经济危机时期产生的为谋求西方国家以及国际机构的金融援助所产生的压力大大消减,由此也消除了俄罗斯经济和政治所受到的高压影响,而俄罗斯所拥有的石油和天然气则成为其在全球舞台上展示影响力的工具。俄罗斯的能源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全球扩张,一些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活跃在能源投资领域和敏感重要的战略性地区,在中东、东欧、亚洲以及美国这些公司都异军突起。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公司通过购并已进入美国能源市场,如今其遍布美国包括华盛顿地区的加油站达到2000家[4](P27)。卢克石油公司也在圣彼得堡建设了新的输油终端增加对美国的运油能力。俄罗斯的能源实力所产生的效应已经超过了苏联时期。

2.能源输出加大俄罗斯对欧盟及独联体国家的影响

俄罗斯能源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国家和中东欧的原苏联集团国家。由于担心中东的恐怖袭击,俄罗斯的能源成为欧洲能源进口国的主要来源。

从原苏联集团国家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的能源特别是天然气全部或大部分从俄罗斯进口。这种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性,使俄罗斯有可能将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政治武器,对进口国的政策施加影响,这在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已有先例。在90年代,当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出现政治或经济争端时,其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时常被中断或被减少。乌克兰作为俄罗斯能源输入欧洲的中转国,石油和天然气也主要从俄罗斯进口。2005年末俄罗斯与“颜色革命”后的乌克兰爆发的关于天然气价格的争端,实际上是两国地缘政治地位演变的结果。同样,当保加利亚的石油部门完全由俄罗斯控制,其外交政策也不大可能出现反俄趋向。

除能源影响外,自2000年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好转,俄罗斯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其邻国的吸引力也开始增加,与邻国的贸易增长加快。同时也吸收了邻国大量剩余劳动力,数以百万计的来自独联体国家的移民进入俄罗斯寻找工作。国际劳工组织估计进入俄罗斯的外国劳工大约为350万人[5](P3)。在俄罗斯人口下降的情况下,这些外来劳工大部分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等边缘地区从事简单劳动,补充了俄罗斯国内劳动力的短缺,也为独联体国家的就业提供了帮助,增加了俄对邻国的吸引力。与苏联时期状况不同的是,如今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超国界的影响力,更多的是通过能源、经贸等的合作得到加强。

在欧盟内部,俄罗斯通过能源出口加强了同欧盟国家的联系,恢复了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一方面,欧盟国家为了各自的能源安全需要和地缘战略考虑,加速调整新世纪能源战略,能源政策明显向俄罗斯倾斜。仅对德国、意大利和荷兰3国出口的石油就占俄石油出口总量的33.5%;对德国、意大利和法国这3个国家的天然气出口占到了俄天然气出口总量的近50%。俄罗斯向德国出口的石油已经达到每年3000多万吨,几乎占德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3,2004年德国41%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6](P6),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俄罗斯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的影响分量加大。此外,芬兰、希腊以及土耳其等,完全依赖从俄罗斯的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进口。面对欧洲自身能源生产下降进口增加,欧洲国家既希望通过增加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分散中东石油进口的风险,又对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有一种恐惧感。众多国家对可能出现的“欧洲能源芬兰化”的前景感到担心,对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而可能产生的问题感到担忧。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也存在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国,同样存在对“需求安全”的忧虑,担心欧洲国家将能源进口转向中东或是北非。这种能源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天然气的出口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消费国需要可靠的生产商,生产商同样需要可靠的消费者。双方的利益与能源管道相联结在一起,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需要的是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如2003年建成的从黑海海底到达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土耳其能源需求急剧减少,与俄罗斯签订的长期的天然气供应合同在危机条件下显得数量过大价格过高,新建成的天然气管道无法找到新的买主,俄罗斯的能源生产商只有与土耳其重新谈判修改条款。这一事件使俄罗斯认识到,长期合约需要合作伙伴的可靠性,需要可靠的消费者。在能源进口国需要能源进口多元化,以确保本国“能源安全”的同时,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也认识到需要开拓能源消费市场的多元化,以确保“需求安全”。庞大的需求日益增加的亚洲市场特别是东亚能源市场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战略方向。

三、未来趋向:面向亚洲能源市场的战略拓展

在亚洲地区,俄罗斯在整个90年代几乎完全失去了政治和经济吸引力。如今在石油和天然气日渐短缺的时代,东亚能源高需求国家,需要加强和密切与能源出口国的合作关系,丰富的能源资源使俄罗斯的影响力重返东亚。

俄罗斯80%的石油和超过80%的天然气的出口市场是在欧洲,过度依赖欧洲市场对能源产品的消费需求,这种市场单一本身存在风险和重大缺陷。从战略上看,俄罗斯需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扩大能源出口市场。中国和亚洲市场在俄罗斯的全球能源战略上的平衡作用意义重大。因此中国与俄罗斯能源的关系,并不是单方面的依赖关系,与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的能源合作,能够使俄罗斯得到稳定的能源收益。

经济的繁荣与能源的稳定供应密切相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需求持续增长的能源市场,也需要改变对中东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中国石油进口的40%来自中东,从能源安全上考虑,同样需要通过能源供应源的分散化多元化,消除石油进口的风险,确保可靠适当的能源供应,因此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潜力巨大。一直以来,因为缺乏应有的长期战略和互信,中俄双方的能源合作进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目前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的石油,由于距离太长而产生高成本,这种运输方式只适用于高油价时期。通向中国和其它东亚能源市场的新的石油运输管道的建设,开销巨大工期较长。同时中日之间为获得地区性能源供应和石油管道路线产生的能源竞争,也使俄罗斯无疑处于主动的地位。在对中日能源合作问题上,俄罗斯利用能源杠杆,既有经济考虑也有政治考量,当能源合作加入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其复杂性也大大增加。虽然存在种种干扰,但从长期看,随着俄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能源的开发,俄罗斯成为亚洲新的能源来源,并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这符合能源合作各方的战略利益。

另一方面,还应看到,俄罗斯能源潜力非常巨大,但石油作为一种国际性商品,价格的波动有其自身的周期性,石油高价产生的暴利掩盖了可能存在的陷阱。俄罗斯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主要依赖能源等资源类产品,其它工业品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持续增长力较低。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与石油价格的上升走势密切相关,主要依靠能源出口及其相关产业的拉动,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俄经济的未来与世界能源市场密不可分,来自外部的冲击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冲击仍难以避免。俄罗斯的石油公司,虽然规模巨大,但也面临相当多的结构性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生产成本较高等等,需要引入新的投资和技术以满足未来的生产和出口,这些都使中俄两国经济增加了互补性。

从更长期的战略眼光看,俄罗斯的能源潜力在天然气而不是在石油方面,目前世界天然气的消费占世界能源消费的20%,预计2020年将达到30%,天然气越来越超出国界的限制而成为国际性商品,全球1/4的天然气消费是跨国界的。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其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一家企业生产的天然气占俄罗斯全部产量的94%,并拥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25%[7](P18),在天然气出口方面具有高垄断性。目前俄罗斯政府已将30%的石油和全部的天然气生产企业收归国有,这正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对中国而言,未来在天然气需求方面的扩展能力要大于石油的扩展能力。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中国的城市发电和取暖对天然气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能源安全和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性,需要中国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合作。同样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印度,在寻求修建从伊朗经巴基斯坦到达本国的天然气管道计划受阻后,又提出了修建从俄罗斯和中亚到印度以至整个亚洲主要能源进口国的亚洲天然气管道网络的设想,希冀以此来保障未来稳定地获得能源供应。可以预见在今后十年的亚洲能源市场,俄罗斯作为中东之外的能源输出国将扮演重要角色。

9·11以后,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成为能源进口国摆脱对中东石油依赖的主要目标,俄罗斯日益将其丰富的能源看作是扩大其在世界舞台影响力的战略资产。目前尚不清晰的是,俄罗斯的能源产业在一个竞争开放的国际体系中将向何方进一步发展,但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分散化和保持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平衡方面的作用已为各国所认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基于其现有生产能力特别是其自身国内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俄罗斯不大可能在亚洲替代中东石油供应,但其在亚洲能源市场的份额将不断增加。

对于能源进口国来说,理想的状况是石油和天然气不被看做是战略资源和政治工具,而只是开放的国际市场上的交易商品。但对俄罗斯的政策制定者而言,以世界级的能源为武器,摆脱外交的被动和困境,震慑持不同政见的国家,恢复俄罗斯的超级大国地位,至少是能源超级大国地位,所有这些都使其能源输出被赋予较强的政治属性,这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方面。

标签:;  ;  ;  ;  ;  ;  ;  ;  ;  ;  ;  

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_能源安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