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取栓术后血压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发展现状论文_凌敏

颈内动脉取栓术后血压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发展现状论文_凌敏

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梧州 543001

【摘 要】颈内动脉取栓术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疗法,可消除栓子来源,改善颈内动脉的血流。然而,临床实践表明,颈内动脉取栓术后患者的血压易受影响,常表现为低血压,严重的低血压会导致脑组织血流灌注下降,进而加重脑缺血组织,甚至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应积极预防颈内动脉取栓术后低血压的发生,全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颈内动脉取栓术后血压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发展现状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颈内动脉取栓术;血压;影响因素;护理干预;发展现状

颈内动脉取栓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治疗中可发挥显著疗效,其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相关研究报道指出,术前全面评估、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则是改善预后的重要举措[1]。然而,另有报道指出,颈内动脉取栓术后出现低血压的概率高达30%以上,成为临床一项发生率高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2]。严重或长时间处于低血压状态,会导致机体脏器损伤,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会因而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对颈内动脉取栓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早期发现低血压征象,并针对其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将低血压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1 颈内动脉取栓术后低血压的理论基础

脑血流量与脑的动、静脉压力差及脑血管血流阻力有直接关系[3]。一般状况下,颈内静脉压与右心房压相当,且差异不大,因此影响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是颈动脉压。脑循环的正常灌注压是80~100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或颅内压变高,均会导致灌注压变低[4]。平均动脉压若处于60~140mmHg之间,则脑血管会运用自身的调节机制维持脑血流量的稳定。脑血管的血流阻力和颈动脉直径成反比,对于颈内动脉狭窄者而言,为了确保脑血流量的相对稳定,则常要运用自身的调节机制提高血压。颈内动脉取栓术后,颈动脉狭窄症状消除,机体可再次运用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调节血压,以此保持脑血流量的恒定。所以,颈内动脉取栓术后易出现低血压[5]。

2 颈内动脉取栓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2.1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刺激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处于颈动脉窦区血管壁中,可感受颈动脉窦扩张刺激。颈内动脉取栓术操作过程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刺激,诱发迷走神经张力变高,反射性导致心率变缓、血压降低,手术时间越久,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则越大[6]。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损,对血压的敏感性下降,颈动脉窦的刺激加大,则诱发低血压。术前有低血压病史者,术后低血压的持续时间则更长。

2.2 低血容量

术中失血会导致血容量降低,进而引起低血压。术前禁食水,患者水分摄取不足,利尿剂、造影剂的使用,以及术后禁食,都会导致血容量下降,进而诱发低血压[7]。

2.3 迷走神经兴奋

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疼痛的刺激,血管牵拉,以及术后伤口长时间压迫,均会诱发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压下降。

2.4 药物作用

术后扩血管类药物的使用,静脉滴注给药速率太快,皆可能出现血压下降。

3 颈内动脉取栓术后低血压的护理干预

3.1 低血压预防

3.1.1 术前血压监测

术前24h开始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严格按照血压测量标准执行,每4h测量一次,测量时避开患者疼痛、吸痰时间,同时做好记录,比便进行与术中、术后进行对比,以及时发现低血压征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 病情观察

加强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功能等的监测。术后1~2d最易出现血压异常变化,应持续测量血压[8]。同时观察患者的神态、瞳孔、脉搏、呼吸等的变化,以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并给予有效处理。心率超过100次/min或低于50次/min,则提示血容量不足,应警惕低血压[9]。

3.2 术后低血压处理

3.2.1 确保足够血容量

快速建立双静脉通路,中心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输血补充有效循环血流量,容量复苏初期于15min内输注500ml晶体液或250ml胶体液,并视患者中心静脉压、心率、尿量等指导补液量及输注速率,以保证足够氧,确保内脏灌注[10]。

3.2.2 用药指导

术后血压明显降低或低血压持续时间较长者,于补充血容量的同时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以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记录尿量,血压复常后慢慢减少多巴胺药量,以防肾功能损伤。单用多巴胺效果不佳者,可给予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等。

4 结论

低血压是颈内动脉取栓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较多,临床护理时应加强观察,做好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低血压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确保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莹,韩斌如,朱丛丛.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2017,31(15):1912-1914.

[2]赵洪霞,赵俊,黄文华,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血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5):464-467.

[3]Zhao X,Yongzhen G U,Qi F U,et al. Nursing of Stroke After Emergency Thrombectomy[J].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2017,15(6):59-61.

[4]元艳.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低血压相关性观察与护理[J]. 天津护理,2016,24(5):410-411.

[5]Xie H,Liu X,Yuancong W U,et al. Nursing Cooperation of Solitaire Sten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Zhejiang Medical Education,2018,4(11):23-24.

[6]陈雅琴,方爱红,付红.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联合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C]//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6.

[7]Whalin M K,Halenda K M,Haussen D C,et al. Even Small Decreases in Blood Pressure during Conscious Sedation Affect Clinical Outcome after Stroke Thrombectomy:An Analysis of Hemodynamic Thresholds[J]. 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17,38(2):294.

[8]崔美莲,颜冬润,吴晓红.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165-166.

[9]张庆,秦素萍.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分析[C]//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2016.

[10]梁先菊,邓小玲,冯菁. 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远端急性动脉闭塞的围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9):434-436.

论文作者:凌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颈内动脉取栓术后血压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发展现状论文_凌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