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图书馆事业单位重组初探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图书馆事业单位重组初探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图书馆业务机构重组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图书馆论文,机构论文,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业务组织机构是图书馆的主体,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完成。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业务组织机构,对传统的业务组织机构进行重组。本文就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与图书馆业务组织机构的改革,作一初步探讨。

1 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传统图书馆主要是以保存和传递印刷型文献为发展模式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图书馆开始经历着一场从印刷型文献为主向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转变的重大变革。计算机、因特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字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与技术条件。信息存储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使信息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最直接影响是图书馆数字化计划、图书馆将突破“物理”的、“单体”的局限,向数字化图书馆演进。国外不少学者认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意味着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重大转型,传统图书馆如果不能正视这种形势并跟上前进步伐,那么,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将面临落伍和消亡的危险。正因为如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的基础性项目。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正在加快建设步伐。1997年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开展了在国家计委立项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试点工作。1998年12月,由文化部牵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电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航天工业总公司、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联手合作,诸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式筹备立项,确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目标。2000年4月,在文化部组织下成立的“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标志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在此推动下,全国各大图书馆都在纷纷谋划和制定数字图书馆发展规划。毫无疑问,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给图书馆的组织与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随着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业务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来的采、编、藏、用的管理模式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而改变。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和变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图书馆工作重心由以“书刊资料”建设向“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为重心转变

在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书刊资料已经不是唯一的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和文献信息数据库将大量出现。同时,以因特网为主体的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使图书馆更突出了信息集散功能,图书馆既要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对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存贮和传递,而且要进行研究和开发。图书馆不仅是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为此,图书馆要对馆藏文献信息进行深加工,筛选后使之数字化,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为信息网络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保障。这就促使图书馆必然要摆脱传统的单纯以“书刊资料”建设为重心,向以“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为重心转变,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2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由手工方式向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方向转变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收集、处理和传递大多以手工方式进行,如文献订购、验收、分类、著录、标引,编制各种目录、索引、文摘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使图书馆的业务趋于计算机化、网络化,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从采访、编目、流通管理到信息查询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摆脱了过去手工操作效益低下的局面。在网络环境下,电子书刊和各类文献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改变了传统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特别是图书馆文献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其工作内容、管理对象已不仅仅是书刊资料,而是众多的电子文献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从大量联机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论坛和电子布告栏中寻找、收集适用的信息。文献采访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采访人员只要通过网络直接与国内外出版社和出版商联系,就可订购所需要的书刊资料或电子出版物。通过网上联机编目,入网单位生成的书目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传递和交换,实行书目数据的共享,以及在网上开展宣传服务、编制目录索引等。

2.3 图书馆服务方式由单纯的“借阅”向“网络化”、“集成化”、“立体化”方向转变

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结合后,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网络环境提供了图书馆拓展服务的广阔空间,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化、集成化、立体化成为可能。现代信息服务已从传统的“实物传递”转移到“数字传递”上来。如通过电子文献传递来提供图书馆资源、开展馆际互借、接受和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也可在自己的系统上建立电子公告牌,收集发布各类公共信息,使图书馆成为社区信息发布场所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传统的文献服务的同时,努力开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化、集成化、立体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如:(1)电子邮件服务。(2)信息查询服务。(3)网络化信息检索服务。(4)光盘电子文献信息检索服务。(5)网络信息咨询。(6)采用“推送技术”实现推送服务。

3 图书馆业务组织机构重组的初步设想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对传统的组织机构进行重组。随着图书馆工作重心、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有些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与工作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工作重复、交叉严重。比如,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建立,要求文献采编必须合一;图书馆大规模数字化建设,要有相应的业务部门来进行统一筹划和建设;信息资源网络化,要求对信息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有专人开展网络信息导航工作等。只有建立起与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相适应的、合理的组织机构,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完成图书馆在文献信息保障中的使命。当然,由于各图书馆自动化水平、信息数字化建设水平不一样,图书馆业务组织机构设置也不会完全相同,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初步设想可设文献建设部、信息服务部、信息数字化部、信息技术部和馆办公室等5个部门。

(1)文献建设部。即将中外文书刊资料的采访、编目合在一起。该部门的职责是根据收藏原则,对中外文书刊资料和电子文献进行搜集、分类、编目、加工整理和机读目录建设等。该部门与传统图书馆的采编部有相似之处,但其工作内涵更为丰富。

(2)信息服务部。即将文献借阅、参考咨询与网络化信息服务结合起来。该部门的职责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其工作除了传统的文献提供和阅览外,更多的是网络信息传递服务、信息咨询、读者辅导与培训、网络信息导航、课题跟踪服务、联机检索和文献信息检索打印服务等。

(3)信息数字化部。该部门的职责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及网上信息资源。其工作重点主要是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各类数字化信息产品的生产等。

(4)信息技术部。该部门的职责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保障。如: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维护与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购置、维护、升级、更新与管理;网络信息集成与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图书馆主页的设计、维护与管理;电子阅览室的维护与管理;计算机技术培训等。

(5)馆办公室。集馆长办公室与行政办公室于一体,负责全馆的决策、计划、协调、考核工作。具体任务包括: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制定;规章制度的建立;人员的选调培训和业务考核;工作质量的控制与检查;经费与设备的管理及后勤保障等。

标签:;  ;  ;  ;  

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图书馆事业单位重组初探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