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_李宏刚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_李宏刚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全面化方向发展。因此,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为了培养出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应抓住各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以此来培养教育学生。当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并不完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没有被准确定义,下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究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从该门课程的学会的综合知识,不只是体育技能,还包括其他方面,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设置的价值所在。因此,体育教师在以核心素质为培养目教学时,应注重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并重。具体来说,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时,首先要教会学生体育运动的技能与知识,让学对自己所学的运动技能有真正的了解。其次,从另一方面来说该学科同样要教会学生在运动时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让自己“健康的运动”。最后,掌握了运动的技能知识、健康的运动知识,学生的身体体质得到锻炼后,学科也要同时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不怕苦不怕累的体育精神,沉稳冷静的心理素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等等。从以往的专家的讨论中可以总结出:自主健身核心能力是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构成。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上文对体育核心素养的讨论可以了解到自主健身核心能力包括三方面,而搞清楚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之后就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核心素质培养。首先,运动认知能力指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知识等的学习能力,包括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与发展。其次,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具备相应的运动认知能力后是否将运动付诸于实际中,是否愿意主动的进行运动,这一点常伴随着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越大,健身实践能力往往越高,运动越主动、积极性越高。最后,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所变现出来的接受度,运动分很多种,每种运动的运动环境是不同的,因此,运动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三者之间具备一定的关系,即运动认知能力是后两者的基础前提,试想,如果一个人的运动认知能力低下,他无法真正的学会一项运动,那么他就无法培养出对运动的兴趣,在没有兴趣的基础上无法培养运动的主动性,那么相应的健身实践性就无法培养。而健身实践性又影响着运动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在不具备健身实践性的情况下,这个人的身体素质等方面会逐渐适应于不运动的环境,长期处于非运动环境下的人在接触任何一项运动都没有足够匹配的身体条件与心理素质,那么,这就间接的导致了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因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运动核心素养培养离开这三者任意一个都不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自主健身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3.1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前要了解学生对于运动的需求。体育运动包括很多,跑步运动、球类运动、游泳等都属于运动范畴,高中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自身的需求进行教学。例如,高中生长时间坐在凳子上眼睛不离书本,那么,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多进行一些羽毛球、乒乓球、慢跑、健身操等活动,在体育课上让同学们相互比赛,让学生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样更有利于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

3.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体育课可能是相对轻松的一门课程,学生往往不加重视。但是在核心素质培养的条件下,教师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手段,让学生将体育课重视起来,并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真正的学到知识。例如,以羽毛球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让学生只是学会接球、发球,而是应该让学生了解包括场地规则、发球手法、出球技巧、计分规则等等,并可适当的与学生讨论体育实时热点话题。在最终的考核方式中,可以融入平时比赛成绩等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获得体育方面的全面学习与发展。

3.3强化课堂目标意识,将学科核心素养完整地渗透入其中

拥有明确的目标教学任务才更容易设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将每学期每节课的任务规划好之后,将学科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在一起,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任务轻松。同样以羽毛球教学为例,在羽毛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发球技巧教学、接球技巧教学等等,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有目的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核心素养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教学才会更加成功。

四、结束语

在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况之后,教师采取有效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目的。通过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改为有目的地教学,使学生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达到全面的学习发展,学生未来的发展才会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晓娜.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8.

[2]张殿臣.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才智,2016,30:147.

[1]朱江.浅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7):123+125.

论文作者:李宏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_李宏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