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安全初探论文_王金香

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安全初探论文_王金香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300240

摘要:非正常情况下行车,是接发列车安全的薄弱环节。通过对非正常情况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开展技术演练,提高职工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非正常;接发列车;安全;初探

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办理接发列车通常有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两种。正常情况接发列车作业,一般指铁路信号、联锁、闭塞等设备处于正常状态,根据《接发列车作业》程序及有关规定办理列车的正常运行;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作业则是指站区停电、维修或施工、信号、联锁、闭塞等设备或运行条件、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及行车组织需要等,改变原作业方法所进行的接发列车作业。当发生非正常情况时,一是影响运输秩序和效率,二是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发生事故,给铁路运输乃至国家和人们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所有行车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必须熟悉它、掌握它,一旦出现非正常情况,就能正确判断,果断处理,才能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非正常情况行车发生事故原因分析

非正常情况下行车,是接发列车安全的薄弱环节。随着近年来安全管理的逐步规范,各级主管部门抓职工技术业务学习力度增强,再加上计算机联锁、CTC调度集中控制、TDCS系统和CTCS的投入使用,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安全得到了控制。关键是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是当前最薄弱环节,最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非正常情况下发生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设备失去保障

行车设备的非正常,主要指信号设备、联锁设备、闭塞设备、道岔设备故障、停用,电气化区段的接触网故障、施工等不正常情况。行车设备的主要功能,就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一旦设备出现了故障、停用或不能正常使用,对接发列车的安全和畅通影响最大。加上人的控制不到位,违反作业程序,必然对安全造成危害,导致发生事故。

2.行车组织方式的变化容易造成正常程序的脱节

行车工作是多部门,多工种联合作业的整体,车、机、工、电、辆和调度部门必须密切协调,统一合作,按照各自的作业程序操作设备,执行作业标准,才能确保列车运行安全。行车组织方法出现了不正常,各部门、工种之间的作业流程就会失调,程序在上、下、左、右之间相互脱节,一脱节安全就失去了保障,同时潜伏了事故的因素,直至发生事故。

3.职工业务素质不高,应变能力差

非正常情况,虽然从总体上讲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的,就是因为发生非正常情况的概率相对来讲比较低,有的设备故障,参加工作多年的职工也没有遇见过。非正常情况,除非有计划的施工,心理上有准备,大部分非正常情况是突发性的,没有任何准备,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因平时对设备性能了解的少,加上业务素质不高,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差,再加上平时的学习和模拟演练抓的不实,或者是平时演练没有针对性,一旦碰到非正常情况,一是生疏,二是紧张,在作业中常常发生手忙脚乱,程序颠倒,顾此失彼的现象,极易漏掉重要作业程序,出差错,导致事故的发生。如车站正常办理发车闭塞手续后,在准备发车进路过程中发现进路上某个道岔失去表示,车站值班员极易因业务不熟和紧张而漏掉“现场确认道岔开通位置”的重要程序,臆测行事,给接发列车安全埋下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确保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安全的对策

非正常情况,虽然是突发性的,不可预测的。但是,接发列车人员可以通过掌握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相应对策,掌握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的基本技能,落实《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作业》,达到非正常情况确保接发列车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列车运行图的影响。

1.熟悉各种行车基本规章

认真学习,熟悉各种行车基本规章。行车基本规章,主要指《技规》、《行规》、《站细》以及铁道部、铁路局临时颁发的行车命令、文电。行车基本规章是广大干部职工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通过不断地修改、完善,基本上反映了行车工作客观的规律性,是保证行车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更是行车职工、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非正常行车最基本技能。规章是基础,一个人的能力来源于对规章的深刻理解和严格执行,来源于知识与经验的长期积累。如各种信号机故障行车办法,引导接车办法,停用基本闭塞行车办法,接发车进路上某轨道电路区段出现红光带、列车推进、退行行车办法,救援列车、路用列车的开行,超长、超限列车的接发,列车在区间被迫行车的处理等,都是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章制度。

2.熟悉各种行车设备的操作原理、使用办法

非正常情况,绝大部分是信、联、闭、线路、机车、车辆等设备故障及施工作业造成接发列车程序的变化,对行车安全的危害也最大。因此,车站值班员必须熟悉各种行车设备的技术性能、操作原理、使用办法,掌握故障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一旦发生行车设备非常情况下,冷静、果断、正确判断故障的主要要害、影响范围,果断处理,确保接发列车安全。

3.掌握各种书面行车凭证的填写和交付

书面行车凭证是在闭塞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时的代用凭证,如路票、绿色许可证、红色许可证以及向封锁区间开行救援列车、路用列车时使用的调度命令等。书面行车凭证的使用,是非正常情况发车时必然出现的,正确填写、核对与交付显得尤为重要。尤其突发性设备故障,当班人员心挂“两头”,匆忙、紧张,容易造成错填、错交凭证,造成行车事故,甚至严重的重大、大事故,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由于行车设备故障,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办法已不能适应,因此,熟悉各种书面行车凭证的填写和交付方法,是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在非正常情况下,上述书面行车凭证是列车占用区间的依据,一旦交付使用,表明已具备办理作业条件,所以必须正确填写、正确使用。一旦错误使用,很可能会造成没有准备好而已经交付行车凭证,后果时分严重。因此车站值班员或相关人员在填写行车凭证时,要认真、细致,仔细核对命令、指示等有关文件,确认具备条件后方可填发,并与相关人员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

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安全关键是确保列车进路正确。列车进路正确是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确保安全的根本,无论在任何条件下接发列车,列车进路是确保安全的根本。

4.开展技术演练,提高业务水平

铁路行车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开展技术演练是提高职工技术业务水平的好方法。长期组织接发列车模拟演练,不仅提高个人的技术业务水平,而且能提高一个班组的整体水平。中间站长或运转车间主任应亲自主持演练,按照《接发列车作业》标准一列一列地去演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每练一次,总结一次,找差距、查漏洞,带着问题翻规章、寻依据、印象深、记得牢。

总之,在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相关作业人员必须高度注意,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规定办理作业,防止忙中出错,尽量减少或避免在非正常情况下发生事故。

论文作者:王金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安全初探论文_王金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