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特征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价值分析论文_姜卉

湖南省脑科医院放射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7

【摘 要】目的:评价磁共振特征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10例,采用奇偶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行CT检查法,实验组行磁共振特征诊断法,对比两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结果:实验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采用磁共振特征诊断法能够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之内确诊,提升诊断与检测的准确性,保证检出率符合要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中枢神经细胞瘤;CT

中枢神经细胞瘤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元肿瘤病症,在病理学检查的过程中,呈现免疫组化的特征,提示神经系统来源,但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少见。如若不能尽早进行准确诊断,将会延误患者病情,对其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评价磁共振特征诊断的应用效果。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法的分组形式均分两组,即可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其中,对照组最大年龄为44岁,最小年龄为25岁,中位年龄(32.1±1.3)岁,男性1例,女性4例。实验组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26岁,中位年龄(32.2±1.4)岁,男性3例,女性2例。

纳入标准:经检验符合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标准;伴有恶心症状与视觉模糊症状;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此次研究的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持有反对意见;伴有心脏病。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CT检查法,采用CT机进行检查,将探头的频率控制在4mhz左右,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取仰卧位,合理进行诊断。

实验组行磁共振特征诊断法,将SE横轴位设定在可控范围之内,T1W1中的TR设定成为600ms,TE设定成为15ms。对于T2W1而言,TR设定成为2300ms,TE设定成为90ms,将层厚度控制在5mm左右,将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6mm左右,矩阵的相关规范设定成为231乘231mm左右。与此同时,还需进行矢状位与相关冠状位的处理,保证T1W1的TE设定成为600ms,TE设定成为15mc,且层之间的厚度控制在5mm左右,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6mm左右。与此同时还需增强静脉注射扫描。

1.3判定标准

①分析低密度囊变、等密度合并钙化检出结果,评价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分析

对比两组检出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检出率分析(%)

2.2 肿瘤部位分析

在磁共振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左侧侧脑室肿瘤3例(30.0%),右侧侧脑室肿瘤3例(30.0%),双侧肿瘤4(40.0%)例。

3 讨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属于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病症,患者发病之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与神志不清等症状,对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如若不能早期准确诊断,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上文分析中研究了磁共振特征诊断在中枢神经细胞瘤中的应用,实验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在检查结果中,磁共振检查属于侧脑室透明隔近孔,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且密度不均匀,边缘结构呈现出团状,T1W1检查的过程中,信号呈现出较低状态,还会混杂着很少高信号。在T2W1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含有很多高信号与低信号混合结构。在CT检查的过程中,只能明确肿瘤混杂的密度,不能保证低密度囊变检查与等密度合并钙化检查的准确性[2]。且在强扫描的过程中,只能明确肿瘤轻重度,无法更好的进行均匀性检查。通常情况下,在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疾病发生于年轻人群体,肿瘤位置多数都是在侧脑室体结构的透明隔中,呈现出囊实性的特点,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出血症状、钙化症状等,对侧脑室顶端部位亦或是侧壁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磁共振特征检查法,可以明确侧脑室顶端位置是否出现了网条形状的影像亦或是牵拉类型的索条状影像,通过各方面指标与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细胞繁殖的速度较低,神经轴索的发生性较高,处于纤维区域。目前,在临床医疗中,人为中枢神经细胞瘤主要来源于脑室旁参与胚胎性基质,在神经节与神经母等细胞之间进行分化[3]。在研究中认为中枢神经细胞瘤会发生在人体的脑室外部,例如:位于松果体结构、小脑结构与脑干结构中,可以通过磁共准确发现特征的分析与检查,了解肿瘤特点,与颈髓室管膜肿瘤之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病理免疫鉴别优势,通过正确的分析与诊断,明确肿瘤结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肿瘤囊变区域诊断的过程中,多数都在肿瘤中心区域中,很容易发生缺血亦或是坏死的现象,如若不能正确的区分将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已经开始对检查方式进行开发与创新,通过各种检查方式与手段的研究,了解侧脑室壁与透明隔之间的粘连特点,是否出现了牵拉导致的结构疏松现象,并明确沿肿瘤边缘的囊肿现象[4]。一般情况下磁共振特征诊断期间需要重视液平面的分析与对比,了解特异度情况,遵循谨慎的诊断原则开展工作,以此了解是否因为恶性肿瘤引发出血问题。与此同时在实性部分检查工作中,还需采用强化模式,应用于实性部分与胶质瘤之间的鉴别工作,了解是否出现了宝石特征,综合开展诊断与检查等分析工作,通过详细的检查与诊断提升整体诊断工作准确性[5]。

综上所述,在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诊断的过程中,磁共振检查法的应用能够提升整体检出率,保证诊断工作的准确性,通过各项病理特征与影像学的分析,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使其可以更好的参与到临床治疗[6]。

参考文献:

[1]李晓丹,郭柳姬,许乙凯,等.磁共振特征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2):200-204.

[2]孙学术,李百鑫.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J].医疗装备,2018(11):24-25.

[3]侯香平.CT与磁共振检查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2):160-162.

[4]马莉,裴亚亚,孙鹏飞.ADC联合DWI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应用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7(4):283-288.

[5]李文菲,牛晨,郭丽萍,等.侧脑室肿瘤的 MRI诊断及鉴别诊断[J].现代肿瘤医学,2016(9):1458-1461.

[6]冯树民.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J].饮食保健,2016(10):209-210.

论文作者:姜卉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磁共振特征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价值分析论文_姜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