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行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论文_姜丽伟1,周静2,王永才(通讯作者)

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放射治疗科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随机把我院采取放射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全程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放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促进身体更快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治疗;心理干预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非常普遍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目前,乳腺癌术后通常采取放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由于乳腺癌患者需要经历手术治疗、化疗等多种治疗,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比如恐惧、抑郁、焦虑等。很多患者因为不熟悉放疗的原理和效果,在放疗期间会产生很多悲观情绪,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影响身体恢复。针对这种情况,在患者放疗过程中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手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年龄范围是29-64岁,平均年龄(46.73±12.53)岁。全部患者手术治疗后均采取放射治疗。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对照组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具体措施为:在放疗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全程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安排护理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的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乳腺癌疾病知识、治疗适应症、治疗方法和原理,告知患者心理状态会对术后康复造成负面影响,告知患者放疗的治疗时间、治疗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护理人员还要告知放疗具有的可靠性和必要性。要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法,实施心理疏导和健康知识宣教,还要向患者讲解疾病治愈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愈信心。从而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2]。

1.2.2康复指导措施。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心理恢复时间是比较漫长的。因此患者等待期比较长,为了避免复发,患者在一个月内要保护好照射后的皮肤,还要进行患侧肢体康复训练。每个月都要检查乳房和淋巴结。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和医生做好沟通,做好按时复查,医生要做好随访。

1.2.3健康教育方法。通过调查表获取患者职业、年龄、个性和心理状态情况,从而确定有效的护理方案。通过图片讲解、举例说明、回答患者问题等方式,对患者开展全程干预。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50分,说明患者有焦虑症状;SDS>53分,说明患者有抑郁症状。护理干预和放疗结束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并对两组评测结果进行比较。

1.4数据处理方法

全部数据均使用统计软件做好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比较结果,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分值和SDS分值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采取心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顺利开展放射治疗。见表1。

3讨论

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症状不断严重后会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乳腺癌术后采取放射治疗是一种巩固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病情发展。因为患者经历过手术治疗和化疗等措施,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伤害,因此极易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所以,在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前提下,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才能消除患者自身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

向患者开展健康知识宣教,能够增强患者对病情和放疗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要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治疗期间,很多患者会害怕放疗存在疼痛和不良反应,产生各种顾虑,担心治疗预后情况,还会对治疗方案、操作技术和治疗仪器等产生怀疑,还有的患者害怕自己的身体受到辐射损害,在等待期间会产生各种焦虑情绪。因此治疗期间,患者的要求非常多,例如请求提前治疗,询问治疗次数等。

本次护理,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全程护理。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同时,配合个性化心理干预,显著减轻了焦虑抑郁情绪。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稳定了观察组患者情绪,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息,摆正了对待疾病的态度。很多患者掌握了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心理压力显著减轻,能够正常参与社交活动,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改善了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上分析,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原因是非常多样的。只有根据每个患者自身情况确定有效的干预计划和措施,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能力,使患者拥有良好心态,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光臻.护理干预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情绪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1):110-112.

[2]邹颖.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30-631.

[3]张健华,吴碧娟,郑香.护理干预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516-518.

论文作者:姜丽伟1,周静2,王永才(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乳腺癌患者行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论文_姜丽伟1,周静2,王永才(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