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与德育的整合--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杨伟斌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杨伟斌

杨伟斌

茂名巿电白区林头镇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情感、生活问题,从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为此,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整合利用,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在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同时,保障学生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心育;德育;心理健康

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整治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也属于德育教育的一个环节,且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健康的思想,使学生能够遵纪守法,并根据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在拥有高尚道德的同时,兼具健康的心理。为此,教师要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和帮助,进而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重要性

德育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其余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其能够满足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德育教育过程中,满足社会需求是发展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工作以社会规范、整治文明为核心,缺少对学生自我需求的重视和强调。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心智的逐步成熟,学生会开始追求自我,而传统的德育教育则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进而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在德育教育中,思想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个人品德素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德育教育应该更倾向于安祖学生心理需求、维护学生个人情感、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此,教育者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感需求和思想动态,从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还要顾及学生的心理平衡,这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德育教育的质量,就要避免大众德育偏见、工作表面化等问题的影响,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德育关系,确保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双方能够满足彼此的期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以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观念为基础,逐渐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教育的"塑造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不仅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生活的常识、学习的方法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心理教育了解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面对教师时能够敞开心扉,从而减轻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难度与压力。不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还能缓解学生负面情绪,松弛学生学习压力,进而确保学生长期保持健康的心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心理基矗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的角度来看,影响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中盛行的不良文化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血腥暴力的网络视频、不良书籍等等;另一方面,不良社会现象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如破坏公共环境、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拜金主义等等,这些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道德素养,长此以往还会使小学生滋生暴力、拜金等不良的行为和思想,造成小学生缺乏自主能力,甚至丧失进取心。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好坏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直接影响,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父母关系不佳或秦人不睦,学生长期处于冷战或争吵的家庭环境中,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逃避现实,形成孤僻、软弱、胆小的性格,甚至出现一些心理疾病,如自闭症;其次,父母过度溺爱子女,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了对还是的教育和陪伴,进而造成小学生攀比、傲慢等不良行为和思想;最后,父母外出务工或单亲家庭,小学生由老人照顾,导致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长期处于孤独、焦虑的情绪下,容易导致小学生心胸狭隘、自控能力缺失、暴躁易怒等问题。或者家庭对孩子过度期许,教育方式单一粗暴,进而引发学生的叛逆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校园因素

校园是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基地,学校的教学方法、教育水平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前与小学教育缺少联系,没有针对高低年纪的差异制定教育计划,造成低年级学生受到高年级教育要求的束缚,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超出负荷,进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重视,没有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缺少引导;第三,学校对教师施加过多的教育压力,为了达到学校的标准要求,教师只能限制学生的行为天性,造成管理过于苛刻,从而起到了抑制小学生成长的反效果;第四,学校对学生缺少科学准确的评价,往往只根据学生的分数水平来判断学生的素质能力,造成学生特长、优势得不到重视和发挥,使许多学生逐渐对自己丧失自信,或产生焦虑、压力等心理负担,影响学生的正常发育与成长。

三、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教材与生活结合,心育与德育整合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采取直接教育的方式进行小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会导致小学生难以接受,甚至产生反感和地处。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利用教材知识的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增加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随着学年的升高,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为学生提供辅导、疏导的服务,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和案例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同时通过心理辅导的手段舒缓学生压力,从而使学生能够用轻松、宽容的心态看待日常圣后和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德心,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绿色环保活动,在活动中体会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公共事业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从情感、实践的角度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使学生养成文明、道德的思想品质。

(二)校园与家庭配合,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小学生心育和德育的过程中,学校要与家庭达成良好的配合关系,教师和家长要多联系、多沟通,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校园表现,根据学生日常学习、交友的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果发现学生存在消极、倦怠等负面情绪,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家庭表现,定期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学生的性格特点、个性需求,并针对这些特点、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此外,教师和家长都要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保障,对学生多关怀、多关注,使学生能够健康、积极的成长。

(三)正确看待学生心理,重视学生心理需求

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和判断,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出现了短暂的心理情绪,未必是学生的道德人品存在问题。所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分析学生出现负面心理的原因,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需求,并采取有效的疏导措施。教师要采取尊重、耐心的教育态度,不能一味谴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要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与学生耐心沟通,减轻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够向教师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时,教师要先了解争吵的原因,不能一味评判谁对谁错,而要以调节同学关系,解决学生情绪为主,从而避免学生之间矛盾激化,确保学生能够真心改正错误并相互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教师要做好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项工作,将心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两项教育工作的配合推进,解决小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培养更多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金万龙.新时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

[2]张金果.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研究[J].好家长,2017(64).

[3]柯楚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新校园:阅读版,2017(1X).

论文作者:杨伟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杨伟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