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库灌区建设及工程管理的讨论论文_毛永强

有关水库灌区建设及工程管理的讨论论文_毛永强

金沙县西洛河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所 551800

摘要:水库灌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骨干基础设施和粮、棉、油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自身不足,政策不配套,自身管理薄弱等原因,导致水库灌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不符合如今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题。

关键词:水库;灌区建设;管理改善

1、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1)解决缺水和利用率低的问题

我国水库灌区大多存在着缺少灌溉用水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灌区周边本身水资源短缺,更主要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管理比较粗放,对灌溉水的利用率较低。既缺水又浪费的供需矛盾普遍出现在我国水库灌区内,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可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也可有效地缓解缺少灌溉水的情况。节水是中心,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供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节水灌溉不是简单地减少灌溉用水量或限制灌溉用水,而是更科学地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节水灌溉是相对的观念,不同的水源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节水灌溉的要求也不同。

(2)改善生态环境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的进行,不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灌区缺水的现象,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灌区及周边农村、乡镇的生态环境。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用水量便可以控制对地下水和周边河流湖泊的开采,即可以减少河流断流,湖泊干涸的情况,间接地保护地面的植物,从而防止土地沙漠化,而灌区续建改造工程便是这个良性反应的源头。可见,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3)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技术落后、设施不全、疏于管理等诸多因素,全国402处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损坏率近40%,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完成后,周边农业区便可拥有更丰富的水量,充足的灌溉水量为引进优质高产品种和丰富农产品种类提供了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农产品的种类都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2、水库灌区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工农业用水、城镇乡村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河网水质变差,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排涝标准低,经常遭受洪涝灾害;加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水浪费现象严重,远低于成本水价的水费制度使管理单位入不敷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月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灌区工程配套不全,设计标准偏低;许多出海闸和中小型水源工程都建于70年代以前,甚至解放前,得不到及时维护,长期带病运行。鉴于当时的经济和施工水平,“土法上马”和群众运动建设起来的项目占居很大比重,使工程质量达不到原设计要求。

(2)落后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得现状的灌区工程雪上加霜。由于以往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开源轻节流、重骨干轻田间的倾向,主骨干工程基本建设资金容易到位,而正常的工程配套、维修、管理等资金难以落实,小缺陷往往逐渐变成大隐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水费仅是一项象征性取费,远远低于成本价格。水费和其它方面收入,难以满足工程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严重不足,正常的维护难开展,加剧了灌区工程的老化。

(3)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灌区的经济得到持续加速发展,国民经济在逐年增长的同时,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灌区人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不断增加。工农争水、城乡争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工业和生活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河网水质在不断恶化。条块分割的灌区水管理体制,“多龙管水”现象造成水量浪费,污水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水质污染,生态恶化,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供应不足。

(4)灌区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由于灌区地处农村,生活条件较艰苦,难以吸引较优秀的管理人才,灌区许多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难以胜任管理工作。

(5)目前该水库灌区尽管进行了一期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能满足本地区社会发展对灌区的整体要求,如不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势必严重影响灌区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收入,影响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因此,加快进行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灌区改造、改革,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已是十分迫切。

3、管理技术措施

(1)完善管理设施建设,建立灌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水闸自动启闭系统以及灌区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形成蓄、引、供、用、排等水资源配置网络,对大田平原和椒北平原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统筹调度。

(2)积极开展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掌握农作物的需水、耗水规律,进行灌溉需水测报及预报,推行科学计划用水制度,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水分生产率,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4、行政改革措施

(1)该水库灌区水源工程和农业灌溉由水利部门管理,城镇供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环保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回收利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属性被人为分割肢解。以致造成城镇节水措施难落实,水资源浪费普遍,灌区河网污染越来越严重,广大人民群众吃水用水越来越困难。现行水管理体制与机构不足以应付缺水和污染的挑战。即使采取措施,农业节水了,如果不解决水浪费和污染问题,人民群众同样没洁净水喝。因此,必须对现有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将原来那种水量与水质分开、农村与城镇供水分开的管理体制,改为农村与城市的蓄水、供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防洪、除涝、污水处理和回用等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实施许可,这样才能全面解决工程型缺水、污染型缺水、设施型缺水、管理型缺水以及洪涝灾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改革灌区工程设施管理体制,界定灌区资产所有权,明确职责,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用水者、受益者与管理单位成为利益共同体。改善现在用水者只管用,不关心管理的状况。

大力推进水费改革为重点的灌区运行机制改革,探索一条平原河网灌区从原来以“亩”计收水费向以m3计费的新路子,逐步达到以m3计收水费,并逐步提高水价,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充分利用灌区水土资源优势,通过水力发电、向城镇或工矿企业供水、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途径,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开展综合经营,壮大经济实力,使灌区逐步达到良性循环。

(3)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平整土地,规范田间沟畦规格,大力推广适用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的薄露灌溉和“薄、浅、湿、晒”灌溉等技术,提高地面灌溉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4)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调控手段,逐步调整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一优、两高、节水”作物种植比例,选用抗旱优质品种,合理改土施肥,改进耕作制度,推广少耕免耕,节水增产栽培技术,不断完善秸杆还田,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科学灌水,以示范带动、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灌区节水的改造工程势在必行,为了顺应当今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就要加快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深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灌区良性循环,做到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实现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论文作者:毛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有关水库灌区建设及工程管理的讨论论文_毛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