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盘文景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盘文景

盘文景 云安区石城镇高岭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有效教学实现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体验式学习优势作用鲜明,要将其巧妙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创设良好的体验式情境,促使学生在获取情感体验中激发数学兴趣度,轻松掌握课题知识,在智力开发、思维发散、能力发展中实现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探究

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而数学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深入把握数学课题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多种可行的路径优化利用体验式学习,为数学课堂增强新色彩的同时打造高效课堂,在层次化互动中不断彰显班级学生主体地位,使其在感受、体验数学学科魅力中发散数学逻辑思维,在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中积累数学知识且培养能力素养,落实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目标。

一、优化数学情境创设,叩响数学兴趣之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灵活应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多层次优化数学情境创设,在增加数学课堂趣味性的同时降低课程知识难度,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在感知课题知识、获取情感体验中深刻感受数学学科独特魅力,顺利叩响数学兴趣之门,实现高效教与学。

以“厘米和米”为例,教师要多层面深入剖析“厘米和米”课题教学要点,优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图片、动画、声像等巧妙融合下科学制作“厘米和米”课题知识讲解微视频、操作演示微视频,将其贯穿到体验式学习作用下的课题教学各环节,优化数学情境创设的同时点亮数学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领班级学生观看故事性的“厘米与米”动画趣味微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刺激其感官,使其在情境体验过程中从整体上感知“厘米与米”课题知识,顺利激起探索欲、求知欲。随后,教师可以在微视频作用下深化应用体验式学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设“厘米与米”课题问题,在问题与体验情境结合下,不断强化班级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主动思考、探讨课题问题,在合理化引领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互动,在课题知识讲解、课题问题解决二者协调统一中使其轻松理解“厘米与米”课题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生本教育理念,多层次科学整合“厘米与米”课题内容,优化创设体验实践教学情境,向班级学生提供相关测量工具的同时引领其亲自测量文具盒、书本、书包、桌椅等长度、宽度、高度,在体验实践过程中深化理解并巧用“厘米与米”课题知识,高效完成课题课堂练习试题,在数学知识和情感获取中深刻感受数学学科趣味,在叩响数学兴趣之门的同时实时强化主动学习意识,促使“厘米与米”课题有效教学在应用体验式学习中顺利实现。

二、深化课中合作探究,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教师要借助体验式学习优势作用,深化课中合作探究,科学设置课堂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中体验实践,在彰显主体地位过程中共同思考、探究、解决课堂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突破重难点内容中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日渐夯实数学理论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教师要实时联系前面学生已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课题知识,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新课题知识有机整合,丰富课中图形教学内容的同时巧引体验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在优化教学形式过程中深化课中合作探究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班级学生主体地位呈现,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题知识点的同时引导各小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巧用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简易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促使各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题体验实践中。教师要在整合长方形和正方形新旧知识点过程中合理设置图形问题,让小组学生边实践操作边思考,在解决课题问题中有机联系图形旧知识,在合作探究中深刻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公式、对称性、长宽高,在发散数学逻辑思维过程中计算所制作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的周长与面积,在新旧知识联系过程中有效突破“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题重难点知识,在课中数学体验实践、合作探究中优化完善已构建的图形知识结构体系,为进行更高阶段图形学习与实践提供支撑力量,实时展现体验式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实效性。

三、强化课外体验实践,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在应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化小学数学课后环节,在和课前、课中协调统一中强化课外体验实践,促使班级学生获取更多数学体验实践机会,在巩固数学新旧知识的同时促进多方面能力发展,在良好思维品质形成中高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客观展现体验式学习应用价值。

以“圆柱与圆锥”为例,在课题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根据圆柱、圆锥二者图形特征、概念知识、公式等,结合“圆柱与圆锥”课前预习与课中教学情况,在科学化应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强化课外体验实践,围绕课题基础知识、重难点,分层设置生活化圆柱与圆锥问题。班级学生要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过程中深化剖析课题生活化问题,在制作、测量过程中巧用掌握的“圆柱与圆锥”课题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形结合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思路与方案,在解决课题生活化问题中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班级各小组学生,有效进行“圆柱与圆锥”课外生活化体验实践,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的同时培养数学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深层次把握体验式学习内涵、特征、意义等,结合小学生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在归纳总结、创新思路过程中高效应用体验式学习,科学化引领班级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构建、扩大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中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数学学习提供重要保障,多层面呈现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肖茜匀.探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70-170.

[2]方海乔.注重数学体验,促进学生发展——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107-107.

[3]陈清利.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77-177.

[4]张敏.丰富数学经历,尽享数学乐趣——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有感[J].新课程(中),2016(02):172-172.

作者简介:盘文景(1979.10——):男,39岁,汉族,籍贯:广东省云安区,云安区石城镇高岭小学数学老师。

论文作者:盘文景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盘文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