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通点论文

论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通点论文

论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通点

张 然*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400)

摘 要: 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者开创的革命道路,是军事与政治斗争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国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推进的经济建设之路、强国富民之路。分析二者共通点有利于把握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一、井冈山道路的形成

井冈山道路就是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道路的概括,它开启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模式,完善了党的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等问题。

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毛泽东提出组织农民武装的主张,遭到陈独秀反对,直至“八七会议”党内摒弃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才确定了武装斗争的新方针,毛泽东对于革命的主张由辅助革命转移到中共必须独立领导民主革命上,提出了“上山”和“枪杆子上夺取政权”的主张。9月9日秋收起义失败,面对部队屡屡受挫的困境,毛泽东接连两次改变原定的方略:第一次是放弃攻打长沙,退到萍乡;第二次是引兵入井冈山而放弃退到有党组织的赣西宁冈,率领工农革命军转兵井冈山,进而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初步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10月,毛泽东带领主力部队抵达井冈山,建立了党组织,动员农民积极开展武装游击战,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创立了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1月,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对一年来井冈山斗争情况进行了总结,说明了山区是革命最有利的根据地,并从兵源,制度,物资等方面分析了红色政权面临的问题,报告中提出的根据地思想与八七会议提出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成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重要内容。1930年1月,毛泽东给林彪的信中,批评了“城市中心论”,初步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

创建兼容社会科学的系统学——钱学森系统学讨论班给我的教益....................................................................................................................................................景天魁(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党的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很多社会制度需要重新规划完善,江泽民同志审视时代新形势,全面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17年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者,在大革命失败后为动荡中的中国开辟的武装夺取政权、实现民族统一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更早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探索出的发展之路。二者均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践中,理解二者共通点有利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向。

江鲜,应是最有品格的。江流湍急,游弋其间的鱼类整日与水搏击,肉质紧实,无论清蒸、红烧,抑或汆汤,都是一绝。

(一)二者都在动荡社会局面中产生,都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模式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执政经验不足,错误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企图发动城市工人暴动,以城市为中心,将革命逐步扩展到农村,继而夺取全国政权。直到秋收起义,由于集中主要兵力攻打大城市使得军队受到重创,毛泽东果断命令部队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带领队伍退到井冈山,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农村,开展农村根据地建设,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对危机意识的宣传,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危机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总结,可以将这些内容制定成册,在基层工作人员中进行分发,通过不断宣传方式,使基层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能够得到提高,使施工人员能够意识到危机出现并扩大的危害,同时,通过该方式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警惕意识,在危机出现后,施工人员会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危机加以解决,避免施工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因为工作繁忙疏忽,导致各项危机被遗忘的情况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步步推进,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阐述了如何在新中国经济萧条,文化落后的局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路线,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后每一届领导集体不断为其增加新的时代要求,推动了我国社会快速稳定发展。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井冈山道路的胜利,从文化大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都充分证明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性。

在早期革命,中国共产党以俄国的革命模式作为参考,错误的选择“城市中心论”,使中国革命形势岌岌可危,这是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道路的背景;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则是,新中国建设的起步阶段借鉴了不适宜的苏联模式,使刚稳定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转向僵化,导致中国民主建设止步不前。二条道路的产生发展过程存在相似之处。

(二)二者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旧中国进行革命,需要承担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双重任务,毛主席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找到了一条创新道路,即井冈山道路,随着革命的实践又不断丰富着井冈山道路的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实践,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斗争引领到了全新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同样缺乏经验,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对国内局面错误估计,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动摇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国家建设停滞不前时,邓小平同志提议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自农村向城市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二者都处在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相似性

这两条道路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道路,是因为他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了解了中国国情,深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最多最淳朴,只要解决了农民最关注的土地问题,就有利于政权的树立;他冷静分析战斗形式,认为要打持久战,一个完全属于红色政权的根据地必不可少,农村革命要推翻的封建主义势力相对薄弱,而且所处地势偏僻是最为适合军事隐藏与储备力量的,所以革命根据地应该建立在农村。井冈山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指引中国革命找到前进方向。

建国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临着民族复兴、共同富裕的历史重任,面对着生产力发展缓慢的社会问题,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创新性决策,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飞跃。

毛泽东当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中国革命推向成功、实现国家独立自由和人民解放,开创了井冈山道路,最终使中国走出了黑暗;邓小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国走出贫穷和落后、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文明和人民共同富裕。

而在性能方面,全新航海家依旧提供两种动力总成。其中,2.7升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可爆发329马力的最大功率和528牛·米的峰值扭矩,数据看着漂亮,动力表现用着扎实;2.0升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无疑是更适合中国市场的选择,最大输出235马力、392牛·米。两款动力系统均标配全新8速自动变速箱,尽管其综合素质距离著名的ZF 8速产品尚有差距,比如降挡响应方面,但平顺性和经济性足以让人忘记MKX的6速自动变速箱了。

四、结语

中国作为早期确定社会主义的国家之一,在探索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失败,但庆幸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总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及时转换方针政策。早期中国社会存在农民人口比重大,农村自给自足的农业不受反革命力量过多控制的情况,反而在中心城市存在较严重的反革命势力,所以才促使毛泽东深入考察社会状况,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起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文化匮乏,为解决社会主义内部矛盾,邓小平再次强调将马克思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目标,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而后的每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合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新的活力: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行。

[ 参 考 文 献 ]

[1]苏先俊报告[R].1927-9-17.

[2]刘晓农,张颖.论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特征[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05).

[3]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陈杰.井冈山道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9-0101-02

*作者简介: 张然(1992-),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标签:;  ;  ;  ;  ;  

论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通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