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_史娜

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_史娜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红旗小学 710021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学校管理应该始终坚持“精心谋事,细心做事,用心成事”的原则,争取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

一、抓教师,团队共荣辱,展其所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校委会精心设计、周密布置安排各项工作。

1.尊重老师,发挥长处。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了解与默契很重要。调配教师工作时,预见性最短2年。对于教师任课调配上采用“最为适合”、“最大信任”为原则。唯有尊重他们、敬重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贡献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2.团结协作,荣辱与共。教师队伍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对于学校稳定发展举足轻重,而能荣辱与共、共同进退则是团结协作的更高境界的体现。要求行政之间、老师之间,年级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年度考核、教学质量评价上更侧重对年级的整体评价。

3.随时跟进,教学相长。随时做好推门听课工作。每天上午或下午,分管领导进行巡课,在过程中有选择或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推门听课,督促教师课堂管理,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及不足,及时沟通,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二、抓过程,注重常规管理,勤于落实

“不患无策,只怕无心”。既要有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又要有头脑、有智慧,并带着思考去工作。

1.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不缺完善的制度,而缺对具体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不落实,那也成了一种摆设”。教学常规更是如此,其落到实处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1)查集体备课:成立了分管领导牵头、教研组长参与的检查评价小组。“一查”活动开展情况。查备课活动是否落实“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发言人、定内容)和 “四统一” (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同时,认真查阅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和主备教师的发言材料,了解他是否吃透教材、整体设计是否科学;“二查”备课组集体形成的“共性教案”、教师通过增、删、改、补形成的“个性教案”;“三看”教案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思想,是否整合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体现创新精神。

(2)教师个性教案的检查:在检查教师备课中,学校在对教师二次备课检查中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是否体现教师特色,检查教师是否备学生、备方法,同时是否体现本课的创新点,在教学后记中是否总结出创新的效果和经验。

2.大胆践行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艺术及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教师要放手于学生,做好精讲与补讲,还给学生自由的课堂、活跃的思维。课堂教学流程务必坚持做到“五为”、“五突出”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重点;突出重难点、突出精讲多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读写结合、突出学法指导。时间分布“三个三分之一”:教师讲授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独立活动不少于三分之一;师生共同活动占三分之一。鼓励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三个允许”: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教师讲授的“四不讲”和“五让”要求:“四不讲”,即学生能说出来的不讲,学生能做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解决的不讲;“五让”,书本让学生自己看,思路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总结。

教师根据课堂检测,课后作业设计富有心思。精选具有巩固性、提升性的习题,不搞重复性劳动,不搞一刀切,分等级留有梯度的作业,并且及时批阅,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3.及时进行反思,归纳发扬教学特色。九月开学初,召开上一届质量分析会,全体教师参会,对于不同类型的试题找准解题方法,理清解题思路。要求新一届所有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以课本为载体,拓展社会事件、自然常识、人文特点等知识,各学科相互交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抓学生,习惯与方法并重,受益终生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平常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常了,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必成大事。

1.不停步,优化学习方法。只有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才会有成绩大幅度的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四先四后: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先认真审题后解题的习惯;先学习后应用的习惯。

2.小步走,激发学习动力。切实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各班将学生的素质按认知、能力、情感分类确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各有所得。班级开展“结对子” 帮扶活动,安排座位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团队的带领下不断进步。

3.小台阶,树立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三有情”、“三不准”:心中有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准歧视、讽刺、挖苦学生;口中有情--多鼓励表扬学生,不准挫伤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手下留情--多沟通和宽容,不准以罚代教。让学生在关爱中、在尊重中、在宽容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才能拢住其兴趣,因此,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常识,做好学生心理辅导,以保证学生身心人格健康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管理要始终坚持教育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探索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细化精细化管理措施,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奋斗目标。

论文作者:史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_史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