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的听障教育发展之路论文

面向新时代的听障教育发展之路论文

面向新时代的听障教育发展之路

● 陈金友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听障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体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是新时代听障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必定会造福于广大听障学生及其家庭。

【关键词】 新时代;听障教育;发展

我国最早的听障教育学校(登州启喑学馆)于1887年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市)诞生,1916年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南通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由国人开办的盲哑学校,1927年民国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盲哑学校。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聋人基础教育逐步发展和普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听障教育进入科学、内涵、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2)粉煤灰吹填施工。相较于其他的填土材料,粉煤灰有着超强的透水性。使用这种材料能够降低填土费用,并且利用其超强的透水性能够加速吹填土的凝固。具体应用时要将粉煤灰和淤泥根据一定比例混合吹填,保证均匀吹填,从而改善土层固结特性。

一、听障教育理念与技术与时俱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逐步摆脱了单纯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指出:“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残疾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从法律上赋予了残疾人享有接受平等而有质量教育的权利。与此同时,“平等、融合、共享、超越”“最少受限制,最大程度满足特殊教育需要,最好发展”“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相统一”“注重听障学生语言与思维发展”“学普研特、普特融合”等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听障教育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与卓越发展的追求。

党中央的要求、法律的保障、教育理念的更新、主流教育价值观的确立,为听障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和目标,使得我国新时代听障教育发展正在逐步与国际同步,为听障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听觉障碍影响了听障学生的认知和交往,视觉器官的代偿作用使得听障学生的感知过程更具有直观性,思维更具有形象性。根据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听障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听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创新理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对有条件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听觉干预,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听障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是新时期听障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全国各地大多数听障学校都已根据教育部相关配置标准,把助听设施设备和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引入教育教学之中,为听障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辅助支持。当下,在许多听障学校,助听器与音频语言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视频技术应用、交互式在线学习、泛在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在新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已蔚然成风;实时语音转书面语技术也开始被一些听障学校采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听障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为听障学生接受教育、认识世界、参与社会、共享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正在改善听障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据中国残联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02个,在校生7666人,其中聋生5554人。目前全国有16所高等院校专门设置了招收听障学生的院系,实行单考单招,听障学生通过教育获得发展的机会更加充足,2018年全国有1115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873名残疾人(其中超过80%是听障学生)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30万及以上人口的行政区域必须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衡量区域‘普九’的重要指标”,听障学生是这一政策最大受益者之一,目前我国听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比已超过90%。同时国家还致力于听障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建设,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包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高、中专)和高等教育(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在内的完整的听障教育体系。

二、听障基础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普及率显著提高

语言用词的统一性、通用性是人们准确传达与接受信息的基本条件,是人们有效沟通与和谐交往的基础,语言用词的总量也是人们认知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2018年3月9日《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作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正式发布。中国残联、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用词。残疾人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保障,进一步提高了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其中xθij为第θ年i城市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为标准化值,为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sj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

三、聋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全面优化

聋校义务教育新课程吸收了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听障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坚持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的辩证统一,注重听障学生沟通交往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的提升。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带来义务教育阶段听障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并为听障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基础。

课程是国家意志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体现,课程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于1994至1999年开展了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与教参编写、发行、培训与使用工作。2007年根据全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颁布了《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16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我国第一版共14科“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启了我国聋校义务教育有质量标准可遵循的新时代。目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全国听障学校骨干教师参加的教科书与教师用书编写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四、教师专业水平与教研能力快速提升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阶段,图纸审核工作对整个施工设计影响巨大。现阶段,很多工程建设之中的图纸审核工作存在不认真、不严肃等问题,漏洞百出,从而为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另外,在施工预算上,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预算结果并不准确,无法对后续施工成本进行精确评测,而且在内部成本支出上,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相应审核,让建筑设备质量出现很多问题。站在材料选用角度来说,部分工程品质检查工作的开展并不彻底,采购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成本控制,资金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设备使用和维护工作,引发大规模设备浪费情况出现,再加上施工技术实施不到位,主体工程进度受到很大影响。

在各省会城市和一些经济文化发展较好的城市听障学校中,教师普特融合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一批具有普通高校学科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正在成为这些听障学校高中阶段教师的主力,使得以分科教学为特征的听障学校高中阶段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一些地区,参加普通学校教师教研活动也成为听障学校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新常态。这些都给听障教育普特融合的教育生态建构带来了积极影响,为提高听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和智力支撑。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0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特殊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也日益加强。听障教育教学研究已成为听障学校发展方略和教师专业成长必由之路。高校与听障学校携手进行课题研究与推广、课程培训与研究、教学研讨与评比,科学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听障学校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合格的学历背景、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课程理念、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专业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与普通中小学同步,2015年8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其中提出,特殊教育教师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中,受过特教专业培训的专任教师比例为75.65%,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有力推动了听障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五、新时代我国听障教育发展趋势与任务

虽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听障学生入学率已经超过90%,但在这一指标基础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普及率和改善办学条件。听障教育同样面临基础教育向两头延伸的重任,尤其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听障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急需大力发展,亟待普及15年听障基础教育。尽力缩小听障学生与健听学生在教育机会上的差距,是保障与实现听障人群参与社会生活基本权利的重要基础。

第三,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实现BIM模型内部漫游,直观地观察内部管线的排布与走向,优化管道的布置,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减少返工。

(一)进一步完善公平而有质量的听障基础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有八千多万残疾人,其中听力残疾人口超过二千多万,改善这个群体的生存质量与发展状况,基础在于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新时代对听障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二)进一步提高15年听障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跟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步伐,我国听障教育质量已经有一定的提升,然而,听障学生及其家庭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听障教育的美好需要与听障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听障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此,各级听障学校校长要确立内涵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学校发展理念,学校所有人员要把育人为本、质量为上落实在教育教学行动中。首先,要确立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听障学生培养目标,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作为听障学生的必修内容;其次,校长要具备对学校课程的领导能力,按照《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再次,要按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后,要真正实现用每一节有质量的课(含教育活动)建构听障教育的质量体系。

(三)实现新时代听障学校转型发展

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指出:“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新时代赋予听障学校新任务,面对融合教育发展,听障学校为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听障学生和相关普通学校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势在必行,并应转型发展成为区域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中心);更多以听力残疾为主的多重障碍学生到听障学校就读,听障学校必须拓展功能、增强“内功”,为这些有多重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多种专业的服务。

换填法的具体流程就是挖除地基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土层土体,然后,使用性能稳定、质地坚硬、强度标准高的材料进行填充,同时配合机械碾压或人工操作夯实。通常来说,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及一些地质结构条件特殊的区域。

以“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2019年8月29日在上海举行。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方兴未艾,听障教育也应紧跟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的步伐,在“互联网+教育”基础上,积极拥抱“AI+教育”。依靠科技的力量克服听障短板、发挥视觉感知的特长,依靠人工语音智能变革听障学生沟通交往和学习的方式,让人工智能赋能听障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升听障教育质量。

“办好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发展带入了新时代,听障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要“不忘初心、奋发有为”,为听障学生及其家庭造福。

【中图分类号】 G762

(作者单位: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210000)

标签:;  ;  ;  ;  

面向新时代的听障教育发展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