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的临床分析论文_高嵩

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的临床分析论文_高嵩

(四川省眉山市维尔口腔诊所 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本诊所收治的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摘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碘酊注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愈患者为46例,有效患者为2例,复发患者为2例,治愈率为96%(48/50),对照组中治愈患者为40例,有效患者为6例,复发患者为4例,治愈率为92%(46/50),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相比,差异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口腔小唾液囊肿时,要针对不同年龄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优先考虑患者的接受能力。但目前治疗此病效果最佳的仍是手术切除术。

【关键词】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33-02

Clinical analysis of oral small salivary gland mucocele Gao Song.

The Oral Clinic in Meish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Meishan 6200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ral small salivary gland mucocele.Method Selection in February 2012 to May 2017 glands small mouth mucous cyst patients of our clinic between 50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25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rgical excisio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tincture of iodine injection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different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oral small salivary gland mucocele;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for 46 cases cured, 2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of 2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the cure rate was 96% (48/50),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patients with cured, 6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4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the cure rate was 92% (46/50),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small salivary cyst, to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 for different age patients, give priority to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accept.But it is surgical re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effect is best.

【Key words】Oral;Small salivary mucus;Cysts;Clinical analysis

小唾液腺粘液囊肿属于口腔科常见疾病,发病位置常在下唇及舌尖腹侧,是由于此部位是舌体活动与下前牙相交之处,长期咬唇咬舌的不良习惯致使粘膜下的腺体分泌异常,最终形成小唾液腺粘液囊肿。囊肿通常处于粘膜下,有一层薄膜遮盖,类似于水疱,形似如豆类大小,但质地不硬且有弹性。由于囊肿位于牙齿和舌头活动处,经常发生咬破现象,会流出浓厚而带粘性的液体,之后囊肿隐匿。待伤口愈合后,粘性液体又充满口腔,囊肿又恢复原状。多次反复后囊肿临床特征消失,只有白色瘢痕叠加的更明显、囊肿透明度降低。就目前而言,口腔粘液囊肿疾病高发人群在儿童和青少年。现对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本诊所收治的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患者分别给予手术摘除和碘酊注射进行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种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本诊所收治的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8~20岁,平均年龄13.4±2.8岁,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3.7±3.6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手术切除治疗 首先通过碘伏进行局部常规消毒,在通过2%利多卡因在局部实行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舌钳夹持囊肿部位,使得囊肿部位充分暴露出来,选取纵向切口在粘膜处,选择11号尖刀片顺着粘膜的纹理形成一梭形的切口,切开粘膜至粘膜下层,之后在粘膜下层进行囊壁外钝、小剪刀锐性分离囊壁术,取出囊肿和周围增大的腺泡部分,尽量做大完整全部摘除,碘伏对切口面进行消毒,仔细间断缝合粘膜手术伤口,再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约7天后拆线。对于反复损伤形成瘢痕的患者可将瘢痕和囊肿进行全部切除,手术7内需要叮嘱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避免饮食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并适当的对伤口部位进行抗生素消肿和预防期感染。

1.2.2碘酊注射治疗 碘伏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取8号针头刺入囊肿中,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灌入2%碘酊0.2~0.5ml,停留2~3min,再将碘酊取出。7天后再前来进行检查。

1.3 评价标准

(1)治愈:通过治疗后,反复增长的囊肿消失,口腔功能恢复正常,待观察3个月未出现复发情况;(2)有效:肿块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3)复发:同一患处,3个月内再次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通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中发现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为22例,占比为44%,18~35岁的患者为30例,占比为56%,其中32例患者发病部位位于唇部,12例患者发病部位位于舌腹部,6例患者发病部位位于颊部。唇部囊肿一般在下唇处,舌腹部囊肿一般在局里舌尖一厘米左右的地方,囊肿在粘膜下一般表明被粘膜所覆盖并凸起,且质地比较软。

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观察组中治愈患者为46例,有效患者为2例,复发患者为2例,治愈率为96%(48/50),对照组中治愈患者为40例,有效患者为6例,复发患者为4例,治愈率为92%(46/50),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相比,差异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口腔黏膜下方遍布着大量的小唾液腺,这些小唾液腺体通常分泌少量唾液以确保口腔粘膜的湿润舒适。如若有小唾液腺发生导管损坏、渗液外漏侵入组织缝隙,致使导管结构的部分阻滞、导管结构变形等原因导致粘液流出受阻,引起粘液潴留[1]。囊肿通常处于粘膜下,有一层薄膜遮盖,类似于水疱,形似如豆类大小,但质地不硬且有弹性。由于囊肿位于牙齿和舌头活动处,经常发生咬破现象,会流出浓厚而带粘性的液体,之后囊肿隐匿。待伤口愈合后,粘性液体又充满口腔,囊肿又恢复原状。多次反复后囊肿临床特征消失,只有白色瘢痕叠加的更明显、囊肿透明度降低。因此在临床上常常以口腔小肿物的形式出现。

针对小唾液腺粘液囊肿的治疗手段有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医理是通过药物刺激使唾液上皮细胞遭到破坏,并将其失去机制功能而不再有条件形成囊肿。但临床发现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稳定,复发是普遍存在,现在最常用的、效果较稳定的还是手术切除[2]。手术切除术的核心是切除包含肿物在内的所有小唾液腺,目的是让其不再分泌粘液而控制囊肿的形成。小唾液腺粘液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摩擦不均或咬嘴唇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预防其发生首先需要戒除不良习惯。根据医学资料的表明,传统方式的小范围摘除囊肿及腺体的复发率接近50%,而摘除所在区域的所有腺体的手术复发率极小。

小唾液囊肿是口腔的良性病变,年轻人处于高发人群,但还没有相关部门将为何儿童和青少年高发此疾病作为研究课题。根据现有资料介绍,高发期在10~20岁的青少年,在本文研讨中的易患人群符合这一报道。调查对象15岁以下的占44%,这也说明儿童也是易患人群的重点研究对象[3]。常规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只认为此病在青少年中是高发,但对治疗手段及配合情况未做相关探讨,一味地追求治愈率。在现代医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深入,面对疾病群体岁数偏小的现状,要科学合理的制定治疗方案,由于孩童的自主能力欠佳且配合治疗的意愿不强,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优先考虑疼痛小、治愈率高的。

目前针对粘液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手术切除术、药物灌注、微波热凝、液氮冷冻等。效果最佳的是手术切除术,其次是注射药物治疗。依据本人的总结分析,手术切除术和注射药物治疗对最终的治疗效果并无差异。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实施手术时,常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会导致腺体摘除不尽的后果,因此复发率升高,为此针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建议优先考虑使用药物注射治疗。但要让家属监督患儿及时改掉不良咬唇舌的行为,以免再次复发。也有相关文献指出可选用激光法进行治疗,激光法和手术切除治疗都可达到治愈的效果,且激光可进入口腔中不同的部位,使用起来既简单有方便快捷,在手术过程中无出血现象,视野也比较清晰,无创口无缝合。现如今,手术治疗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且推广范围较广的治疗方法,但是有些孩子和家属对于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导致一些人会选择碘酊注射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此种方法较手术治疗来说复发率相对大一些,有的医学不建议和提倡采用,激光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法对该病的治愈差异性小,所以可对此法进行适当的推广和应用。但本次研究中因所在诊所医疗设备限制,所以只能使用手术切除和碘酊注射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之,在治疗口腔小唾液囊肿时,要针对不同年龄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优先考虑患者的接受能力。但目前治疗此病效果最佳的仍是手术切除术。

【参考文献】

[1]郑韵哲,仲彦霖,吴琳,杨晓东.口腔粘液腺囊肿三种治疗方法的对比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04):227-228.

[2]杨转红,司江波,刘小伟.混合碘注射与手术切除治疗青少年粘液腺囊肿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0,29(04):116.

[3]全君杰,李永青,邓裕青,等.碘酚注射与手术摘除治疗口腔粘液囊肿的疗效比较[J].广东牙病防治,2012,20(3):149-150.

论文作者:高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口腔小唾液腺粘液囊肿的临床分析论文_高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