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研究分析论文_刘小亮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研究分析论文_刘小亮

身份证号码:43052319801009XXXX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管理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经过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等阶段,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因此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常规的造价管理模式。本文主要探究了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

引言: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针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技术、经济及法律等手段,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的预测、优化、控制、分析、监督等,以获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建设项目最大的投资效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越发重视。

一、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全过程造价管理又称全面造价管理,其基本定义是:有效的利用专业的、技术的专长与方法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利润和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的目的,是合理确定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必须通过项目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全过程的管理控制才能实现。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决策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据有关资料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达到80%~90%。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30%~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只有10%~20%。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合理确定和控制各阶段的工程造价,防止工程结算超施工图预算,施工图预算超设计概算,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三超”现象,是促进工程建设领域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要点

1、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注重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而轻视前期投资决策阶段的项目投资估算。从表面看,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格形成于招标投标阶段,而造价投入大部分又集中在施工阶段,似乎前期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对后续各环节的影响不大。但事实上,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是真正造成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失误,也往往成为后期施工阶段的技术变更和投资超额留下活口。因此,在项目建议书批准以后,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根据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地区经济发展各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对要拟建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在社会上能否创造效益,资金落实情况等方面都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搞好可行性研究,为决策者决定项目提供可靠的依据。

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设计人员在满足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在设计时要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和结构形式,尽可能地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二是工程造价管理要做好概算审核。三是应推行设计招标,实施限额设计,让造价工作者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实行造价监控,克服长期以来工程设计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正确处理好项目建设中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招投标阶段是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在当前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条件下,针对这一阶段的特殊性应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强对工程量清单的审核,为工程量清单的准确合理提供保证。第二,审核工程招标书,重点审核其中涉及造价的条款,防止不平等交易现象的发生。第三,参与评标工作,主要是审核招标单位确定的招标工程成本底线是否合理,是否有压级压价现象,同时也审核投标单位的商务标书是否规范,是否有违反计价规定的地方,以保证评标的公平、公正。第四、加强合同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在合同签订中,要重点把握合同中涉及价格、调价幅度、调价方法和结算方法的条款是否合理,是否有违反国家政策之处,通过严把合同关,保证合同的公平性。合同签订后,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还要监督合同内容的履行情况,及时纠正违反合同的现象,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计价问题。

4、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l)严格、仔细审核工程施工图的预算。施工图设计的施工进度和任务最好与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度保持一致。相关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施工设计的预算是否超出了与其相对应的概算,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引起重视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关键环节,然后及时让相应的负责人进行修正或者改变原来的造价控制目标从而动态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合理选择项目分包单位避免任意抬价现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一些特殊专业,施工单位未能兼顾,必须将其交付给外部施工部门,如绿化工程、通讯工程等。而这些行业一般都有垄断现象容易导致任意抬价现象的出现。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应该让其公平竞争,从而选择资质比较强的部门直接承包相应任务。

(3)深入施工现场,收集与掌握第一手施工资料。要想对施工情况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就必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以收集和掌握施工的具体情况从而有效进行造价控制。此外,还可以通过座谈的方式来收集和掌握自己需要的资料,具体可以通过与施工人员、总承包方或者监理进行交流、探讨,以确保了解的情况真实、可靠、全面。

5、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的运行到了结算阶段也就接近了尾声,但是这不能说明造价工作可以松懈,反而要更加谨慎。因为结算属于工程的事后控制阶段,也就是最后的把关环节,将工程细节中的问题一一查处,给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做一个完美的谢幕。首先要对工程的承包环节进行细致的审查和核对,内容包括对设计图纸和工程实际是否一致,还要看工程的质检是否合格,以及工程是否存在甩项的问题。核定施工工程量是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的关键。由于工程量的计算多并且繁琐,容易造成高估冒算。因此,一是要重点审核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二是要重点审核容易混淆或有漏洞的项目。审查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在审查设计变更时,除了有完整的变更手续外,还要注意工程量的计算,对计算有误的工程量进行调整,对不符合变更手续要求的不能列入结算。

三、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制度,合理有效地进行控制,深化行业体制改革,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控制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进而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管理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谢新喜.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5,(18).

[2]麻彦.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6,(31).

[3]赵全凤.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山西建筑,2016,(20).

论文作者:刘小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研究分析论文_刘小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