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护理探析论文_谢宁

谢 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泌尿外科 221005

【摘 要】目的:探究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12 年7 月-2014 年12 月期间泌尿外科住院 患者的资料,从而总结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病原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结果:泌尿外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瑟 吉欧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据61.33%,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据比例是22.10%,真菌占据是16.57%。大肠埃希菌(17.13%)、铜绿假单 胞菌(14.37%)、克雷伯杆菌(10.5%)、表皮葡萄球菌(9.39%)为占据的前四位。泌尿外科医院感染与泌尿系统插管、血尿、免 疫抑制剂使用等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从病人、外界环境和病原体中心环节进行预防与控制是泌尿外科医院感染防 控的关键。

【关键词】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R5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5-134-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 年7 月-2014 年12 月某院收治泌尿外科患者194 例, 主要患有泌尿道结石、肾结石、肾囊肿、肾积水、膀胱癌、肾 绞痛、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泌尿生殖道骑跨伤等泌尿生 殖道疾病。在194 例患者中,男性108 例(55.67%),女性86 例(44.33%);年龄最小4 岁,最大81 岁,平均年龄(50.44?2.57) 岁;年龄\60 岁者75 例,感染发生率38.66%,年龄41~59 岁 者53 例,感染发生率27.32%,年龄21~40 岁的62 例,感染 发生率31.96%,年龄4~20 岁4 例,感染发生率2.06%。医院 感染患者均进行了泌尿道导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均使用了抗 生素等治疗措施。

1.2 方法

对全部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 部位分布,并对病原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

1.2.1 标本送检情况

标本来源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送检的尿液、血液及脓液 等;194 例医院感染患者(194 例次)。

1.2.2 细菌鉴定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政司5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 进行细菌培 养,获得纯菌种后,根据菌落形态和革兰染色、氧化酶、触酶 试验结果,采用VITEK、PHOEN IX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 行细菌鉴定试验。用ATCC25922 大肠埃希菌、ATCC27853 铜 绿假单胞菌、ATCC259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进行细菌鉴定全 程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革兰氏阴性杆菌仍然是泌尿外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 61.33%,革兰氏阳性球菌22.10%,真菌16.57%。前4 位优势 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7.13%)、铜绿假单胞菌(14.37%)、 克雷伯杆菌(10.5%)、表皮葡萄球菌(9.39%),见表1。

2.2 危险因素

留置导尿居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统计第1 位,见表 2,并且当其它危险因素合并留置导尿时,泌尿外科医院感染 的发生率将大大提高。

3 护理对策

3.1 对病人采取的措施

3.1.1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注意加强病人皮肤、口腔、毛发、排泄等 护理。出汗较多的病人随时用干毛巾擦拭,注意保暖;卧床的 病人,协助翻身每次之间小于2h;并叩拍病人背部,每次持 续4~5min,使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以利于排出;对ICU 病人有重点地进行室内感染监测,尽早对可能发生感染的病人 采取措施。

3.1.2 外科伤口的防护

预防手术伤口感染包括:减少伤口的细菌污染和病人对感 染的易感性,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严格区分清洁和污染手术。 外科医生应当改进技术,使组织损伤到最小程度,限制性应用 电手术装置,手术前不要剃除毛发,除非影响手术切口,常规 剃毛会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可以通过监测每位手术医师的病 人发生感染的情况,将结果定期反馈给各位医师,从而提高医 师对感染的警觉并设法避免。

3.1.3 尿路感染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尿管脱落,所有导尿操作所用物 品必须高压灭菌,力争取消湿性消毒,留置导尿者应用闭式导 尿系统。应选择细的导尿管,而且是带有壶腹的硅胶导尿管, 因硅胶对粘膜刺激反应小,可避免胶布外固定的污染及刺激, 防止脱落。禁止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可增加感染机会或加重尿 路感染,除非作为治疗,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尿量保持在 1500mL 以上,若导尿管有阻塞就应立即更换,经常清洗会阴, 保持会阴部洁净。

3.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掌握了解无菌导尿、留置尿管的护理及注意事项,提高专 职人员的素质,树立对患者极端负责的精神及良好的医德医 风。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医务工作 者每一个人都应重视消毒灭菌这个环节,严格消毒灭菌观念,使 医院感染率降到最低。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对新来院人 员的岗前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客观要求,可有效控制感染。

3.3 医院内环境保洁与消毒措施

3.3.1 医院环境的微小气候

主要指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对人体的适宜温度一般 为20~22e,医院其它房间室温可在18~22e,对人体最适宜的 相对适度为30%~60%。采用空调机、除湿机、加湿器等可对 医院气温和气湿进行调节。

3.3.2 医院环境中空气卫生

医院环境中人们日常的生活活动、呼吸过程等常会使室内 二氧化碳增加,出现不良气味,细菌和灰尘含量增加等而影响 人体健康。为减少空气污染,可以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换气,这 是防止空气污染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另外要进行空气消毒,每 日用紫外线照射病房2 次,每次30~60min。

室内地面、物体表面每日用有效氯湿式擦拭。每月对室内 空气及物品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室内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质量。

3.4 对预防病原体感染采取的措施

对病原体采取的措施包括许多方面,尤其是抗生素的应用 问题。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以致 由耐药菌株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经常发生。因此,合理使用抗生 素,抗生素的应用严格按照用药适应症,也是控制院内感染的 一个重要方面。抗生素须在手术即将开始前应用,并在手术后 及时停药,以免产生耐药性。

4 讨论

调查发现引起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革兰氏阴 性杆菌仍然是泌尿外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61.33%,其中 前3 位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革兰氏阳 性球菌22.10%,真菌16.57%。但值得注意的是真菌仅次于革 兰氏阳性球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致真菌引起了二重感染,说 明医院严格实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十分重要的。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留置导尿、血尿、免疫抑 制剂的使用为主,留置导尿居首位。留置导尿管免破坏了尿道 正常的生理环境,破坏了膀胱对细菌的机械防御,削弱了尿道 黏膜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冲刷作用,易引 起逆行性感染。因此,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应针对危险因 素的不同对高危科室患者采取相应监控措施,以减少泌尿系统 感染率。

参考文献:

[1]王碧琼,杨小秋.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 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2:335.

[2]刘军.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 安徽医药,2012,09:1377-1378.

论文作者:谢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0

标签:;  ;  ;  ;  ;  ;  ;  ;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护理探析论文_谢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