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崔传宝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崔传宝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使农业发展和自然环境长期保持相互平衡的状态,如此便可以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统一发展,实现长远的进步与进展。鉴于此,文章重点就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土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又比较复杂的过程,通过综合管理土地利用方法,对土地结构以及布局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生态建设与土地整理有机结合,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生态、生产及生活良性发展,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

1土地整理概述

土地整理主要是在一定区域内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或者当地政府的土地规划方案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与整顿的一项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再组织与再优化的过程。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到区域内的相关资源的组织与分配,从本质上来说,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化以及重新构建的过程。在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中,需要对特定区域内的地貌、水文、土壤以及水资源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整个活动中,势必会对当地植被、水生态及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土地整理工作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大,内容复杂繁琐。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工作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还不够成熟,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一项比较突出的问题。面对我国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决策与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施土地整理活动,提高土地利用率,引导人们运用正确方式提高耕作质量,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2.1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在进行土地整理之前需要相应的人员进入需要整理的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依据自然环境的生长特性和土地资源现状做出合理的土地资源整合规划工作。然而由于相关人员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没有针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全面考察,致使在土地规划工作中没有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考虑。在实际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时,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了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最终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平衡。土地评价系统不够完善也是影响土地整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针对区域的生态绩效水平没有达到准确的评价,致使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情况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实际开展土地整理项目时,必定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在开展土地管理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土地的数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土地评价人员为了保证满足数量的需求对土地的质量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是造成土地规划项目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2生态多样性缺失

在以往的土地整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整理方式为通过填海的方式来增加土地资源量、通过开山的方式来节省道路工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量、利用建筑物来代替耕地资源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是整理方式的一种,这些土地整理方案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使土地资源无法获得长期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定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带来严重影响。产生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土地整理人员没有以长远的眼光进行管理工作,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对生态系统中的大量植被和原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发展现状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改善,就会为后来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极有可能造成多个物种灭绝的风险、各类病虫害大肆发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丧失,这对人类来说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2.3水资源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

由于现阶段在进行土地整理时,较为常用的整理方式为对混凝土路面和沟渠的合理配置。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多是采取截弯取直的方式进行沟渠修建,这种建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使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对地下水的渗透性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农业种植工作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各类水利工程也得以兴建,这虽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却对水资源的使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大量的水资源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由于水资源应用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会对地下水系统的网络结构带来影响,降低地下水的循环性能,这种情况下必定会使土壤发生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不仅对水资源环境带来影响,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

3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

3.1差异化土地管理

差异化的土地管理方法是在遵循土地治理规定的基础上,对一定地域的土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其内部构成,全面的对长期的发展做出规划,制定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处理方式。换言之,需要在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域,根据规划有针对对性地实施措施,制定的发展方案必须具有自身特色,将土地整理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并协同发展。在土地治理的问题上,应该合理利用与分析,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比如针对乡村区域,主要的问题应该是提升当地的生活水平,合理使用资金把乡村设施加以完善,改善土地的构造,提升土地资源的可用性,但必须要保证生态环境被保护。除此以外,要依据实际情况,强化农业和生态建造,使生产与环境统一发展,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要改善环境现状。

3.2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之一,维护好生物多样性,才能使生态环境稳定发展。如果人类想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且取得长远的发展前景,就必须严加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着重保护稀有动物。土地整理前必须要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此保障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与平衡性,促进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3合理划分城镇

城镇的规划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工业化构成以及产业构成开展合理的整顿,保证城镇发展与资源数量以及环境的可承受力相协调。换言之,城镇的发展如果不顾资源的限制、忽视环境的保护问题,势必造成难以控制的后果。除此之外,工厂的分布在注重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要把环境的状态考虑进去,设置距离商业区和住宅区较远的地域。

3.4确定评价指标

土地整理进程中,做到生态环境维护的同时,根据土地具体特点设置合理的评价系统也非常重要。如果想做好这一体系与环保的统一,重中之重就是设计一个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指标,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准确地分析土地整理对其产生作用与影响。与此同时,也可以采用更多合理的方式来强化土地整理进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土地资源的保护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土地整理对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对此我们应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明昊.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20):118-119.

[2]徐达剑.关于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7):164.

论文作者:崔传宝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4 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崔传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