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麻疹发病原因与防控论文_黄宏梅

浅析麻疹发病原因与防控论文_黄宏梅

黄宏梅

穆棱市疾病控制中心 157599

【摘 要】目的,分析麻疹发病情况及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麻疹患儿(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1.5:1,年龄20 d-14岁,发病集中于5-7月份,农村患儿多于城市,55例有明确接触史,热峰高于39℃78例(69%),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84%,有支气管肺炎、喉炎、腹泻等并发症者80例,给予杭病毒等综合治疗均治愈麻疹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成人,占67.74%,以男性居多。结论,可能与麻疹疫苗接种不规范或接种疫苗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麻疹发病原因 防控措施

前言: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严重的肺炎、腹泻、脑炎等并发症。这种疾病给人们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近些年来,麻疹患者已经大大的减少了,但是还是有人得了这种病。因此,研究麻疹的发病原因是非常重要,得知它的发病原因能够更好的预防疾病,并且还能使治疗效果更好。因此,本文调查了100例麻疹患者,总结出了麻疹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控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麻疹病患儿,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1.5:1,年龄20 d-14岁,其中<29 d者8例,29 d-1岁36例,1-6岁25例,6-14岁31例。

1.2方法

所有病例按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上报,并按住院地序编号、填写发病季节、地区分布、免疫接种史、麻疹接触史各种症状、体征的变化。对临庆症状讲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训一分析。

2结果

2. 1地区分布

100例麻疹病患者均来自本县区及所属乡镇,还有外来打工者,其中<29 d者农村6例,城市3例,29d,1岁者农村25例,城市10例,1-6岁者农村15例,城市9例,6-14岁者农村22例,城市10例,6-14岁农村患儿发病显著高于城市患儿。

2.2时间分布

在调查过程中,麻疹发病季节性明显,一年四季均有病例,以春季为主,4- 6月份为发病高峰,共发病206例,占74. 64%。

2.3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发病年龄最小2月龄,最大71岁,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模式和趋向大年龄组模式,8月龄组占25. 840%,20岁占32. 21 %。

2. 4麻疹疫苗接种史

100例患儿中明确麻疹接种史者55例,接种史不详者25例,无接种史者20例。

2. 5麻疹接触史

5例新生儿母亲有近期感染史,学龄期儿童中32例有麻疹接触史,余接触史不详。

2. 6临床特征

100例均有发热,其中稽留热45例;弛张热30例;不规则热25例,热峰在37. 9℃-41℃,<38℃5例,38-39℃25例,39-40℃50例,40℃20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流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等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60例,其中18例伴有腹泻。可见麻疹粘膜斑1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发病3-5d出现皮疹15例,6d后出现皮疹15例,出诊顺序均于耳后及发际句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扩展,皮疹均有斑丘疹,55例皮疹融合成片,疹间有正常皮肤,45例伴有不同程度痛痒,皮疹依出疹的顺序逐渐消退后均有糠皮样脱屑及不同程度色素沉着。热程为4一11 d,平均为8. 1 d。出疹的时间在发热当天至第7天,发热当天出疹10例,2d9例,3 d 21例,4d30例,5 d 15例,6d10例,7d5例。出疹顺序及形态均呈典型经过,皮疹大多在3一5d出现,皮疹持续时间5一13 d,大多持续6一8d后消失。

3.结论

1.1麻疹发病原因

麻疹病毒是引起麻疹的病原体。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使用麻疹减毒疫苗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近几年来,全国的麻疹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近四十年来,由于全国广泛开展对麻疹易感儿童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儿童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而成人麻疹呈上升趋势。收治的100例麻疹患者中,其中成人68例,占68%,且大部分为中青年;儿童32例,仅占32%。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除从来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外,就是幼儿时接种,获得免疫,但免疫持久性不长,可能与冷链的的运行、初免时接种的质量有关。在32例儿童患者中,新生儿有9例发病,占30%,婴幼儿至学龄前儿童有23例,新生儿即有发病,这比基础免疫8个月初次接种提前了许多,可能与年轻母亲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及时补种,抗体滴度下降有关。

由于导致发热出疹的疾病较多,一些已患麻疹的人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加之患麻疹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麻疹,因而未被及时隔离,再加上人口流动,导致了麻疹的持续传播。

3.2麻疹的防控

明确了麻疹疫情反弹的原因,如何预防控制麻疹反弹也就有据可循。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而着手:首先,各地疾病预防护理控制部门应结合当地的麻疹疫情,制定相关的防控分级指导预案,强化麻疹疫情的监测,及时分析疫情趋势,查漏补种,防止麻疹蔓延,一旦发现麻疹患者或疑似患者,应立即予以隔离治疗,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应重点对麻疹接触者、曾患麻疹者、流行区居民、某些特殊机构(如托幼机构)进行定期普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检查病原携带者。

保护易感人群,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方法。现在国家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象为6个月以上易感儿童。一般来说,麻疹疫苗至少要复种3次,推荐的复种年龄分别是7岁、12岁和18岁。在短期内麻疹患者有测试明显增加的地区,人群可每4 -5年补种1次麻疹疫苗。对易感者,尤其是体弱易感者,在密切接触麻疹患者后5d内采用肌注丙种球蛋白,可阻止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麻疹免疫接种的宣传和管理工作。对有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的患者高度重视,加强实验室检。尤其要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提供全民的卫生意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工作,使其自觉接受预防接种,强化免疫,提高抗病能力。

4结语

麻疹很久以前就己经流行于我国境内,成为国内历史悠久的流行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严重的肺炎、腹泻、脑炎等并发症。这种疾病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防控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对麻疹的发病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同时还提出了一些麻疹的防控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更加有效的预防麻疹以及控制麻疹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陈万庚,张毓鑫.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16(41)15-23

[2]李俊娓.成人麻疹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151.

论文作者:黄宏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浅析麻疹发病原因与防控论文_黄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