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科学论文

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科学论文

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农村论文,课程论文,中学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课程(7~9年级)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以特有的探究性和综合性为基本特色,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但在科学课程的实验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受教师素质、教学设施、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因素的限制,科学课程实验更是困难重重。如果对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给以及时地、妥善地解决,势必会严重影响科学课程的整体推进。本文试图立足于当前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其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目前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知识、技能的缺失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把内容的整合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特点并明确指出:“这里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作为惟一追求的目标,而是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内容。”(注:教育部制订.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因此,要胜任科学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精通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自然地理等知识。如果教师缺乏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话,就不可能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也就不可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目前农村中学科学教师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学历层次总体偏低,有一部分教师还是“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加上平时缺少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长期的分科教学,知识领域十分狭窄,专业技能严重欠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十分贫乏,在勉强能胜任分科教学的情况下,教综合科学课程显得功力不够,底气不足。农村中学科学教师知识、技能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的质量。

(二)现代化教学设备奇缺

科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探究,《标准》中指出:“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教育部制订.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学生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向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也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目前,农村中学由于缺少教育经费等原因普遍存在着现代化教学设备奇缺的现象,有些学校连“三机一幕”(投影机、录音机、电视机和银幕)还没有达到“普九”要求,即使有一些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装备了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由于没有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员来维护,只能成为摆设,教师望“机”兴叹。“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仍然是农村中学主要的教学手段,科学教师离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还很远很远。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农村中学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挑战。

(三)实验器材匮乏

科学课程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科学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科学课程的实验需要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学实验室、气象观测站、天文台以及相应的配套实验仪器和其他设备供学生实验探究学习,课堂就像是一个购物的超市,学生需要什么就能取到什么。然而,目前农村中学由于课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还没有完整的理、化、生等实验室和必要的实验用品(如停表、光学显微镜、天文望远镜和天球仪等),教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学生无法动手实验探究。实验器材的匮乏,使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探究教学模式”难以展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培养。

(四)校外课程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科学课程除了充分地利用教师、教材、实验室、实验仪器、教学设备、计算机房、兴趣小组和校园环境等校内资源外,还需要更多的校外课程资源。但是,目前农村中学校外课程资源极为有限。“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注:姜海峰.课改:农村学校面临的挑战.中国教育报,2003)校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中学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中学科学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师教教材、学生记教材的教学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五)教学班级的班额过大

《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注:教育部制订.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科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全面培养人的科学素养,既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也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与方法,还包括对科学探索过程的体验以及对科学事业、科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而这些课程目标的完成是以小班额教学为前提的。目前,农村中学一个教学班有六七十人,在一个人数众多的班级里,教师想达到科学课程目标感到力不从心。

(六)评价改革滞后

新的课程标准呼唤新的教学评价标准,《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在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注:教育部制订.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然而,目前许多农村中学仍以应试教育的方法评价教学质量,对教师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优劣,纵使科学教师本人想改革,想开展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一想到晋升与奖金等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放弃。教学评价改革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

二、解决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面对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给后来者以帮助和借鉴。

(一)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农村中学科学教师素质的跨越式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及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所进行的全方位的改革,而改革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此,面对目前农村中学科学教师素质总体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的现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应加大课改资金的投入,要采取多种形式,广开培训渠道,对科学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转变他们的思维形式,实现农村中学科学教师素质的跨越式发展。

1.培训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

我们认为,新课程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课程改革,因此,教师应掌握全面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切实应用。如果教师缺乏与科学课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论,则实验必将“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农村中学科学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应在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为什么要进行中学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是什么;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如何处理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以及农村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等。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和学习,使农村中学科学教师摈弃落后的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全面把握《标准》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

(2)专业文化知识的培训

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而知识是教学行为的基础。科学课程是在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自然学科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在内容、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新质的综合课程。因此,教师不经过系统地专业知识学习和专门的培训,就无法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农村中学科学教师专业文化知识的培训,须在原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基础上,重点加强其他学科知识的培训,如原物理专业的教师,需通过在职培训或脱产进修的形式,系统地学习化学、生物、天文、自然地理等学科知识。同时,还需加强农村中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和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帮助他们全面解读科学教材等。通过专业文化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使农村中学科学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调整、优化知识结构,兼收并蓄,文理兼容。

(3)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课程改革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实际进行,需要借助教学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理、化、生、天、地各领域,都有一些教学内容需要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需要网络支持。而农村中学科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极其欠缺,特别是40岁以上的教师大部分没有触摸过计算机,所以还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农村中学科学教师学会Power Point与Authorware等软件的应用和Internet的使用,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科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

2.培训要求

做好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是科学课程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要坚持“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继续抓好省级、市级、校级三级培训。为了防止培训不到位,农村中学科学教师培训应实行倾斜政策——增加人员、增加次数、增加省级培训;同时,实行免费政策。另外,为了防止培训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农村中学科学教师培训还应做到“六结合”: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工作日培训与双休日培训相结合、讲授式培训和案例式培训相结合、组织培训和教师自学自研相结合。既要抓面上的集中培训,更要积极鼓励校长根据自己学校在科学课程实验中实际需要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培训;既要开展面上的宏观指导,更要积极鼓励科学课程专家、教研员更多地“走下去”,深入农村科学课程实验的第一线,因地制宜地为农村中学科学教师开展个案指导。

(二)开源节流、积极谋划,为科学课程实验准备必须的一切物质基础

中学科学综合课程的开设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探究性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等都需要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做支撑。农村中学,面对教学设施设备极为落后和课程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援助,以获得新课程改革所急需的物质和资金;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有事业心、责任心,对学校仅有的一点儿经费尽可能地通盘考虑、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通过开源节流、积极谋划,全力改建校舍,增加教室,减少班额;积极改造实验室,添置实验仪器;大力增添图书资料、音像资料、教具、学具和花大力气建设装备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互联网以及想方设法建立校外科学教育活动基地(如乡镇企业、示范农场、植物园、农科所、农技站、文物古迹和历史名景等),创造性地为科学课程实验准备必须的教学设施设备和课程资源。要确保班级学生人数适宜;确保理、化、生、天、地实验的正常开展;确保教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化教学的正常进行;确保师生查阅资料、探究学习的图书室正常开放和计算机互联网的正常运行以及确保校外课堂正常开设。

(三)改革评价制度和方法,为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提供支持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的评价制度和方法,是决定科学课程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科学课程强调探究,注重过程、方法和能力,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情感、态度、意志、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是很难以一纸试卷的形式得以展示。如果继续单一地以考为手段,来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考核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果,其结果势必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仍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学方法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的学习仍以应试科目至上、考试分数至上。这样,实施新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因此,作为农村中学的领导,在科学课程的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不观望、不等待,切实贯彻《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积极改革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给教师、学生一个宽松的、合理的教育环境,全面促进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课程的发展。通过评价机制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为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提供有力支持,以保证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顺利进行。

标签:;  ;  ;  ;  ;  ;  ;  ;  ;  

农村中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