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研究论文_刘长春

关于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研究论文_刘长春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国务院发出通知要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对于建设用地要充分提高其土地利用效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建设方针指导下,土地已日渐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尤其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土地的稀缺性愈发地突出。在鼓励利用开发地下空间的同时,地下空间建设量及开挖深度也不断增加。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

1 人防地下室建筑图纸内容要求

1.1初步图设计阶段的图纸一般有:图纸目录、建筑人防设计说明、人防工程总平面位置图、人防地下室(战时)平面图、人防地下室平时功能平面图、一层平面图、屋顶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战时主要出入口平剖面图、进风口部平剖面图。

1.2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图纸一般有:除和初步图纸内容外,还应增加相应的节点详图如防爆波电缆井等;对初步图进行修改深化,满足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2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的几个主要方面

2.1布局中的三个原则

2.1.1合理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应充分利用现有坡道出入口、地面楼梯出入口等作为防空地下室战时出入口,每个防护单元须有≥2个战时出入口,每个抗爆单元宜对应一个战时出入口。

2.1.2提高人防地下室的利用率。在总建筑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尽量使人防地下室内部通透、方便通行、安排紧凑,使用方面尽量多一些如能安排车位等可使用面积,转换方面尽可能减少的平战转换量等。

2.1.3合理处理内部之间和外部的关系。防护单元之间采用一框双门连通;设置预留连通口,若靠近城市人防疏散坑道宜连通;临战封堵后不宜影响相邻普通地下室的使用。

2.2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面积划分与计算

2.2.1人防相关面积计算方法:防护单元算至防护密闭门和防护密闭墙以内的建筑面积,抗爆单元可不计人防出入口染毒区面积。实建面积按防护区面积加出入口面积核定,其中:与普通地下室交界算至墙轴线,人防与普通地下室合用的出入口算一半,汽车坡道作为战时出入口时则算至封堵之外起坡线内的面积,防护区内临战封堵后无法使用的面积须扣除,不计防爆电缆井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防护单元出入口总宽度及数量:防护单元出入口的门洞净宽之和,应按掩蔽人数≥0.30m/百人确定。一个防护单元至少具有两个出入口,一般有主要出入口(排风口部)、次要出入口(进风口部和纯密闭通道口部),门洞净宽之和不包括竖井式出入口、与其它人防工程的连通口和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也不包括一框双门临战封堵口;每个防护单元应有一个主要出入口,而且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室外阶梯式或坡道式出入口。

2.2.3关于共用出入口:当人员掩蔽所相邻或与另一物资库相邻且其面积之和不大于6000时,可合用一个室外出入口;两防护单元共用出入口计算须作有效分解,即标明两防护单元各进出人数。

2.3人防主体与口部设计

2.3.1抗爆单元隔墙和挡墙:一般用砂袋堆(上宽≥0.5m下宽≥1m),挡墙通道净宽≥1.50m。

2.3.2借用楼梯间或坡道:当出入口总宽无法满足要求时,可借用附近普通地下室的楼梯间或坡道,设密闭通道连接;通道距离建议≤30m;该通道经过的顶板和楼梯段应按防倒塌要求加强。当位于地下二层时出入口设置数量有困难,可利用负一层的坡道进出,但该出入口不能作为平时疏散口。

2.3.3口部设计:除尘室、集气室应设地漏;积水坑设通气管;强弱电防爆破电缆井应分别设置;滤毒室宜用900宽的密闭门,空间紧张时门宜开向密闭通道;扩散室的门宜选HFM0716;简易洗消间建议为一单间,进口开在防毒通道内,出口设密闭门开在主体内。在防毒通道和密闭通道内不宜设置台阶。防毒和密闭通道须确保在人防门开启后至少有人站立的空间(b+0.9m),若停留区在门扇侧边则至少b+0.4m。通道上两道门采用活置式人防门时,楼梯间和口部染毒区底板找平层厚度宜≥0.1m,活置式人防门应设置双道暗门槛;一般情况下选用有槛门,在大门临战封堵、防空地下室作为商场等密集人流通道上选用活置式人防门

2.3.4倒塌范围与棚架:砌体结构倒塌范围≥0.5H,钢混和钢结构倒塌范围≥5.0m;室外出入口设在防倒塌范围以外时设单层轻型建筑,以内时须设防倒塌棚架。首层梯间直通室外的门洞外侧应设长度≥1m的防倒塌挑檐。

2.3.5关于临战封堵设置:应合理设置,尽量选用室外出入口,充分利用汽车坡道和自行车坡道,利用方式为正面封堵(指汽车坡道),距封堵一定距离处,侧边设出入口(凹进或设垛头以避免防护密闭门门扇侧边受冲击)。

封堵数量:每个防护单元临战封堵数量不宜超过2处,不限一框双门临战封堵。

封堵门框墙(含梁):封堵一侧应平齐,另一侧宜平齐且与柱同宽,一般0.5m以上宜和柱同宽,以利结构加强和内侧砌筑密闭砖墙。

封堵高度:取规定高度不宜大于3m,常用2.5、2.6、2.7、3m。

封堵宽度:对外出入口封堵宜≤7m(满足消防双车道要求),对内通道封堵宜≤6m,常用整数米块的封堵板。

封堵凹槽设置:凹槽两端应伸入门框墙侧规定尺寸,应在凹槽两侧设置暗门槛夹牢;常有凹槽系列“宽240×深135”(LFMDB)、“宽500×深150”(HFL)、“宽300×深150”(GLF)。

封堵一侧的主次梁高差和封堵门框墙侧边距正交梁距离:须满足净空要求,一般≥0.3m,下侧主次地梁高差须满足凹槽设置深度要求。

封堵方法:≤2m门洞的常用一框双门;>2m的口部宜用防护密闭门或用临空墙防护密闭封堵板封堵。

人员出入口与临战封堵口的距离:不能太近,建议封堵侧距人防门洞净距≥2.1m(即封堵板或人防门综合厚0.2+砂袋底宽≥1m +预留砂袋面受冲击可能导致的坍塌区域0.5m+人防门门垛尺寸0.4m)。

2.3.6人防门、防火门:

人防门、活门和临战封堵宜按总参图集选用。防护和密闭方面好、运输安装方面不易变形破损、转换方面方便不易出现混淆。

人防门门垛与墙厚。门垛宽度根据规范要求,防护门门轴侧≥0.4m、非门轴侧≥0.2m(若是宽≤1m的人防门门垛最小尺寸可为350和150);临战封堵突出门垛宜≥0.3m,且门框墙厚度宜≥0.5m,封堵内、外侧四周应平齐;一框双门门框墙厚应≥0.5m,当墙中间加设防火门时,则墙厚应≥0.6m;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厚≥0.3m。

防火门的设置要求。消防前室须设一道防火门;和人防门装在同一门框墙上的防火门,其位置应在人防门另一侧(此时门框墙厚须≥0.3m),不宜居中布置(注:一框双门处的防火门宜居中布置,此时门框墙厚须≥0.6m)。防火门均向外侧开启,而战时人员进入防空地下室为向内掩蔽,故临战时要求人防出入口部人员进出通道上的所有防火门均应拆除。

3结语

总之,各级人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以及人防工程设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工作。设计院技术负责人与施工图审查人员在审查时应将建筑与结构、通风、给排水、电气等各专业图纸相对照,避免设计通病产生,不断提高设计与审查水平,确保人防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帆. 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问题探讨[J]. 建设科技. 2009

[2]徐锡根. 条件受限时人防工程主要出入口设计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09

论文作者:刘长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关于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研究论文_刘长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